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禁止出境文物 · 大盂鼎
用这首曲子纪念潘达于老人。
第十三件,西周青铜器大盂鼎
大盂鼎,又称廿三祀盂鼎,1849年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1952年藏于上海博物馆,1959年转至中国历史博物馆,2002年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鼎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千克。大鼎器厚立耳,折沿敛口,腹部横向宽大,壁斜外张下垂,近足外底处曲率较小,下承三蹄足。器以云雷纹为地,颈部饰带状饕餮纹,足上部饰浮雕式饕餮纹,下部饰两周凸弦纹,是西周早期大中型鼎的典型式样,雄伟凝重。
器内壁铸铭文19行291字,记述了周康王二十三年九月在宗周训诰和册命贵族盂之事。
铭文中,周康王向盂讲述文王、武王的立国经验,告诫盂要效法其祖先,忠心辅佐王室,并赏赐盂鬯、命服、车马、邦司、人鬲、庶人等。铭文中语句“丕显文王受天有大命”体现了周人的天命观,而另一语句“我闻殷坠命,唯殷边侯甸与殷正百辟,率肆于酒,故丧师矣”,则是周康王告诫盂,商内、外臣僚沉湎于酒,以致于亡国,透露出周人对于商人嗜酒误国这一前车之鉴的警示。
大盂鼎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而且以殷代商来表示前朝,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我家小宝贝看大宝贝看的好专心啊,不过汉语拼音还没学全的小宝贝,可能更在好奇,那些是字还是画啊?
其实现在全中国可能也只有不超过一百个人能通顺阅读这些字和解读句子的意义,对孩子们更深奥了,还是给他们讲讲关于这个大鼎的传奇经历,对他们会更有教育意义,真正的爱国主义教育啊。
央视《国家宝藏》播出大克鼎那集后,鼎借人势,人借鼎威,上海博物馆曾由苏州潘家守护几十年的大克鼎瞬间成了热搜网红。大克鼎也是2002年的64件第一批禁止出境文物之一。
其实,大盂鼎也是潘家的收藏的,1951年和大克鼎一起捐献给国家,入藏上海博物馆。1959年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建成后,大盂鼎与另外124件珍品调拔到了北京,成为今天国家博物馆23件禁止出境文物之一,也是7件第一批禁止出境文物之一。现在与后母戊鼎和子龙鼎共同陈列在国博四楼中央大厅的青铜器展览中。
三千年前,周康王把香酒、礼服、车马、仪仗和1726个奴隶赐给了盂,盂深受感激,铸了大鼎,以纪念周王的恩赏。又过了几十年,盂或者是他的后人,受王命出征鬼方,大胜而归,又铸了另一个鼎。
西周末年,犬戎攻破镐京,盂的后人无法带着几百斤的大鼎逃难,就跟其他贵族们一样,把家族的重器全埋入土中,期望战乱平息后再取出来。而后,这些周朝贵族有的跟着周平王东迁成周了,有的在逃难途中全军覆没了,所以无数的西周青铜器就埋在了陕西的地下。
清朝道光年间,大盂鼎首先出土,而后小盂鼎出土,都被当地大户宋家得到,大盂鼎比小盂鼎个头要小,但上面的金文比小盂鼎的大,而且是先出土的,已经习惯用大鼎称呼,所以个小的反而叫了大盂鼎,个大的叫了小盂鼎,这个称法后来一直延用。
此后几经周折,大盂鼎被清朝中央政府里位高权重的潘祖荫收藏,而小盂鼎却下落不明,只有铭文传世。光绪年间,《国家宝藏》里的大克鼎出土,也被潘祖荫收藏。大盂鼎、大克鼎和现存台湾故宫的毛公鼎并称海内三宝,而潘家得其二。这还不算什么,1951年潘达于老人把家藏的600多件青铜器全捐献给国家,被称为“青铜器收藏之丰仅次于故宫”。
潘家是苏州旺门,潘祖荫又位极人臣,所以收藏了大量青铜器、古书和字画,他的书房可以堪称博物馆了。潘祖荫去逝后,因为无后,这批家传珍宝由弟弟潘祖年一支继承,潘家后人立志要保护好这批的文物,特别是不让它们失散掉。
潘家的这种作法对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起到非常的作用。潘家久为官宦,对清廷、北洋和国民政府看得很清,知道这些政府根本顾不上保护文物,官员更靠不住,国家纷乱导致文物贩子和外国收藏家横行,所以一旦这些文物离开潘家的集中保管,很快就会流失到国外,很难再回到中国。所以潘家坚持在乱世里要密藏文物,不示于人。
而更危险的是抗战时期,日本侵略军用刺刀来威胁潘家,点名要大盂鼎和大克鼎。当时是潘家的长孙媳潘达于主事,面对强盗侵略者毫不退让,堪称大勇。她还跟家人选择隐蔽之处把宝物深埋地下,让日本人多次搜查都一无所获,堪称大智。
苏州解放后,潘达于老人认为终于等来了太平盛世,就把家藏的文物,特别是大盂鼎和大克鼎两年国之重器捐献给国家,国家宝藏从此重见天日,再获新生。
因为当潘达于迁居上海,再加上上海正筹备博物馆,条件更好,所以文物献给了上海方面。这也让苏州一直腹诽了几十年,明明在苏州保存了几十年,一下子全成侬们的了。
其实苏州也别生气,还有很多地方也上火呢。上海开埠的历史不过一百来年,从是历朝历代的国都和文明发祥地,只因近代成为经济中心,商贾大富云集,带来天下宝贝,再加上上世纪后半叶的特定历史年代,所以很多出土在别的地方的好东西都收藏进了上海博物馆,甚至远远超过很多历史文化名地的博物馆了。
而且大盂鼎又调到北京,上海是不是也觉得亏了呢。
你说你公道,他说他公道,公道不公道,自有天知道啦。
SVP:部分文物介绍引自百度百科
欢迎搜索ID:walkingwithsh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