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壶名里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即使是专家的专著,“仿古”与“仿鼓”也常多有混淆。例如,程寿珍的同一把壶,在徐秀棠的《中国紫砂》中称“仿鼓”壶,在史俊棠主编的《宜兴紫砂陶》中称“仿古”壶,孰是孰非?
清代邵大亨创制此款壶时,基本沿用了“莲子”壶的把扣做法,身筒呈扁圆形,加入了“鼓”的概念。因壶型上下约束,其腹鼓涨、圆润,状犹扁鼓,而称“仿鼓”壶。
顾景舟 范曾画 仿古壶
“仿古”是顾景舟对自己仿作“仿鼓”壶的谦称。顾景舟壮年时心追手摹大亨“仿鼓”壶,一敬先辈遗风,二表得益良多,三叹难以超越,成壶遂名“仿古”,意为仿古贤之“仿鼓”。
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在兰亭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
曲水流觞
当时,王羲之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得即兴赋诗并饮酒。王羲之将大家的诗集起来,乘兴而书,写下了《兰亭集序》。
唐羽壶的设计灵感就源于“羽觞”,唐朝饮茶不用壶泡,除点茶法外,有将茶团和茶饼研碎放入敞口器中文火煎煮。煎茶用的器具手柄细长,似羽翼飞升,称“唐羽”。
“藏六方壶”里的“藏六”是什么意思?“龟藏六”一词,谓龟遇危险便将头尾和四足缩入甲中以避害。后引喻人的才智不外露或深居简出,以免招嫉惹祸。
藏六方壶式早在《茗壶图录》即有所载。此书是日本明治时代的奥玄宝所著,他在书中称此种壶式为“藏六居士”。其所编撰的《茗壶图录·卷下》载:“通体似龟形,而流鋬有昂首、曳尾之态,如动如止,故号曰藏六居士。”
在朱泥壶中,惠孟臣、惠逸公、陆思亭诸家原皆为清代制壶好手。
早期的思亭壶,壶嘴曲度较小,流口简练,以竹刀落款于盖口墙沿,笔致尚称工整。年代稍晚些的思亭壶,风格柔美,曲线明显,流口较尖,署款则各式皆备,有竹刀写刻,也有钢刀双钩刻,罕见钤印者。思亭壶式以其俊秀高雅,留名于朱泥陶史。
闽南俗谚:“一无名,二思亭,三孟臣,四逸公。”思亭排名优于孟臣,有可能是思亭壶式俊秀,伫立在茶船之中,有若蛟龙昂首,气韵出众。
汉铎是紫砂壶的经典壶型之一,取形于古代器物汉铎。汉铎,即汉朝之铎。
《说文》中对“铎”的解释是:“铎,大铃也。”铎的形状有些像甬钟(甬钟是西周时期的青铜乐器,属打击乐器类),但体积小。铎顶部有短柄,腔内有舌,可摇击发声。看来所谓“铎”,就是铃铛。
除了作为乐器之外,铎还是战争时期的司令工具。古代战争小说里“鸣金收兵”一词,鸣金就是摇铃铛,这个铃铛就是“铎”了。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后的铎主要用于乐器和建筑装饰,现在在古建筑中,我们还能见到屋顶四角有铎铃装饰。
此壶是顾景舟先生根据传统壶体演变所创作品,名为华颖。在古字中没有“花”字,“花”为后世字,故而古时“花”亦用“华”代之,华颖的“华”意为“花”,华颖所表达的意境为:招展的花意。
传炉的名称来历难以考据,目前索隐大概有两种说法。
首先传炉为古代道家炼丹所用之丹炉。葛洪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领袖,游尽天下名山,医道颇有心得。至麻姑神功泉觉得泉水清冽脱俗,于是传炉炼丹,至今,葛洪仙井遗迹犹在。今以阳羡砂壶,仿传炉之型,饮茶延年。真乃切情,切意。
俞国良制琢如刻锡山俞制款段泥传炉壶
其次,古时还有“金殿传胪(炉)”一说,皇帝召见新科进士,考取的进士们听候传呼,与王公百官一起进太和殿分列左右,肃立恭听考取进士的姓名、名次。这就是“金殿传胪”。因古时候紫砂壶是士大夫阶层的雅玩,将壶名取为传炉,应有取其谐音后又取意自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