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1张照片,100年成都。

自古蜀王建成都,已过去了3000年。

名字未变,城址未改,

哪怕在最动荡的年代,

成都依然底气十足,

把任何危险,都化在了盖碗茶里。

这座安然自得的城市,

是如何走过这动荡的100年的?

现在,就让我们回到100年前,

看看成都的底气从哪里来。

1900年,成都东门迎辉门,和城楼博济楼,承接着20世纪帝国最后的余辉。

1901年,从南城墙上俯瞰成都南较场,也就是当时比武操练的地方。

1902年,成都贡院的石牌坊、至公堂和两旁的考棚,这里是皇城的最中心。1919年,四川省阻止了皇城的拆除,但苟延残喘半个世纪后,还是在文革中消失了。(图/陶维新)

1903年,成都城隍庙。在90年代东大街改造中拆除。(图/约翰·伯奇)

1904年 ,成都教会学校的老师和学生。

1905年,四川省第一届现代运动会,40个学堂的3281人聚集在成都,比拼竞走、蛙式竞跳、操枪、劈刺等。(图/陶维新)

1906年,外国人参观正在拆除的成都贡院考棚。每3年,这里会举办一次乡试。

1907年,成都的望江楼。唐时,女诗人薛涛定居浣花溪边,后来成都人为了纪念她,便在此修建了壮丽的建筑群,望江楼就是其中之一。(图/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

1908年,成都存仁医院大楼、塔楼。这是我国最早的专科医院,解放后存仁医院并入华西医大医院。

1909年,宣统元年出版的成都城区地图。中心小方框是皇城,左边蜈蚣型的街道就是满城(满人聚居地,也叫少城),宽窄巷子、奎星楼街都已存在。

1910年,成都西门清远门和城楼江源楼。那时城墙是成都最高的建筑,鸟瞰全城,屋顶如海洋。(图/甘博)

1911年春,成都花会期间青羊宫里的货摊。(图/路得·那爱德)

1912年,节日期间成都的街头。那时,街道连接着日常生活,开放的街区结构促成了邻里的凝聚力。

1913年,祭拜关帝庙。

1914,成都满城关帝庙,现在是支矶石街西口成都书画院。(图/威尔逊)

1915年,成都北门口的挑夫。(图/西德尼·戴维·甘博)

1916年,成都西城门外的一条小路,城墙上是一家钟表行的广告,

1917年,被川军炸开的皇城城墙,豁口处站满了看热闹的居民,到处是破烂的家具和房架。(图/西德尼·甘博)

1918年,成都文殊院在室内打坐的和尚。(图/西德尼·甘博)

1919年,望江公园。

1920年,四川军阀杨森,4年之后,他下令修建了成都第一条马路“森威路”,各省商帮沿路设店,后来改名春熙路。

1921年, 成都万里桥(南门大桥)下。

1922年,成都船夫穿过南门大桥。

1923年,成都南门外,南河边的汲水车。自古城内水井水质不好,人们就在这里修起了直径10米的大水车,把水打上来,穿过城墙,引入城内各街道的蓄水池里。

1924年,成都街头,剃头,一把剃刀,一只脸盆,一壶热水,足矣。

1925年,成都东门码头。这是锦江,曾经船来船往。但现在,已经看不到这些乌蓬船的影子了。百年前的成都,也有江南水乡一般的景致。

1926年,成都走街串巷卖灯芯的人。背负毡褥,难免风餐露宿。

1927年,夏日后的成都西街,大太阳下,手拿油纸伞的行人脚步匆忙,驮运货物的牲口也显得有气无力。

1928年,弹棉花。

1929年,四川军人。当时正是四川军阀混战时期。

1930年,一位无名无姓的成都百姓。

1931年11月9日,国立成都大学、国立成都师范大学、公立四川大学合并为国立四川大学。这是当时的川大在市中心皇城时的校门。

1932年,鸭贩肩担活鸭,送去市集上或直接送入餐馆。

1933年,成都大街上的行人和黄包车。(图/福尔曼)

1934年,成都街头的小吃摊。(图/福尔曼)

1935年成都,蒋介石夫妇在华西协合大学与西南科学先驱戴谦和夫妇合影。

1936年,成都街头新生活运动张贴画。在之前的20年里,政府“反麻将”失败,这次政府推出“防沉迷系统”:主张“卫生麻将”,每次不要打超过4圈。(图/福尔曼)

1937 年,成都一家缝纫店铺。(图/福尔曼)

1938年,手拿烟袋、出售烟草的成都儿童。(图/戴谦和)

1939年,成都助产学校一群未来的助产士。1931年,美国一名女医生深感中国的旧法接生危险性过高,在文庙后街创办了第一所培养助产士的医学校,推广新法接生和产妇及初生婴儿的护理。

1940年,成都龙泉镇给人代写书信的摊位。(图/卡尔·迈登斯)

1941年,龙泉镇消防队。(图/卡尔·迈登斯)

1942年,孩子们的“3D大片”。(图/卡尔·迈登斯)

1943年,简阳县龙泉驿(1960年成为成都龙泉驿区),木匠师傅在雕刻新婚夫妇用的婚床。(图/卡尔·迈登斯)

1944年,成都茶馆,别样的四世同堂。(图/卡尔·迈登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