如何做到“宽于待人,严于律己”
如何做到“宽于待人,严于律己”
对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原因所提出的解释我们称为归因。归因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属于个人以外的因素,叫“情境归因”,也叫“外在归因”,包括运气、工作难度、其他;第二类属于和个人有关的因素,叫“性格归因”,也叫“内在归因”,包括能力、努力、身心状况。
我认为这个归因理论的重要性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于影响我们对自身的认知,另一方面影响我们对自身、对他人的要求和评价。
一般人在解释他人行为的时候,倾向于采取内在归因,而解释自己行为的时候喜欢采取外在归因。比如,别人一件事没做好,我们习惯于解释是他的能力不行,而不会承认是运气不好,因为归纳为其能力不行,等于变相肯定自己,但是,当别人做成功了一件事时,我们却又习惯于解释成外在因素的作用,比如运气好,合伙团队好等,而不是承认是其能力突出。
当解释我们自己取得成功行为的时候,我们往往认为是自己能力突出,知识渊博,做事有方法;当解释我们没做好一件事时,我们喜欢解释成是运气不好,或是不够努力,或者心情不好等外在因素,不是承认是自己能力不够。
这样解释一个行为的发生,极容易导致“严于待人,宽于律己”的现象发生。
当我们习惯于这样解释别人行为时,就很可能会导致我们对他人的期待和认识产生偏差,当做学生工作如果我们也采取这样的办法,那么就会降低我们对学生的期待,最后也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如,如果一次考试学生考的很好,而他平时又没考过这么好,我们就会把这次考的好的原因归纳为是运气比较好,而不是充分肯定该生之前是通过努力取得进步的,进而也不会提高我们对他的期待,当他考的不好的时候,我们就会认为这才是他的原本的实力,因为他的能力就是如此。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我们对他期待降低,最后也会影响该生的发展,因为期待低,该生所得到的关注度自然也会降低。
如果我们想变成“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话,我们就应该把这套解释模块颠倒过来,当别人取得成功的时候,我们就应承认是他的能力强,自身也很努力,当他人失败的时候,我们要解释成是他的运气不好,任务较难。对待自身的成功,则应更多地归因为外在因素,任务的简单,运气的降临等,对待自身的失败,则应归为自身能力的不足,不够努力等,这样我们就会想办法提高自身,最终促进自己的发展。
人与人相处,也应该如此,对待他人的成功要大方承认,而不是想法设法地去否认和贬低他人,对待他人的过错和失败,要宽容对待。这样我们才能赢得友谊,培养一颗宽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