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瘀互生是“病重之源”,两味药代茶饮,一个化痰,一个化瘀

62岁的王婆婆最近总感觉自己的胸口有点闷,原本引以为豪的记忆力也消退了不少。老人家有点难以释怀,在家门口的诊所询问了医生过后,医生发现她舌苔腻,舌质紫暗,结合她日常喜欢吃一些肥甘厚味和血管轻微堵塞的症状,判断张婆婆是典型的“痰瘀互结”症状。

这让王婆婆有点纳闷,只听说过“血瘀”,“痰湿”,这个“痰瘀互结”是怎么回事?

教你1分钟自测痰瘀互结

痰瘀互结的情况可以通过自测,观察面色和舌相,就能判断出自己是不是已经痰瘀互结。

·看面色

健康的人,面色红润,白里透红。而痰瘀互结之人,面色发暗,或者呈现黑黄色的状态,与正常白里透红的面色有很大差别。

·看舌头

健康人群,舌体淡红柔软,薄白苔,运动灵活。痰则有湿,舌面上会有一层厚腻的舌苔,同时,有瘀堵的舌下静脉会有青紫状。

如果以上症状中,两项都符合,那么你就可能是痰瘀互结型的体质了。

痰瘀互结的体质,很可怕吗?它到底会导致什么样的疾病呢?

张伯礼教授:痰可生瘀,瘀可生痰

张伯礼教授,主要从事心脑血管病研究 ,主持了中医药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循证研究 ,并建立了相关的技术规范。

他从临床中捕捉到冠心病的中医证候特出现血瘀 、痰浊等标实证均有明显增加,且常表现为痰瘀互结证候。

张伯礼教授根据中医学“津血同源”理论,及痰来自津、瘀本于血的病理知识,提出了“痰瘀互生”的病因病机理论,认为痰可生瘀,瘀可生痰,痰是瘀的初期阶段,瘀是痰的进一步发展,痰与瘀是冠心病发生、发展、恶化的基本继发因素,痰瘀互生是“病重之源”。

津液成痰主要关系肺、脾、肾,涉及肝、心。“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痰之本”,而“恶血必归于肝”,“瘀血不离乎心”,痰瘀互结,足以引起脏腑失调。

“经年宿病,病必在络”。病邪如果由表及里,津血互化失常,五脏六腑、周身四肢都得不到濡养,正气会亏虚,会导致病情更复杂。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结节、中风、高血脂症等代谢疾病中尤为突出。

冠心病:本虚标实、痰瘀相关

高血压:痰瘀互结,毒损心络

糖尿病:脾肾两虚,痰瘀互结

高血脂症:“浊脂”阻于脉道气血,痰瘀并生

两味药搭配,一个化痰,一个化瘀

当一个人体内既有痰湿又有瘀血的时候,这就意味着两种邪气在身体内“打架,很容易把心窍给“封闭”,当胸中的阳气遮挡得严严实实,这个时候,人就会感觉到胸闷,心慌,气短,还会有刺痛感,中医叫胸痹,西药即冠心病。

对于这种情况,中医有一个不错的小方子,就两味药:石菖蒲+丹参

古人有一句话,叫“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四物汤有着非常好的补血活血的功效,而一味丹参就能和四物汤相媲美。

丹参的活血之功,可把血脉里的一些瘀滞破开,《本草正义》里说,“丹参,专入血分,其功在于活血行血,内之达脏腑而化瘀滞。”丹参既能把瘀滞疏通,又能把埋伏的阳火清解掉。

丹参不仅补血,还有活血之效。身体之所以有瘀血,正是因为心的动力不足,心脏的动力强大起来,体内的瘀血都会化开。而丹参连通带补,连补带通,将瘀血一并“疏通”,血脉流畅,自然体内就不会存在瘀积。

那么石菖蒲又有何用?如果体内有瘀血的同时又有痰湿,那么就需要用到此味药材化湿了。《神农本草经》里关于石菖蒲记载为“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心孔就是心窍,心窍不通了,石菖蒲也能给它通开,而且是通中带补。

石菖蒲和丹参一起连用,一个化痰,一个化瘀,对于体内既有痰湿又有瘀血者,非常适合。若出现胸闷、胸痛、心绞痛等,在中医辨证后,医生告知属于痰瘀互结者,不妨把这两味药作为一个日常调养方。

参考资料:
[1] 《高度重视痰瘀互结,胸痹、脑梗死、猝死背后都是它!》.百草益寿.2021-01-09

[2] 《张伯礼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对药应用举隅》.中医杂志[J]. 2013年 6月第 54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