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母”男子家庭年收入过万,被邻居羡慕的他,为何要活埋母亲
埋母男子马乐宽,被冠上了“世上最恶毒儿子”的骂名。
古时候闹饥荒,穷人家先是把无力抚养的孩子送人;当情况继续恶劣,难以生存时,就出现了残忍的“易子而咬其骨”,各家将自己的孩子交换吃了。
很残忍,但也很无奈。
所以,当新闻刚报道出来时,都以为马乐宽家境贫寒。经济压力与照顾失能老人的压力,让他失去了理智。毕竟,当难题超过了个体能够解决的范围内,个体很容易就想要逃避,抛开身上的重担。
但据邻居讲述,马乐宽是个能干活、话不多的人。
“他自己一年挣一万多,媳妇洗碗能挣2万,儿子当保安能挣3万,比我们都有钱”,邻居很羡慕马家的收入水平。
既然不是经济原因,那是为什么呢?也有人说:“马某可能精神异常。”
可是从马某用推车将老母亲推到废弃的坟坑,掩土之后,再与家人说把老母亲送到亲戚家。这显然是有计划,具备逻辑思维能力的行为。
目前看来,比较靠谱的原因是:马某由于怨恨母亲改嫁。
《热锅中的家庭》中提到,家庭可以提供给孩子的功能有:
1. 提供保护
2. 提供安慰与鼓励
3. 提供教导
4. 提出要求或限制
马某母亲在他12岁的时候改嫁,当时把马某的弟弟、妹妹都带走了。唯独将马某留给叔父抚养。马某之后的娶妻、结婚、生子等人生大事,都是叔父帮着置办的。
也就是说,马某的母亲,在他12岁时,就消逝于他的生活中。家庭对于马某的功能,丧失大半。
这对一个12岁的孩子会有什么影响呢?
一、情感上遭遇的抛弃,很容易形成仇恨
母亲改嫁,自然有现实层面的考虑。重组家庭,能够允许女方带着两个孩子过去,已经很宽容了。
在母亲看来,大儿子年纪最长,相比之下,也生存适应力也会更强。所以,选择带年纪小的弟弟、妹妹一起去了新家庭。
但对于马某来说,真切感受到了母亲对自己的抛弃。虽然理智层面上,能够理解母亲的选择。但农村里的风俗以及交流习惯,母亲与大儿子可能并没有很好的去交代相互之间的看法。
这个情感伤害在马某12岁时,就形成了。
而遭到情感抛弃的孩子,大多会出现沉默寡言的应对模式。
因为现实让这些孩子懂得:“你说或不说,生活都不会因你而改变”。这或许也是马某日后成为了一个爱干活,不惹事的安静性子。
因为在亲戚家长大,求生存的孩子,很早就要懂得体现自己的价值(干活),少惹事(免得遭到亲戚的厌弃,没有了容身之处)。
当然,这些受到的委屈,马某也会记在已经改嫁的母亲头上。但心底仍然是渴望母亲的。
二、原生家庭的影响,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脱
由于马某对改嫁母亲情感之复杂。当母亲无法自我料理,需要入到大儿子家养老时,大儿子还是接受了母亲。
可是据马某自己交代:“每次回到家,都会看到母亲把屎尿都拉到床上,家里臭烘烘的,他受不了。就这样的不满,却最终在沉默中爆发,爆发得让人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母亲屎尿的臭味,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爆发出来的是马某自12岁以来,对改嫁母亲的埋怨、记恨与愤怒。
人在情感爆发时,理性思考能力下降,马某头脑中的想法:“太臭了。照顾她也太累了。我想要摆脱这样的日子”。而潜意识的想法,更可能是:“我也想要像你当年抛弃我那样,抛弃你。”
在这种混乱的情绪压力下,马某实施了犯罪行为。但最终,他没有将埋在母亲上方的土踩瓷实。老太太求生能力也强,这才捡回了一条命。
从报案环节来看,老太太的儿媳妇发现丈夫有抛弃老人的想法,并在探查到异常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报警。从这个角度来看,儿媳妇的原生家庭是正常的。所以尽管婆婆是个无能老人,也没有纵容老公的做法,或假装不知情,反而是去主动报案。
三、子女的行为,可以反映出你所组建家庭的质量
在《热锅上的家庭》中北卡罗来纳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奥古斯都写道:家是一个小型社会,有社会秩序、规则、结构、领导、语言、生活风尚和精神内在。
孩子从小就能明白自己所在家庭的社会规则是什么样的。就像孩子总能看懂爸爸只是在吓唬他,还是真的发怒了。
全网皆知的许可馨,晒出自己出生于高级家庭,享受着国外自由、惬意的生活。嘲笑国人的日子不好过。
那么从原生家庭角度来看,许可馨的家庭,价值观偏离主流。同时,其家庭很有可能是缺失亲情维系的。所以许可馨需要用发表偏激观点来获取到关注。在这种极端情况下,感受到父母对她的着急(关爱)。这种父母的爱,在平时感受不到。她获取到更多的是父母对她的安排和金钱供给。
所以许可馨在发布了不当言论之后,道歉;道歉之后,再次发布不当言论。
而充满父母关爱的原生家庭孩子,他们通过家庭,会懂得什么是社会赞许性行为。
例如在江苏盐城,一小学生将一车辆碰出擦痕之后,留下字条道歉,并将自己的零花钱23元,留在了车轮旁边。
同样的情况,如果是许可馨碰擦其他车主的车辆,还不知道会有什么偏激的言论出现。
所以,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极其深远。羊羔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意,在普通家庭,的确如此。
但在结构失衡的原生家庭,则会出现很多令人难以理解的矛盾与行为。
马某母亲在得到解救后,神志不清时,还跟援救人员说:“我是自己爬进去的”。现在老太太得到医治,在旁人的帮助下,也能够站立行走。
可是她心里担心的是,大儿子会因为这件事坐大牢。
可怜的老母亲,若不是生活艰难,怎么会舍得抛下自己半大的儿子。
只能感叹一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悯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