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草堆园
(没有当年草堆园的照片,这里找出几张16年前拍的老家的照片,跟现在的环境也已经变化很大。老家的那些小地名,随着环境的变化,也会慢慢消失了)
寒冷的冬天里,适合怀旧。以前在我的老家农村,做饭烧水用的燃料都是柴草,因此家家户户都有一个草堆园。草堆园一般都在自家住房的附近,用长在地上的竹子做篱笆相互隔开,收回来的柴草堆得高高的,像一座小山。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节省地方,还是因为草堆园是露天的,高高地堆起来,一旦下雨,淋湿的也是放在上面和外面的柴草,里面还是干的。这样即使是下雨天,仍然有干的柴草可以用。所以说,那时的草堆园,是人们的必需品,没有它,大家连吃饭都成问题。
对面园(全村人都在这里种菜吃,多了还可以挑进城去卖点生活费)
草堆园里的草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庄稼收割后的秆株,比如水稻、花生、黄豆等收成后,剩下的稻草、花生藤和黄豆秆。以稻草居多,水稻收割后,人们把稻草扎成一个个稻草垛,竖在收割后的稻田里等它们晒干,再收起来挑回家旁边的草堆园去,因为晒干了就没那么重了。
牛路头(曾经走过无数次的一条路)
光是稻草等庄稼秆还是不够用的,还有一种就是去野外割回来的柴草。那时野外的草稍微高一点都会被人割掉,除了大树不敢砍外,杂草和小灌木都不会被放过,近的地方割完了,还要走到更远一点的地方去割。那时农村周边的山岗上大都是光秃秃的,哪像现在到处是草也没人要。这种割草的活儿一般都是人家里的女儿去做的,有时不小心会被锋利的镰刀割破手,小小的年纪也只能自我保护了,她们会采下茅草的花,敷在伤口处止血。如果运气不好,碰上了黄蜂被蛰上几针,那就只有任它肿痛几天了。
望天湖(其实是一片低洼的稻田,那时老家还有人耕田,现在已经没人耕了)
草堆园不仅具有堆放柴草的实用功能,它还是我们童年时的一个乐园。冬天收砍甘蔗后,我们会去砍过的甘蔗地里,捡那些还能吃的蔗头蔗尾,藏在草堆里慢慢啃。遇到北风呼啸的日子,我们几个小伙伴窝在草堆背风的一侧,啃着甘蔗,那真是人生一大乐事。
泥井(曾经全村人用水水源之一,早已荒废多年)
后来,老家农村也用上了煤气,不再需要那么多柴草,草堆园渐渐失去了它的作用。农民们收割完水稻后,稻草也不再往家里挑,直接在田里烧掉当肥料;野外荒地上的野草长得很高很高,也没人去割,当年割草的小姐妹们早已长大成人,她们如果看到,心里一定会想:以前要是有那么高的草割就好了。
上湖仔(还为村民淋菜继续发挥着作用)
如今,老家的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乡的草堆园早就不存在了。但是,当我想起家乡曾经的草堆园,依然会心生无限的怀念。 ( 2020年12月21日,冬至日)
湖塘(养出的鱼很鲜美,村里的孩童都在这里学会游水,但现在已经被填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