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关系和谐发展需要用“情感”和“尊重”做基础

“我反对家长批改孩子的作业,有百害而无一利,孩子自己不会检查订正了,老师也没法掌握真实情况、反思教学。”11月10日,一名小学校长在杭州市教育局的“家校共育座谈会”上发言时表示。当天,市教育局邀请家长代表、教师代表、教育专家等探讨如何减轻学生、家长负担。会前,市教育局对家长最为困扰的问题做了调研,并对其进行了梳理,包括家长群太多、作业负担重、打卡负担重、志愿者任务重、竞争负担重、家长过度参与班级管理等。除了家长吐槽,老师也有话说,认为部分家长的焦虑、对孩子期望较高是学校的一个痛点。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地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在走进新世纪的今天,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然而,长期以来,各地在实施家校合作时,很难形成和谐统一,甚至出现了家校矛盾的频发。

有专家认为,家校合作的不愉快,主要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权责不明,一方面学校老师给家长的任务超越了家庭教育的范畴。如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或来校做志愿者活动等。二是家长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全部推给教师,推给学校。如,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不管不问或只关注孩子的成绩,不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不为孩子树立榜样等。

笔者认为,如何促进家长积极发挥正面教育作用,使学校和家长的教育观念及教育行为和谐发展,需要“情感”支撑,尊重理解。

一方面,教师与家长是同一个目标的两个教育者,两者之间的和谐关系直接影响着教育的一致性。“情感”是行为的驱动力,是人际关系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和家长保持长期的情感交流,必然会在沟通中萌信任感,促进心灵互动。这是家校合作的基本条件。

心理学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想要人们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那就首先需要人们喜欢你,否则你的尝试就会失败。”如此,教师随时随地,应该把家长当做工作中的同事、朋友。交流时,语气要和蔼,要亲切。这样互相了解。同时,家长来校,老师要热情接待,热情周到的接待,耐心细致的搭话,即便家长心里有“火“,也会在情感交流中抹灭。

另一方面,尊重家长、真诚对待家长,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也是构建和谐家校关系不可或缺的一环。要知道,谁都希望有个引以为荣的子女,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懂事、学习成绩优秀,让老师喜欢,让同学羡慕。但是事实是,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如何纠正学生的缺点错误,涉及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老师和家长、家长和学校诸多关系。如果老师在处理此类问题时不换位思考,不客观公正,不注意家长的感受,就容易激发矛盾。

此外,因为家长的组成是非常复杂的,其知识结构、修养程度等都参差不齐,没有哪一种家庭教育方法是万能的,因此,学校、老师应对学生家庭教育时,有必要进行调查分析,对待不同层次的家长,老师可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待,做到因人制宜、有的放矢。

总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的交往非常重要,教师和家长良好关系的建立不仅需要靠老师的责任心,更需要靠相互的尊重,靠彼此感情的沟通。如果教师与家长结成和谐融洽、互相信赖、彼此合作的教育同盟力量,定会把孩子引向好的发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