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附治癌验方)
本品为蜈蚣科动物少棘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 koch.和多棘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dens(New—port)的全体。主要分布于丘陵地带和多砂土的低山区或自然村落附近的山坡、田畔、路旁岩石间,或朽木、草丛及潮湿阴暗处。
[别名]
螂蛆,吴公,天龙,百脚,嗷高姆,百足虫,千足虫。
[主要成分]
含类蜂毒样及类组胺样物质,溶血蛋白,脂肪,蚁酸,氨基酸,几丁质,5—羟色胺,嘌呤,类乙酰胆碱样物质等。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蜈蚣酯提取物腹腔注射140~200mg/kg对小鼠肉瘤S180,子宫癌U14,网织细胞肉瘤Ars,大鼠癌肉瘤W256,黑色素瘤B16等肿瘤有抑制作用;灌胃350mg/kg对S180有抑制作用。醚提取物腹腔注射和口服对S180、U14、Ars、W256、B16有抑制作用。甲醇提取物对白血病P388、W256有抑制作用。对小鼠肝癌、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热水提取物对JTC—26有抑制作用。
2.抗惊厥作用。
3.抗菌作用。
4.血小板聚集作用。
5.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加强心肌收缩力、降压作用和扩张血管作用。
6.促进免疫功能的作用。
7.抑制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水肿、大鼠烫伤引起的皮片水肿及大鼠琼脂性关节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羟甲基纤维素引起的白细胞游走的作用。
8.毒性:蜈蚣水溶性去蛋白提取液小鼠灌胃的LD50为9.90g/kg;腹腔注射的LD50为6.66g/kg;蜈蚣粗毒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22.5mg/kg;蜈蚣毒液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22.5mg/kg。大剂量时小鼠表现为极不稳定,抽搐,然后在数分钟之内死亡,小剂量时表现为站立不稳,呼吸急促和衰竭,惊厥等。
[副作用]
本品有毒,长期服用对肝细胞有损伤。服用量过大时,可引起周身红斑,压之退色。
[炮制]
1.蜈蚣:取原药材,除去竹片及头、足,用时剪成小段。
2.制蜈蚣:取蜈蚣,先将头、足除去,用文火焙,焙至黑褐色,不得焦。
3.酒蜈蚣:取净蜈蚣,喷洒白酒适量拌匀,置锅内,用文火加热,微炒干,取出放凉。每蜈蚣100kg,用白酒20kg。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有毒。归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主治惊风,癫痫,痉挛抽搐,中风口涡,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毒蛇咬伤,疮疡,瘰疬及胃癌、皮肤癌、食道癌、子宫颈癌、鼻腔癌、肺癌、肝癌、肾癌、脑癌、骨肉瘤、消化道肿瘤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g;研末0.5~1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油浸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血虚生风者及孕妇禁服。
[临床应用]
1.治疗胃癌:蜈蚣5条,金银花100g,水蛭25g,海藻15g,昆布15g,三棱13g,莪术13g。水煎浓缩制成糖浆,每次50ml,每日3次。服药最初数天内可出现现恶心、胃痛、饱胀不适等副作用。观察4例,显效1例,有效1例。
2.治疗鼻咽癌:取蜈蚣3条,制穿山甲、廛虫(此药是大黄蛰虫丸里面的蜇虫?)、地龙、三七各3g。共研细粉,以米酒调成混悬液,每日1剂。另将山苦瓜10g,切碎后,浸于75%乙醇25ml中,加蒸馏水25ml,3天后再加50ml,混合过滤,滤液加甘油20g,充分混匀制成滴鼻液,每日3~6次,同时以辛夷散辨证加减。观察2例有一定效果。其中1例服药40余天症状基本消失。
3.治疗骨瘤:方用①蜈蚣、全蝎各9g,东丹30g,斑蝥0.9g,白果皮0.9g,生石膏15g;②明矾、生石膏各15g,天南星、蟾酥各1.5g,东丹60g,红砒2.4g,乳香4.5g,制穿山甲片、白芷各9g,肉桂45g;③细生地黄、石见穿、煅牡蛎各15g,玄参、知母、查曲(包煎)各9g,寒水石、地骨皮、半枝莲各30g,牡丹皮4.5g。①与②方制成外用散剂,先用①方散放于小膏药上贴敷,7天后改用②方外敷。③方煎汤内服。临床观察有效。
4.治疗宫颈癌:蜈蚣3条,全蝎、昆布、海藻、当归、续断、半枝莲、白花蛇草各24g,白芍、香附、茯苓各15g,柴胡9g,每日1剂。脾湿带下甚者加山药、萆薢24g;中气下陷者加黄芪15g,升麻、白术各l0g;肝肾阴虚者加生地黄、玄参各15g。便秘者加火麻仁24g;腹胀痛甚者加沉香6g,枳壳、元胡各15g。每天配合服用云南白药2g。共治13例,存活半年、2年、8年、13年与20年者分别为2例、3例、4例、3例和1例。
5.治疗皮肤癌:取蜈蚣注射液,于癌肿基底部作浸润注射,每天1次,每次2~4ml。如癌肿面积大,可用注射水稀释,以尽可能全部浸润癌肿基底。本方治疗皮肤癌5例,结果痊愈3例,无效2例。
6.治疗乳腺癌
(1)蜈蚣10条,露蜂房60g,全蝎30g,鳖甲30g。上药研细末,每日服2~3次,每次服3g,黄酒送服。
(2)全蜈蚣粉30g,制穿山甲30g,全蝎15g,僵蚕15g,炒木鳖子15g,川大黄15g。为末,混匀,糊丸,每次服3~6g,1日3次。
7.治疗甲状腺肿瘤
(1)蜈蚣10g,斑蝥l0g,全蝎10g,上药焙黄研细末,每日服2~3次,每次服3g,黄酒送服。
(2)全蜈蚣30g,制穿山甲20g,僵蚕30g,全蝎15g,木鳖子15g,川大黄15g。共为细末,糊丸。每次服3~6g,1日3次。海藻、玄参各30g,煎汤代茶送服。
8.治疗多种肿瘤:蜈蚣研末,日服2~3条,分3次服,或取蜈蚣100条制成注射液200ml,于病灶基底部浸润注射2~4ml,每日1次。临床共治胃癌7例,痊愈1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2例;肺癌3例均无效;食道癌11例,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2例;乳腺癌3例,显效2例,无效1例;唇癌1例无效;子宫颈癌5例皆有效,皮肤癌3例,治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65.12%。
9.治疗急性白血病
(1)蜈蚣、全蝎、廑虫(此药是大黄蛰虫丸里面的蜇虫?)各等份为末,每次0.3~1g,每日3次。共治17例,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5例。
(2)蜈蚣、全蝎、僵蚕、廑虫各等量,制成散剂或糖块口服,每次0.3~1.0g,大多用0.7g,日服3次。慢粒每次服0.3g,可将药粉放入鸡蛋内蒸后服用。临床观察白血病29例,服药后其症状和血象皆有改善,无不良反应。缓解率为64.7%。
10.治疗癌痛
(1)炙蜈蚣、炙全蝎、炙天龙尾各3g,儿茶、蟾酥各3g,升丹1.5g,凡士林20g,共研细末,以凡士林调制成药膏,取适量放于纱布上,贴于肿块处。贴后皮肤发红,瘙痒时可暂停用,症状消除后再用,治甲状腺癌痛有效。
(2)取蜈蚣10条,生罂粟壳、陈橘皮、蚤休、紫花地丁各45g,硼砂、全蝎、乳香、没药各30g,银珠9g,麝香1.5g,研成细粉,用前取适量以荞麦面粉稀糊调制,视疼痛部位大小,外敷于与病灶相对应的皮肤处,每24小时或2日换药1次,对肝癌痛疗效较好。
11.治疗肝癌:蜈蚣、阿魏、五灵脂各15g,红娘(糯米炒)4.5g,炙狼毒9g,露蜂房21g,急性子24g,全蝎、僵蚕、木鳖子、威灵仙各30g,山慈姑50g。共研细末,水泛为软坚丸,每服1.5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能使症状缓解,肿块软缩,延长生存期。
12.治疗绒毛膜癌:蜈蚣2条,露蜂房6g,白花蛇60g。切碎,水煎服,每日1剂,2次煎服。能使肿块消除,转移症状缓减,迄阴道流血停止,尿妊娠试验连续多次均为阴性,可获痊愈。
13.治疗恶性淋巴瘤:蜈蚣、全蝎、生水蛭、雄黄、血竭、枯矾各30g,轻粉2g,硼砂、白硇砂、苏合油、白及各15g。共为细末,水泛为丸,绿豆大,每服3g,每日3次。能使肿块软缩,压迫症状缓解。可连服3~6个月。
14.治疗肺癌:蜈蚣、穿山甲各24g,硫磺、露蜂房各9g,壁虎、制马钱子,全蝎各12g,石见穿、急性子各30g,僵蚕60g。共为细末,炼蜜和为抗癌丸,丸重3g,每服1丸,日服2次。用下方送服:生地黄、天门冬各6g,麦门冬、玄参各4g,浙贝母(去心)、牡丹皮、炒白芍各2.5g,生甘草、薄荷各1.5g。水煎2次分送,亦可制成糖浆,每日1剂。能使血痰、胸痛等症状缓解,癌肿缩小,X线复查阴影消失。
15.治疗眼睑基底细胞癌:制蜈蚣50g,制马钱子50g,菊花100g,海藻100g,三棱100g,莪术100g,山慈姑100g,漏芦100g,黄连lOOg,蚤休75g,马蔺子75g,紫草25g,熟大黄15g。上药共研细末,用紫石英1000g,煅红置于2000ml黄醋水中,冷却后将其过滤,以此醋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2~3次,每次25~30粒。本方治疗2例眼睑基底细胞癌,均愈。分别随访8年到10年,均未见复发。
--------------------------------
名医介绍:黄金昶,主任医师,教授,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针灸微创肿瘤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