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许许:睿智的管理者,懂得培养造就优秀的下属队伍
1
带了一支几个人的队伍,在所谓的管理实践中常常产生些许感想,不吐觉得不快。自以为最得意的一点,是将下属培养得个个本领高强、能力过硬,能文能武能担当,整体局面生机勃勃又高效有序。
下属培养起来的好处之一,是你不再需要事事亲力亲为,别人就可以很好地为你分担;好处之二,是你可以有更充足的时间,用来考虑大的方面,或者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情。
这里有两点疑问和误区应当澄清,一是下属能力比自己强、功劳比自己大,会不会功高震主,掩盖了自己的光华?二是下属抛头露面、风光无限,会不会显得自己无能、不行?可以明确回答,这两个方面的结论,恰恰相反。
下属知名度再高、水平再高、成绩再大、表现再多,人们也不会忘记,他是谁的手下;他的一切优异表现,只会将他的上级烘托得更加光彩照人。
如同外交部、商务部发言人天天出来亮相,但我们想到这两个部门的时候,第一印象或者说最直接关联到的人士,永远是其部长,而非发言人。一把手,才是一个单位的代表和象征;其他包括副职也好,发言人也罢,都是为一把手的形象服务的。并且,其他人员的一切表现,包括社会上发生的与该单位有关的事件,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人们首先联想到的,都是这个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形象与水平。
愚蠢的管理者,往往有两方面的担心:一是担心下属出头会影响自身的表现,怕下属超过自己,所以一心压制,不使下属上位。二是担心别人以为自己不干事,所以事事都要亲力亲为,搞得自己疲惫不堪,却未必把事情干好;这样不懂合理授权者,其实并不适合干领导。
带队伍,带的是人,因此要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上面谈到的,实质上是授人以渔的问题,把下属教会了、教好了,自身就可以解脱,可以统揽全局、游刃有余;同时,鼓励下属对上对外积极表现,不仅不会遮掩了自己,相反提升了自己的公众形象与价值。
2
管理中,除了授人以渔,还有两点比较重要,个人自以为也做得到位,略得意。其一,永远记得告诉下属做好某项工作、完成某项任务的意义所在。其二,时常提示下属他的职责所在和他当前的工作重点。
同领导讲话稿一样,部署工作,如果第一条不谈意义,就无法触发听众的情感并驱动其行动。无论布置什么工作,甚或交代一项临时性的小事,都应向对方强调操作的意义。意义包括,对工作全局、大局的意义,以及对从事者个人的意义。明确了意义,干起来才会充满动力和自主性。
为什么要经常向下属提示其工作重心呢?这里面有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即,任何一对领导与下属,他们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领导的信息,主要来源于他的上级给予他的信息和信号,他了解的是决策层的信息;而下属的信息,仅仅局限于他那个层级的信息,他掌握的是平级和下级的信息,有极大局限性和滞后性。
领导与下属,掌握的信息不同,看待和处理事物,得出的结论就会不同。这里面问题的关键是,领导与下属,事实上都不知道对方不知道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而以为自己知道的,对方一定知道;自己明确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对方肯定也是明确的。
比如,你去问任何一对领导和下属,关于这位下属的工作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你会发现,领导和下属的回答差距会比较大。究其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
基于上述缘由,作为领导,务必经常性向每一位下属提示其近期工作重点,防止他跑偏,用错了力,做无用功。而作为下属,也不要一味低头拉车,以为自己的一切努力,领导都看得见;事实上,他真的看不见,你必须经常去汇报、汇报、再汇报。
3
带队伍的另一个体会,是有些我们习惯以为正确的做法,其实是无效的,甚至是起反作用的。比如搞团队建设,晚上下班后拉一个处室的同事一起出去喝酒聚餐,周末一起出去爬山,诸如此类。实践证明,团队成员关系和谐、相处融洽,对工作效率的提高并无助益,相反,有时还可能降低工作质效。
根据麦克利兰的动机理论,优秀的管理者,通常是强权力需要者而不会是强亲和需要者。同样,一个团队,强亲和需要产生的,也不并会是高效的执行,和想象中成员之间融洽的沟通配合,相反,这样造成的,是低效和无序。
管理中还须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对所有下属的培养,要均衡用力,不要厚此薄彼。如果将所有资源倾斜于一个或少数人,一来容易造成对他的依赖,自己被动;二来其他人也会不平衡,影响团结稳定和士气。
4
上述流水账式的感悟记叙,总结起来:一是要懂得授权和授人以渔,二是要注重事事强调意义,三是要常常提示和明确当前工作重点,四是不必搞那些以亲密同事关系为目的的各类活动,五是要一视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