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郎世宁字画,你了解多少
郎世宁是来自意大利的宫廷画家,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清朝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
郎世宁中西绘画技法,既讲究西方绘画中的立体效果,注意透视和明暗,重视写实和结构准确的合理性。所作大多以西画法入绢纸,略参中法,以写实为工,专注形似。
郎世宁是意大利人,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来华传教,随即入宫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他大胆地把西洋画的技法融入中国画当中,开创了一条“西画中用”的道路,形成了一种前 所 未 有的新画体,史称“郎世宁新画体”。他的绘画技术十分全面,人物、肖像、走兽、花鸟、山水无所不涉,亦无所不精。
郎世宁很好地融合了中西绘画技法,既讲究西方绘画中的立体效果,注意透视和明暗,重视写实和结构准确的合理性。由于他能画并精通建筑学,曾参与增修圆明园建筑工事。擅画肖像、走兽、花果、翎毛尤善画马。
郎世宁的绘画作品大部分被宫廷收藏,民间是很少见到的。《石渠宝笈》中仅记录了45件郎世宁的作品。直到清末,外强入侵,社会动荡,郎世宁的作品才流入民间,但数量是非常少的。在拍卖市场上也偶有发现,2000年香港佳士得以1764.5万港币的价格拍出了郎世宁的作品《苹野秋鸣图》。2003年中国嘉德也拍卖了引人注目的郎世宁的精品之作《平安春信图》。
郎世宁运用中国传统的纸绢、颜料、毛笔,与宫中的如意馆画师合作,共同创造了“中西合璧”的院画新体,凡此诸作中可见娴熟的西洋技法运用,物象写生与焦点透视受到注重,骏马、孔雀、花鸟皆跃然纸上,中国传统的审美观与祥瑞思想在郎世宁的笔下别有一番丰满、华贵的韵味。
郎世宁青年时期受到系统的绘画训练,后来加入了欧洲基督教下属的宗教组织耶稣会。康熙时来中国,工画,以西法参入中国画中,自成一家。于雍正、乾隆两朝供奉“内廷”。他死后乾隆皇帝特地下达谕旨,追赐朗世宁侍郎衔。郎世宁的遗体被安葬在北京阜成门外的外国传教士墓地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