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浜路650号市八中学历史建筑

陆家浜路650号上海市第八中学创建于1861年,前身是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范约翰及其夫人来沪创办的“清心书院”。1918年定名为“清心女子中学”。1953年6月,人民政府接管学校后改名为“上海市第八女子中学”,1969年起兼收男生,遂改称为“上海市第八中学”。1978年后由前南市区政府批准为区重点中学。


1861年(清咸丰11年),美国传教士范约翰夫人来华创办清心女塾,这为当时中国仅有5所女子学校之一。

范约翰夫人办学的主要目是进行传教,她吸收贫苦儿童入学,开办义务学校,不收费用,供应书籍、薄本和衣食,因此学生数逐加。范约翰夫人把自己住宅的一部分作为校舍,再盖竹屋为厨房。过了两年,得到西方商人捐赠的旧屋材料,才另建校舍一座。范约翰夫人一人身兼校长、会计、秘书、教员,另聘一男教员助理教务。10年后,始聘本校毕业生二人担任教职。


1906年(光绪32年)8月4日,上海清心女校举行第一届毕业典礼,是我国女子学校第一次毕业典礼,这是我国女校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毕业典礼。“毕业生中有鲍翠凤(郭秉文夫人,结婚后改名为郭鲍懿)、华静贞和叶润园夫人(佚名)等三人,其后皆蜚声教育界。……其后本校毕业生在社会任事者渐多,颇受好评。”。

1917年(民国6年),本校毕业生在社会上供不应求,由8学级扩为12学级。为扩充学生寄宿之地,时任校长高美兰女士与牧敦女士腾出其寓所,共三大间,作为学生宿舍。


陆家浜路650号为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2014年

陆家浜路650号原为清心女中(美国传教士范约翰创办,首届毕业生为1906年,是当时上海著名女校之一)。校内由4幢楼宇组成四合院布局,中央部位有草坪。北侧一幢主楼,李锦沛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1933年竣工。新古典主义风格。


(北大楼北立面)

1918年改为私立清心女子中学。

1928年秋,根据当时国民政府“收回教育主权”的规定,清心女校校长改由中国人担任,经校董会决定,推举张蓉珍女士为校长。张蓉珍女士为清心早期毕业生,后留美六年,毕业于奥白林及哥伦比亚大学。1917年,归国回母校服务,担任中学主要教员。“长校之后”,对于学校各项事务,“无不悉心规划,积极进展”,“而于校舍之建筑,竭其全力,尤多贡献”。张女士作校长期间,教务主任由清心另一位女毕业生项馥梅女士担任,项女士曾于清心女校毕业后就读美国密歇根大学,也是教会中的“长老”(教会中的崇高职称),她长期担任教务主任之职兼任琴科主任,始终忠心耿耿于教会的教育事业。清心女校在张荣珍女士、项馥梅女士及其他诸位教员的努力下,教务蒸蒸日上,学生人数迅速增多,成绩优良,声誉卓著,成为沪上的名校之一。


北大楼南侧


北大楼介绍

1930年(民国19年),得美国友人捐助巨款,庚午校舍(现北大楼)落成。“矞丽堂皇,美奂美仑,为全校最伟大之建筑物”。古希腊建筑风格:——正面中部有贯通2、3层的修长的、显有女性之美的仿科林斯柱子;——中间顶部山花形式,仿古希腊波塞顿神庙做法,有庄重雄伟之感。(现为市级保护建筑。)北大楼落成时,中小学部442人、幼稚生70人。


北大楼奠基石,上面写着是创办人教士范约翰的夫人玛丽·范约翰(Mary Farnham)学校


北大楼南侧


北大楼南门前孙中山蒴像

是孙中山孙女55届毕业生孙穗芬捐赠的。她母亲叫蓝妮不是孙科的原配。孙穗芬要在全球捐赠100座孙中山蒴像,这是唯一的金像。


北大楼南面


北大楼南面


从南大楼看北大楼

南大楼介绍
1923年,庚申学舍(原南楼)建成。因清心男校亟待扩充,男女两校同门及友朋捐助建筑,为第二大宿舍。从1861年——1926年学校一切行政权由美国人掌握。


南大楼侧面


南大楼北面


南大楼侧面


从跨龙路围墙外看南大楼


从跨龙路围墙外看南大楼南侧


东大楼


东大楼介绍
1921年,同门厅(现东楼南部)建成,中学部迁入。地皮——为长老会所购,建筑费——校友捐助、美国友朋资助,被认为是“宏敞之校舍”。同门厅(东楼南部)开始建造时,学生179人、幼稚生50人。

东大楼
1948年,同门新厅(东楼北部)落成。


东大楼

东大楼原名同门厅遗迹


东大楼镌刻在墙面的“众材集构”四个字


从跨龙路围墙外看西大楼西侧

1935年,因学生人数日增,校舍不敷应用,新宿舍景行厅(现西大楼)建成使用。内部寄宿设备力求完善,师生交谊室之布置尤为该厅之特色。二楼美兰堂庄严肃穆,供举行小规模礼拜之用。

南二楼

1927年,沪上战云密布,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清心男校张石麟先生兼任本校校长,为期一年。他尽力维护本校,免受驻军之扰,“持以镇定,弦诵不辍,厥功甚伟”;并组织校董会,办理学校立案事宜;还提倡女子体育,由全校师生集资建造健身房一座(现南二楼址)。


大草坪


大草坪

大礼堂


校徽

BLESSED  ARE  THE PURE  IN HEART 纯洁的心是有福的。MFS是创办人名字缩写(MaryFarnham)学校


校园东侧球场


北大楼西门

30年代校门

1937年“八一三”事变,日寇侵犯,本校由南市迁到协进女中上课,约半年租得 南京西路591弄润康村及东莱大楼

南京西路591弄5号为临时校址,由协进女中迁至新校址上课,避入租界时,中小学部1221人。当时因人多教室少,不敷应用,在空地上建造了临时应急措施的木房一排、砖屋一间为教室,满足了学生和家长的求学要求,直到抗战胜利!其间,1941年迎来八十周年校庆。

1945年,经过抗日战争节节胜利,被占领的南市区校舍,经交涉后,归还我校,在1946年2月先将高二、三年级学生迁回南市校舍上课,是年九月,中学全部迁回南市。南京西路校舍给清心小学使用。但中学低年级学生家长的要求,希望继续仍在临时校址上课,为了照顾年幼学生的困难,经校务研究决定,设立分校,初一、二年级各二个班在分校上课至1949年全国解放,方始全部迁回。
学校从1861年草创,到1921年同门厅(东楼南部)落成,直至1948年同门新厅(东楼北部)建成,历时87年。先辈们凭着那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与实干的精神,终使校园初具规模。

清心女中的学生,大多为沪上名媛,从通讯录上可以看到她们住的多是租界里的花园洋房,家里也大都有电话,但她们在校园被日寇侵占的年岁里,在积水没膝的临时校区内,仍勤读不辍、参加进步运动……终于迎来了丰收的秋天——戏剧公演、钢琴演出,圣约翰、清华、交大、复旦、金陵、浙大、燕京、东吴、辅仁……还有无数杰出的校友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附:关于校舍建造情况

1921年由校友捐建校舍一座 取名为同门厅(东大楼三层楼南部)

1923年由校友及友人捐助校舍一座     庚申校舍 (南大楼三楼)

1928年张石麟校长募捐建校舍一座     健身房

1930年美国善会长老会拨款校舍一座   庚午校舍(北大楼三楼加礼堂)

1933年募建校舍一座     饭厅

1935年募建校舍一座     景行厅(西大楼三楼)

1948年募建校舍一座     同门厅(东大楼二层楼北部分)

1948年募建校舍一座     校长住宅(图书馆)


陆家浜路北侧的市南中学

部分文字来自上海市第八中学简史(1861-1949)

(0)

相关推荐

  • 回忆那年的杭州湖滨第一楼——中行大厦

    " 杭州中国银行老楼耸立在繁华的延安路上,面对着川流不息的人群与车辆,周边地区高楼林立,这座建筑物显得苍桑古朴而不被人关注.曾何几时,又有几个人会想到,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行大厦刚刚落 ...

  • 怀念已经消失的“惠州私立丰湖图书馆”老楼

    在惠州城区中山公园的旁边,是惠州市图书馆的旧址,如今是惠州市少儿图书馆.在图书馆大楼的侧面,原来还有一座"惠州私立丰湖图书馆"的老楼,可惜的是,这座有着重大历史价值的老楼,已在10 ...

  • 那些天津消失的楼

    ​摄影/张建:文/眾石 编者按:随着前些年大规模城市化的建设,很多天津著名的地标性建筑都消失了.这带去的不仅仅是人们的记忆,也改变着城市面貌.让我们从张建先生的老照片中,凝思一下...... 昔日老洋 ...

  • 历史建筑三维扫描丨探秘上海市陕西北路

    站在陕西北路南京西路路口西北角,如果留意脚下,就能看到一块"陕西北路文化休闲街"的铭牌.跟着铭牌从南京西路出发,沿着陕西北路向北走到新闸路,沿路两侧都是老建筑,其中不乏崇德女中校舍 ...

  • 100年前,陈嘉庚在厦大奠基石下埋下了什么?

    作者:杨伏山 闫旭 王东明 李思源 百年前的5月9日,陈嘉庚领着100多名厦门大学师生,从集美学校渡海来到位于厦门岛南端的演武场,在苍茫烟雨中为厦门大学的第一座主楼群举行奠基仪式. 中新社记者李思源制 ...

  • 徐汇公学(附图)

    年,江南遭遇水灾,民生惟艰.徐家汇地区多有人在万般无奈下,把无力抚养的孩童送到徐家汇天主教堂,请求徐家汇司铎收容并予以教育.时任徐家汇耶稣会院长晁德莅慨然接收,临时拨茅屋数间以作教室.1850年,孩童 ...

  • 游记︱“攀满了常春藤的北大楼”

    "攀满了常春藤的北大楼" 有一次看书,看到余光中的<钟声说>写道:"大江东去,五十年的浪头不回头∕浪子北归,回头已不是青丝,是白首∕常春藤攀满了北大楼∕是藤呢 ...

  • 和平区西安道(34中)2

    一 我的初中.被分到34中学,它坐落在西安道与长沙路的把角,这边把角是市第二游泳池.说也巧.34中离耀华学校不远,过墙子河上的耀华桥,就到了我的母校:耀华小学. 34中.进入学校大门是个院子,院子不大 ...

  • 陆家浜路一家证券公司门前的一对石狮子

    如果没有工作,吃好夜饭我喜欢四处走走散散步,很多时候出门时并无目标,走着走着就会往南市方向,那里仿佛有某种魔力,磁石一样吸引我.前两天我写了一篇上海东江阴街上两座废弃寺庙旧址,说到东江阴街上两座寺庙旧 ...

  • 忆说:陆家浜路的那些年

    老上海人兴许还记得,在上海方言中,南北向的小河称为泾,譬如漕河泾.白莲泾,而东西向的则称为浜,譬如徐家汇的肇家浜路,也譬如今天要谈的位于半淞园路街道的陆家浜路. 在老上海南市还未兴旺以前,这儿本是沟渠 ...

  • 愚园路404号市西中学

    愚园路404号市西中学前身为"尤来旬学校",1869年由具有中英混合血统的尤来旬女士创办,校址在虹口美租界的密勒路,主要招收在沪年幼失去父亲的外侨子女.此举得到了上海中外人士的赞赏 ...

  • 肇嘉浜路740号魏廷荣旧居

    肇嘉浜路740号早先是沙逊洋行买办皖人程谨轩,在肇嘉浜畔的住宅遂吾庐,用于收藏文物之地.后来被法租界商团司令魏廷荣购得,把遂吾庐连同浜中小块陆地,扩建为花园(附有老地图). 魏廷荣生于上海,天主教徒. ...

  • 南京西路962号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南京西路962号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位于茂名北路泰兴路段的南京西路北侧. 其前身是上海儿童私立图书馆,建于1941年王伯元住宅.1952年由市文化局接管改名为上海市少年儿童图书馆,1980年6月由国家名 ...

  • 肇嘉浜路604号独立式花园住宅

    肇嘉浜路604号独立式花园住宅.1920年代建,砖木结构.带有意大利别墅风格特征.红色筒瓦坡屋顶,外墙为米黄色水泥拉毛墙面.南立面主入口,平面为扇形.肇嘉浜路604号,1958年,第六十八中学的初中部 ...

  • 长乐路141号向明中学历史建筑

    长乐路141号向明中学前身是震旦女子文理学院,为震旦大学附属中学,由清朝末期的著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于1902年创建,1952年改为现名. 学校最初创办于1902年.抗战时期,上海沦陷期间曾被作为日军亲 ...

  • 万航渡路1575号原圣约翰大学历史建筑

    华东政法大学前身为创建于1879年9月的圣约翰大学,以其73年的历史而成为中国教会大学中历史最久的学校之一.在约大早期校友中,有不少在中国政治.经济.医学及工商各界占有相当地位,这所由美国人开办的教会 ...

  • 武定路940号麦伦中学旧址

    武定路940号.前身是英国教会伦敦会于1898年在上海创办的麦伦书院.创办之初的30年里,这里是一所典型的奴化教育和宣传宗教的洋学堂.麦伦始称"麦伦书院",创建于1898年,正好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