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先秦诸子对“一”的追求

如果要在中国历史上选出一个最具活力的时代春秋战国绝对是首选。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相互吞并,各国诸侯为了富国强兵,大力地招贤纳士,以图变法强国

在此主旋律下,大量的学者和思想流派有了井喷式的爆发,他们著书立说,热烈争辩,纷纷阐述自己的思想和政治主张,掀起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第一个高潮,史称“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当中,诸子百家一直在相互攻讦,甚至相互诋毁。孟子就曾经骂过墨子的主张是“禽兽”的思想。

(诸子百家)

但是有一点却是诸子百家共同认可、共同追求的,那就是“大一统”。所有的学派都在呼吁赶快实现国家的重新统一,他们争论的焦点也都是谁的学说能更快更好地完成“大一统”,解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

那么为什么各执己见的诸子百家在“统一”的问题上如此一致呢?他们的学说又是如何阐述“大一统”的思想的呢

接下来我们来细说——

诸子百家对“一”的追求

诸子百家对“大一统”如此执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 中原相对“封闭”地理环境;
  2. 华夏文明的“统一&分裂史”。

我们具体来解释一下。

一、地理原因

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黄河中下游地区(也称中原),从地理环境上来看,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封闭”

往北,是不能耕种的大草原;往南,是难以利用的沼泽和森林;往西,是不利于灌溉的高原;往东,是无法逾越的大海。而处在中间的中原地区则是沃野千里、一马平川

(中原地区)

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人们会感觉资源有限。因此,中原的各方势力为了获取最大的资源,他们在争斗的时候往往会以吞并对方为主要目的。而且,因为环境的“封闭”,失败一方只能被消灭或者被同化。因此,这种地理环境下产生的文明,比较容易形成大一统的观念

我们把同时期的希腊文明拿出来做一个比较,就比较直观了。

(希腊文明地图)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地中海的版图是由一个个小“模块”构成,每一个小模块被称为希腊文明中的“城邦”,看上去似乎和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大地的割裂是一样的。

但实际上,希腊的城邦在面对资源的匮乏时,他们最先想到的是寻求海外资源,而非去发动战争吞并其他城邦。而且即使发生战争,有海上“逃生之门”的存在,一方势力也无法对敌对势力赶尽杀绝。因此在希腊文明中,很难去形成大一统的观念。

通过对比就很好理解了,中原地区独特的、“封闭式”的地理环境,能够有效地促使各方势力进行吞并和交融,从而形成大一统的局面。因此在中原文明中,大一统的观念早就根深蒂固。

二、历史原因

基于刚刚所讲的地理原因,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吞并”的是黄帝。

黄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雄主,一生就是战斗和征服。

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按山通道,未尝宁居。——《史记》

黄帝先是在阪泉之野打败炎帝,确定了中原霸主的地位。而后又在涿鹿之战中征服了九黎族的首领蚩尤,最终“五十二战而天下咸服”,结束了天下的分裂和战争的痛苦。黄帝因此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天子,中华民族雏形也因此形成。

黄帝是以一统华夏的丰功伟绩而名垂千古的,之后的中国历史从黄帝到西周,又先后经历了几次战争和分裂,带来的全是无尽的痛苦。所以在诸子百家观念里,“大一统”才是千秋伟业,只有统一才能带来和平和发展。

所以,综合地理原因和历史原因,“大一统”其实是华夏民族的共同意志。而在春秋战国极端分裂下,诸子百家的各执己见,其实可以理解为他们为寻求新的“大一统”之道而做的大辩论。虽然表面上针锋相对、相互攻击,但是本质上都是为了统一在努力着。

有了相同的追求,诸子百家又是如何阐述他们的“大一统”思想的呢?

诸子百家为了完成国家的统一和人民的安定可谓是殚精竭虑、献计献策,纷纷在春秋战国的这个历史画卷上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孔孟的“以德治国”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西周宗法制的弱化,私有制的出现,“礼乐文化”开始崩坏。诸侯混战、民生涂炭,仅春秋242年间,“弑君三十六, 亡国五十二”

面对人伦的败坏和道德的沦丧,孔子以济世救民为宗旨,提出“克己复礼”,恢复的“礼”即周礼,周礼的核心思想是“以德治国”。因此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最终达成上下和谐、相亲相爱的“大同社会”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

后来孟子继承了孔子“德治”的思想,又提出唯有“民本”和“仁政”才是大一统的“王道”。

二、墨子的“以爱治国”

墨家学派是孔孟儒家学派最有力的挑战者。

出身贫寒的墨子否定了“周礼”中的等级制度,主张人人平等,提出人际关系的处理原则是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即“兼爱”。进而把这种思想作为了一种社会的呼吁和号召。

是故诸侯相爱 , 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墨子

同时,墨子又提出“尚同”,即所有人的思想认识都统一,来保证“兼爱”的落实,以此来达到大一统的和谐社会。

三、老庄的“以道治国”

老子认为,孔子的“以德治国”完全基于的是夏、商、周的经验,是落后于时代的。通过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理解,老子提出“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

老子认为,天地自有其运行规律,不会考虑到万物的春生秋萎,就像聪明的人治国,不会去考虑百姓的感受一样。“无为而治”即是最高境界,其本质是“依道治国”,即遵循规律而治国。

对于大一统,老子是这样解释的,宇宙的本质是“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即大一统会解决一切问题。

四、商韩的“以法治国”

我们都知道,春秋战国的结局是秦国“奋六世之余烈”后完成了大一统,而秦国的大一统思想正是“法家思想”。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韩非子

所谓“法治”,即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统治者的强制执行,来达到约束民众的目的。法家认为,治国的方法不能依靠“德治”来使人人行善,而要通过“法治”来让人人不行恶。

以此为基础产生的“奖励耕战”制度确确实实地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也使秦国最终切实地完成了“大一统”。

五、荀子的“礼法并重”

其实仔细品读上面四家的“大一统”思想,都只是当时社会形态的一隅。孔子的学说立足于“宗法制”,更多代表的是贵族阶层;崇尚平等的墨子当然代表的是劳动阶层;而“法家”思想则完全以“统治者”为核心,这种局限性也直接导致了秦朝地短命。

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荀子

荀子综合了前人的思想,提出了“礼法并重”礼以“定伦”,法能“定分”,二者互补互用。同时又强调“礼高于法”,即德治是法治的基础。他把“法治”称为“暴察之威”,“礼治”称作“道德之威”,礼法兼施、王道和霸道统一,才能真正的到达“大一统”。


综上,孔孟以德、墨子以爱、老庄以道、商韩以法、荀子更是综合百家,各取所长。

虽然他们代表了不同阶层,不同身份,拥有着不同学派和不同观点,但他们对于“大一统”、对于“和谐社会”的追求是相同的,而他们的追求即整个华夏民族的共同追求。

读史有感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自上古以来,“大一统”就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势力的单独想法,它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意志的结果,根植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内心。

因此,即使春秋战国长达五百年的分裂与战争,仍阻挡不住华夏民族统一的脚步。以诸子百家为代表的所有人都在为一个目标而去思考、去努力、去奋斗。

百家争鸣的盛况给华夏文明带来的不只是思想文化上的碰撞与融合,诸子百家对“大一统”的追求和为“大一统”阐述的思想,影响了华夏民族近两千年,使华夏民族虽历经沧桑,却仍然保持统一,避免了欧洲式的分裂。

(0)

相关推荐

  • 古埃及人开始修金字塔的时,我们的祖先在干啥?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列夫·托尔斯泰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悠久的历史和不间断的文化,一直是中国人的骄傲,在中国人的眼中,中华文明是一种伟大的文明,其生命力拥有较大的保 ...

  • 苏格拉底与孔子——古希腊哲学思想和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异同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中华文明是东亚儒家文明的源头,两大文明虽同属欧亚大陆,但相隔六七千公里,所以在文明初期,两大文明能够相互接触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两大文明在公元前800年~前200年期间的发 ...

  • 什么是春秋?春秋战国是一个时期还是两个时期?

    我国有一段特有的历史时期,称为春秋战国时期,其实春秋和战国是两个历史时期,分别是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何谓春秋?春秋即是历史,在中国古代,用春秋泛指历史.为什么要用春秋来指代历史?在殷商时期一年只有春 ...

  • 新探《道德经》范畴之整体和局部(17)

    第十七章  原文:"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本章主要围绕"大一统社会止 ...

  • 《国学溯源》自序

    <国学溯源>夏海著 中华书局出版 自 序 德国思想家雅斯贝斯提出著名的"轴心时代"概念,认为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人类文明取得了重大突破,在精神领域出现了 ...

  •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作品造诣排名(下)

    我们从诗经走过,看见静女在城上叹息:我们在楚辞间漫步,仿佛看见南国丰饶的物产和爱国的士子:我们抟扶摇上九天,也许能遇见飞翔的庄子俯瞰着世间万物.我们走访隐士,可以寻见列子和鬼谷子,看他们修身养性,却通 ...

  • 【墨子说】01墨家的由来和诸子百家的起源

    【墨子说】01墨家的由来和诸子百家的起源

  • 明以前紫檀文物浅述 — 兼记一组清乾隆紫檀云龙纹扶手椅

    中贸圣佳2021春季拍卖会 预展 5月18日-5月19日 拍卖 5月20日-5月21日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9号) 斫木-明清家具专场 拍卖时间:5月21日 21:00 明 ...

  • 浅述高效晶体硅电池技术

    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受到光吸收.载流子输运.载流子收集的限制.对于单晶硅硅太阳能电池,由于上光子带隙的多余能量透射给下带隙的光子,其转换效率的理论最高值是28%.实际上由于额外的损失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很低 ...

  • 八点浅述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的差异

    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的差别是什么?这个问题通常可以被理解为:"我究竟应该是采用精益生产还是六西格玛来改善我的业务活动?"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简要回顾一下这两种工程改善方法 ...

  • 【龚去非】运用九味羌活汤经验浅述

    龚去非副主任医师,年近八旬,行医六十载,早年曾师事于近代名医冉雪峰先生,对诊治外感和内伤杂病有丰富经验.龚老认为,疾病过程中,无绝对的表里寒热虚实.所谓"证"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 ...

  • 期货技术分析的利器<量价仓>理论浅述

    关于量价仓理论,它所包含的分析要素包括不同价格水平与投资者持仓兴趣.市场人气.市场能量.资金参与度等众多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市场价格下一步的运动方向进行预测,虽然该理论目前还并不完美,但是相较其它类 ...

  • 浅述何绍基临古习书

    一.临古不厌 (一)临古不辍,终其一生 何绍基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自幼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其父何凌汉官至户部尚书,逝后特旨赠太子太保,赐祭葬,谥文安.何凌汉不仅身居显要,仕途畅达,其书法也为时所称, ...

  • 胃痹胆痹浅述.doc

    胃痹胆痹浅述 [摘 要] 探讨历代文献对胃痹和胆痹的论述及证治.胃痹.胆痹为六腑痹之一,是按六腑组织分类的风湿病三级痹病.中医文献对胃痹.胆痹论述较少.通过对有关胃痹.胆痹的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以便能 ...

  • 升降出入药物浅述及临证组方

    升降出入 中医之魂 补续. 薛东庆原创,**者请注上本人姓名,谢谢配合 大纲: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经典论据: 1"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q ...

  • 先秦诸子散文中的重点《庄子》

    肖旭 <庄子>一书现仅存三十三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出自庄子之手,<外篇>.<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