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泉 · 水和鱼
来到湖边,岸边栏杆外站满了人,只能耐心等待,等走拍照的一拔人,赶紧抢好位置,与月牙泉面对面近距离地感受沙漠中的清凉水汽。
来张月牙泉全景,看到这么静与清的景色,想象不出我的周围全是人吧,玩照相就要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三要稳,四要准,乱军之中光闪之间,拍下那最佳的一刻。
还可以把手机横过来看的更仔细哦。用7s拍的全景,不比大广角差太多吧,水里还有鱼哦。
传说月牙泉里有三种宝,其中之一就是铁背鱼,因背部呈黑色,脊背形如铁片而得名,据说吃了这种鱼能包治百病,更能长生不老。以前月牙泉里能垂钓,大概钓的就是这种鱼吧,只是不知钓鱼者是鹤发童颜还是青春常在。
因为月牙泉长期低水位,这种铁背鱼很久不见足迹了,2015年后才重新出现,这也标志着月牙泉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恢复。
不过据说这种鱼也不是常能见到,有时大半年不见踪影,想来可能是回到地下河中了。今天很幸运能看到铁背鱼,赶快用相机加手机拍下宝鱼。不能吃了铁背鱼长生不老,那就看一看再挥挥手,也算沾点仙气儿吧。
这张全景也不错哦。
继续转过来看吧。
从月牙泉北岸沿着湖岸走了大半圈,来到湖的南岸,这里是月牙泉景区的第二部分,月牙泉庙宇群,其中最高的月泉阁也是月牙泉的标志。历史上这是一片高地,很早起就有建筑,唐代时达到兴盛,有几十座神庙殿宇。不过千年风雨早已把这些土木结构的古建筑荡平,当地农民甚至开始在高地上种庄稼,直到二十多年前,才重修起了现在这组建筑仿唐风格的建筑,恢复了月牙泉的盛唐气象。
不过因为一路专心照相,在月牙泉旁停留的时间太长了,按行程没时间进去看看了,别的没有什么,只是不能登上高楼,没法登高远眺鸣沙山是个遗憾了。
在湖南岸的沙山上,光秃秃地只长着一棵大树,还用水泥围上,大树就像载在瓶子里的绿植。介绍片上说,这是一棵种于1892年的古柳,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历经鸣沙山和月牙泉的风风雨雨和沧桑变迁,被称为月泉古柳。现在古柳的树心已经干枯,但树皮还是活的,为了保护古柳,就给它修了个大花甁。想来当年,应该还有很多柳树同时种下,百年间沙山不断进退,沙山上的其他树木都被沙漠吞没,只有这棵古柳的根系深深扎入沙堆之下的大地中,坚强地挺立在沙漠里。以前在沙漠中见过的绿色都是一些低矮的灌木,现在才知道生命还可以更加顽强。
中学时学过《白杨礼赞》,还模仿它写了篇得高分的作文,其实当时根本理解不出文章里把白杨与精神的关联。确实,让生活在大城市里的十来岁孩子,去理解那个危亡年代所寄托出的精神,真有难度,文章学习也就都是照本宣科了。现在岁数大了,又来到比白杨所在地更西北的地方,看到比白杨生存条件更艰苦的古柳,也就更能理解坚韧不拔和扎根大地的含义了。
从月泉阁下往外走,是与来时不同的路,是绕另一座大沙山,这座沙山向游客开放。
游客可以爬到半山腰,亲身体会不骑骆驼自己在沙漠中行走的感觉,然后再玩冲沙,坐上一块大木板,从沙山滑下来,简直可以用那句再也听不到口头禅来形容:“太刺激了”。
在沙山下走着走着,忽然回过头,发现月牙泉已经离得远远的,又变得很低很小了。远远地跟月牙泉再合张影吧,期待很快能再来,把这次的遗憾弥补上。月牙泉北岸有一块碑,表明这里是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点,看来虽然已经有了补水工程,但来自大自然的挑战还是很艰巨的。
在月牙泉南岸的沙山立着一个牌子,提醒游客沙山是在移动的,禁止游人攀爬。事实上,自1995年到2010年的15年间,月牙泉周边鸣沙山的东山和南山山脊向月牙泉移动了8到10米,南北两山间的区域面积缩减了7%。与上世纪70年代相比,月牙泉四周沙山坡脚移动了13到60米,曾出现干涸的月牙泉也正面临着沙山掩泉的威胁。
听导游说,虽然经过严密保护,但莫高窟里的壁画估计也就再能保存一两百年,不知被称为沙漠奇观的月牙泉还能不能坚持一两百年,起码坚持五十年吧,让我的宝贝和宝贝的宝贝也能看到月牙泉的奇迹,再后面的事就由接班人们去操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