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打造心理专家,不是梦!

网络游戏对孩子的影响

(听更多小明微课,文末点击“阅读原文”)

人有时候需要些勇气去改正错误,你只有勇气去改变一个错误,你才能期望它不会再犯。
                        ~~小明语录

每天有这么多的网民在网上生活,刷文章,看新闻,各种弹幕与讨论,那么经过这些年的互联网教育,网民们是变得更聪明了,还是变得更傻了呢?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知识的获取免费化,你并没有发现认知的鸿沟在缩小,相反,反而在拉大,这是为什么呢?

01

无限量知识=知识0供给

第一,无限量的知识供给跟零供给没有区别。

一个人在无限量的知识海洋里游泳,跟30年前的贫困山区小学,没有一个老师,没有一本课外读物的学习效果是一样的。

为什么会如此呢?道理很简单。

十年制义务教育其实称不上是真正的学习,只有到了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才能算是真正的学习。

因为到了本科你会有更多的时间和同学讨论本专业的知识,到了研究生会有导师对你的知识进行指导和引领,帮助你结构化,系统化。

这也是为什么过去的电大,函授大学,自考大学,以及现在的网络大学,都不能称作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原因。

因为没有人能够指导你引领你,也没有人能与你进行专业化的讨论。

疫情期间,无数的中国留学生只能待在国内上网课,他们以为这就叫做考进了一个国外的名校,就以为自己能学到知识了。

这种没有专业化讨论,没有专业导师指引的学习,文凭含金量是极低的

01

知识传播本质发生的变化

第二,自媒体知识传播与过去的象牙塔学术贵族知识传播有本质的不同。

过去我们能够接触到的知识一定是自上而下的。也就是说某一个象牙塔的学术贵族,甚至要达到科学家的级别,才有权力向大众科普知识或者出版书籍。

而一个人必须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进行几十年的耕耘,通过多次对他的知识进行的职称评估评定,他才能有机会被称作某个专业领域的专家称谓。

那么互联网的自媒体知识传播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以国内心理学界举例,国家每一年都会对心理学界进行心理学家称谓的评定。这些被评上心理学家的人,国家会发布新闻,名单极为有限。

而一个人如果能被称作心理专家,那么不仅意味着,他必须在这个领域内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还要意味着他有自己在专业领域的专长。

在我上学的时候,据我所知,至少要达到研究生的导师才可以被称作是专家。

那么现在的真实情况又是如何?

首先一个人在中国拿到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的门槛有多低我就不用说了。

现在国家证书取消,任何一个人,通过一些关系成立一个心理协会,都可以向外界发布证书。这两年某个人通过卖证书,一年的收入是10个亿。

一个人无论通过哪种手段,现在拿到了一个心理咨询师的证书,这个人就开始在简历上说自己是心理专家了。

换句话说,三个月就可以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绝对不是梦。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些年,专家这个词从一个被人尊重的称为变成了一个大众贬低的称谓。

接下来在互联网上你就能看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这种自媒体专家,每天向网民们传播着自己都不懂的知识,或者是自己道听途说,东拼西凑的知识,或者是把自己的经验当做科学知识给大众传播。

更可怕的是很多人自己发明创造从来没有经过该专业学术领域或科学评定和认可的假冒伪劣知识,也通过互联网每天传播。

在我们心理圈,甚至还要把自己发生精神病症状的幻觉当做是一种修炼的成果,通过出版书籍向大众传播,而且在出版的书籍上声明自己是心理学家。

网民们甚至不知道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出专业书籍。

前段时间有一个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非常擅长把网络上的各种文章每天进行洗稿,拼凑变成心理网文,然后发自媒体吸引粉丝,结果粉丝量巨大,因为粉丝量巨大,居然很多国内最出名的学府的出版社都找他约稿出版心理学专业书籍。

这种情况在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圈是最常见的。

没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因为出一两本书就摇身变成心理专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或者是情感专家。

甚至还有的人因为某读书会的后台老板也摇身一变,从资本家变成了心理学家向大众在讲如何治疗心理疾病。

上帝既给了每个人一副命运的枷锁,同时他又在观察,看谁有勇气解脱。

                                 ~~小明语录

03

互联网造成的认知壁垒

这一切在互联网时代如此的荒谬,但是却没有任何人指出来过。为什么呢?

我给你们不夸张的说,假如有一天马云马化腾,董明珠,马斯科等等等等这些互联网老板做生意失败了,他们摇身一变,变成心理专家,向大众每天讲心理学,我都丝毫不奇怪,而且一定粉丝量巨大,没有人质疑。

因为这个时代流量压倒一切。

当然我知道以他们现在的资本已经不可能失败了。只不过他们目前还看不上做一个情感专家或者一个儿童教育专家或者一个心理专家罢了。

更可怕的是,无数的网民每天从网上接受自媒体传播的所谓知识,把这些假冒伪劣的知识当作是真科学真知识,然后再用这些知识去指导自己的心理疾病,或者指导自己教育子女,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你想一想,你每天上网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库里瞎碰,你碰到一个真正知识的几率又有多低?

原因很简单,因为真正的心理学家或者大学心理老师根本就没有人在网上给大家传播正确的心理科普,即使有,也被淹没在自媒体的海洋里了。

最后的结果就如同开头所说的,网民们在网上待的时间越久,认知反而越狭隘

因为一旦你接受了某一种假冒伪劣知识,这个知识就开始每天向你大量地推送,使得你根本没有机会看到正确的东西。

这个艹淡的世界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最高层次的人,不仅可以充分享受物质与精神的供给,而且他们还有机会获得世界上任何一个领域顶尖科学家给他们的最专业的指导。

然后随着层次的递减,供应就开始减少了。最低层次的网民,他们接受正确的知识供应,几乎是零。

当然也有不少网民看透了这一点,明知道没有任何真正的专家愿意花时间在自己身上,也明知道靠自己的力量在互联网的海洋里游不出一条路,所以,为什么不听两个段子,刷一刷抖音,娱乐下自己算了。

这段话不就是人间不值得嘛。

最后网络上就变成了,天下无可读之书,无可度之人。

知识壁垒,最终会导致人与人的文化壁垒,认知壁垒,最终这一切也会转化为上层对下层的阶级认知封锁。

最后底层由于获取不到真知识,而永远没有机会认知升级。

小明老师:人生,就是要让精神获得成就,而我们获得的回报就是自由。途径之一就是通过智慧达成。

小明老师著作

《互联网心理学》
                       —作者:赵小明
这是国内第一部从心理学视角分析互联网时代聚变的书籍,作者从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开始,详细阐述了互联网对于人类驱力、人类连接模型、人类的大脑等的重要影响。如果不了解互联网心理学,我们将很理解未来10年的人类社会生活,甚至很难理解人。
添加
小明老师微信号
zhaoxiaoming3
中国心理圈
手把手心理实操训练模式创始人
中国心理圈真正教实操的老师

赵小明个人简历

【专业成长经历】

心理学、管理学双硕士

12年临床精神分析受训经历

【学会任职】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文化心理组委员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儿童早期家庭教育专委会理事

【专业著作】

《聚英国》

《拆掉心里的墙》

《互联网心理学》

《文化艺术符号治疗技术》

《本土化音乐治疗与技术实操》

心理小说《寻宝图~南红教父》

《第三代儿童心理教育》

《和妈妈一起学逻辑学》

《心理安全员》

【业界头衔】

今日头条2017年度心理自媒体金处方奖

今日头条2018年全国科普类自媒体排名12

央视财经频道《职场健康课》栏目嘉宾

央视少儿频道《极速少年》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少儿频道《异想天开》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少儿频道《萌娃运动会》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旗下网络媒体央视频,疫情期间特约连线心理专家

作者:赵小明
文字编辑:徐放蕾
图文编辑: 段艳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