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男宅女警惕急性动脉栓塞
疫情打破了人们的节奏,“宅宅宅”成了生活的主题曲,但是宅了可千万别忽视一种冬春季的危重症,如血管外科常见的急性动脉栓塞。69岁的杨大爷有6年的房颤病史,长期服用华法林。自从疫情发生以来,杨大爷生怕自己“中招”,不仅晨晚的锻炼都中断了,而且没有遵医嘱定期去医院监测凝血功能。在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裹得严严实实的。2月10日,杨大爷突然感觉左脚剧烈的疼痛和发冷。杨大爷的老伴吓坏了,想让住在下沙的儿子送杨大爷去医院,杨大爷断然拒绝了,说疫情期间来来回回太危险了。杨大爷说自己只是脚受凉了,泡个热水脚就好了。老伴怎么劝都劝不动固执的杨大爷。过了两天,杨大爷发现自己左脚完全失去知觉了,并且整个脚发白。这才慌张起来,赶紧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就诊,血管外科方欣主任详细询问了杨大爷的情况并查体发现杨大爷左侧腘动脉搏动完全消失,结合B超检查提示左侧腘动脉血栓形成,诊断为左下肢腘动脉栓塞,立即组织血管外科团队为杨大爷做了急诊手术取栓。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耽误时间过长,左下肢缺血过于严重,部分肌肉和神经已经严重坏死。后续杨大爷需要进行截肢手术。面对即将要失去的左脚,杨大爷悔恨不已。
方欣主任介绍,急性动脉栓塞(acute arterial thromboembolism)是指脱落的栓子堵塞口径与其相近的动脉而造成的急症,发病突然,栓塞部位远端的肢体因急性缺血而发生剧烈疼痛。病情进展迅速,可很快出现肢体坏疽甚至面临截肢的风险。急性动脉栓塞典型的临床表现为“6P征”:疼痛(pain)、苍白(pallor)、感觉异常(paresthesia)、无脉(pulselessness)、皮温降低(poikilothermia)和运动障碍(paralysis)。下肢较上肢多见,下肢依次为股总动脉、髂总动脉、腘动脉、腹主动脉分叉部位,上肢依次为肱动脉、腋动脉和锁骨下动脉。
动脉栓塞的栓子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心源性: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细菌性心内膜炎、心室壁的血栓脱落;人体心脏瓣膜上的血栓脱落等。 2.血管源性:动脉瘤或人工血管腔内的血栓脱落;动脉粥样斑块脱落。 3.医源性:动脉穿刺插管、导管折断成异物或内膜撕裂继发血栓形成脱落等。方欣主任指出,急性动脉栓塞的治疗方案包括: 1.基础治疗:规范的抗凝药物治疗。 2.动脉切开取栓:最佳时期是栓塞发生的6-8小时之内。 3.腔内治疗:血栓抽吸;导管溶栓等。 4.截肢术。因此,方欣主任建议如若出现肢体突发疼痛、苍白、发冷、脉搏减弱甚至消失,应尽早来院急诊,早期诊断和治疗,切不可因为疫情而忽视甚至犹豫,进而错过了黄金治疗时机,造成终身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