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工作为什么带给你痛苦?3个故事告诉你问题其实出在这里
人若要练成特殊技艺,非下苦功夫不可。
运动场上的风云人物,无不经历一番严格的训练过程。
美国有一位田径女将,获得两枚奥运金牌之后,突然改打高尔夫球。两年之后,又获得全美女子高尔夫球赛冠军。
记者们纷纷推崇她是“运动天才”。
她却回应说:“我不是什么天才。决定改打高尔夫以后,我每天练习挥杆一千多次,直到双手发抖,抓不住球杆为止。”
像这样的事不胜枚举,庄子就曾经写到几段类似的故事。
1
身怀绝技的老者
《庄子·达生》篇里讲到一个“承蜩丈人”的故事:
2
技巧还是道术?
另一则类似的寓言,是在《庄子·知北游》篇中:
这位“捶钩者”的秘诀是十个字:“于物无视也,非钩无察也。”
这与承蜩丈人的做法如出一辙。
一位只见蝉翼,一位只察带钩,结果都成了庄子笔下的传奇人物,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技艺。
从庄子这两则故事里面,我们得到什么启发呢?
与其说庄子所肯定的是技艺,不如说庄子是在化解执着。
3
觉悟没那么简单
为什么这样说?
两则寓言都在说,要精通一门技艺,必须专注到忽视其他万物的程度。
但关键一点在于,“捶钩者”最后提及“无所不用心的人”(即无所用心的人);
就是要提醒我们对自己专长的技艺也须一并忽视、化解,如果依然有所执,则难以达到逍遥的境界。
同样,“承蜩丈人”所要表现的也不是特殊技艺,而是道家关于身心修练的观点。
这种修练的目的是要让人对于规矩“先接受再超越”,由此领悟一种自得其乐的意境。
换言之,道家的觉悟不是靠心念一转就成功的,而是必须老老实实做足功夫的。
4
身心修炼的路径
那么问题来了:道家身心修炼的功夫,要如何去做呢?
《庄子·达生》篇里还有一则故事,比较详细地说明了这种修练的过程:
古人谈到斋戒,往往是为了准备祭祀活动。
譬如,孔子平生最谨慎的三件事是“斋戒、战争、疾病”。
庄子大概是首先倡议用斋戒来平静内心,进而从事工艺创作的人了。
梓庆的方法是什么呢?下面谈到三个步骤:
第一,斋戒三天,不敢存想奖赏爵禄。
第二,斋戒五天,不敢存想毁誉巧拙。
第三,斋戒七天,往往忘了自己还有身体四肢。
这是由外到内的修行,层层化解工作本身以外的考虑。
5
从执着走向超越
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梓庆接着说:
这段心得的关键是“以天合天”,用自然去配合自然。
因此,梓庆斋戒的目的很清楚:
要让自己排除各种现实的念头之后,回归自然的状态。不如此不足以专注于这项工作本身的要求。
换言之,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某种成果,而是工作本身即是目的。
有些运动员在获得奖牌之后,往往反而失去了人生的方向。
这是因为他长期以来都把“运动”当成手段或工具,目的是奖牌。一旦达到这个目的,手段也变得无趣而可厌了。
人生不也是一样吗?在得到从小所追求的目标之后,不也同样感觉格外空虚吗?
庄子笔下每一位具有卓越技艺的人,都展示出一种人生特色,就是:乐在其中。
他们以自己的工作为乐,因为工作本身即是目的。
能在工作中自得其乐的人,往往在别人眼中就会显示一种美感。
我们不妨学习这种智慧:
不必太过计较工作的外在价值,肯定每一项工作都可以成就生命的特殊意义,因而都值得我们珍惜。
从执着走向超越,人生才有真正的快乐,才有望达到逍遥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