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涅:赞歌》原文与翻译、赏析
《赞歌》原文与翻译、赏析
海涅
我是剑,我是火焰。
我曾在黑暗中照耀着你们,当战斗开始时,我冲锋在前,战斗在前列。
我的四周躺着战友们的尸体,可是我们已经获胜。我们已经获胜,可是我的四周躺着战友们的尸体。在欢呼的凯歌声中奏着送葬的挽歌。可是我们没有时间欢乐和悲悼。军号又在吹奏,就要开始新的战斗——
我是剑,我是火焰。
(钱春绮 译)
【赏析】 这首诗作于1830年。当时法国爆发的七月革命使海涅欢欣鼓舞,他在极度兴奋中写下了这首革命的赞歌。海涅少年时代就对政治上比德国先进的法兰西十分向往。他所居住的莱因地区曾被拿破仑军队占领。拿破仑在向外扩张的同时,将法国的进步思想也带到了处于封建割据状态中的德国,打击了那里的封建势力,使身为犹太人遭受歧视的海涅有一种解放之感。1815年,拿破仑失败后,欧洲的封建势力卷土重来,变本加厉地镇压进步力量,迫害异教徒,加强封建统治。海涅对德国封建势力的猖獗和德国所处的落后状态尤其感到憎恶。他在1826至1827年写的《勒·格朗集》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颂扬了他心目中的伟人拿破仑,他向往拿破仑的战斗精神。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推翻了复辟王朝,海涅在这场革命中看到了他向往的那种战斗精神。他在当时的一封信中自称是“革命的儿子”,是 “剑与火焰”。他希望自己是法国革命的火种,是火焰,照耀着黑暗中的德国人民的前进方向,他又希望自己是利剑,冲杀在革命的最前列。他对革命怀着必胜的信念,但又因长期处于黑暗统治之下,深知胜利来之不易,只有继续不断地战斗,才能取得真正的胜利。全诗充满着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地进行战斗的激情。
这首诗采用的是赞美诗的形式,基本上不押韵,是散文体诗歌。但是诗歌的节奏感很强,尤其诗歌中有两处重复,起到了强调主题和加强节奏感的关键性作用。一处是“我的四周躺着战友们的尸体,可是我们已经获胜。我们已经获胜,可是我的四周躺着战友们的尸体”。这种ABBA的重复,以一种沉重的节奏表现出胜利与牺牲的辩证关系,既强调必胜的信念,又强调不可避免的牺牲,给人以悲壮之感。另一处是“我是剑,我是火焰”的重复,诗歌的开头与结尾互相呼应,成为回响在全诗的战斗的主旋律,尤其是在作出要去迎接新的战斗的姿态之后,最后一句 “我是剑,我是火焰” 更显得慷慨激昂,起到了强有力的鼓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