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禁止出境文物(一)西周晋侯稣钟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年少的心总有些轻狂,如今你四海为家。这首歌,送给三千年前的晋侯稣,也送给离开世界不久的前辈大师们。山西博物馆列入第一批禁止出境文物的第一件组,就是既历经劫难,又传奇般回归的晋侯稣钟,通常称为苏钟。
晋侯稣钟是一组16件,山西博物院只存有两件,另14件收藏在上海博物馆。不过,山西博物院的这两件虽然是整组钟中最小的两件,但价值和意义却非常大,甚至前14件都是靠这2件才验明正身和明正言顺的。山西因为历史上是晋国属地而简称为晋,晋国是西周时期重要的诸侯国,到春秋时更成为当时的超级大国,可以说《春秋》这部史书里有一半是围绕着晋国来写的。
但这个有名的国家的都城在哪却一直说不清,直到上世纪80年代,北大的邹衡先生在曲沃天马村一带发现了晋侯的家族墓地,基本确定了西周时期晋国的都城所在。但很可惜,上世纪90年代初,在北大考古队发现晋侯墓地后,盗墓团伙公然用炸药把大墓炸开,用吊车把沉重的青铜器拉出来,再用成队的卡车运走,猖狂之际甚至威胁考古队的老先生不许从屋子里出来。没有任何办法的考古队撤回了北京,一位学生把情况告诉了家里的老祖宗,老祖宗“薄然大怒”,考古队才得以重新回到晋侯墓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就是这样事后抢救性地发掘,又挖出了三件组禁止出境的顶级国宝和上千件的珍贵文物。
后面的就更传奇了。在捡漏方面比马未都更有名的马承源先生,在香港发现了14件西周青铜钟,上面的铭文是刻的而不是铸的,这种铭文此前从未见过,所以被认为是造假者画蛇添足的无知之举,这套钟也就卖的很便宜。不过,马老看完整篇铭文后最大的感受,是写这篇铭文的人的古文水平非常高,比马老自己还要高,而在现在的中国不可能有这样的人,所以这应该是当时古人写的和刻上去的。于是,马老力排众议,以上海博物馆名义回购了这14件编钟。
巧的很,不久后,考古工作者在对被盗晋侯墓的清理中,从8号墓的泥土中找出了两件编钟,上面也有刻出来的铭文,证明这种从未见过的铭文书写方式确实是古代存在过的。而且这两件钟上的铭文被释读后,竟与马老发现的那14件钟上的铭文能前后贯通,从而证明那14件钟不仅是真品,而且就是从山西晋侯墓地流失出去的晋国文物。根据钟上的铭文,这套编钟是由西周时的晋侯稣所造,因此就称为晋侯稣钟,或叫苏钟。
晋侯稣钟属于甬钟,总共16件,有大中小三种样式,每八件编为一组,依次从大到小,这样整套编钟就具有两列八度音,可以配合琴瑟笙箫来演奏比较复杂的组乐。稣钟并不是同时铸成的,但通过测音却全部和谐,可见西周时已经有标准配律了。 不过从音乐艺术水平上,稣钟还无法像后世的曾侯乙编钟那样,从青铜工艺水平和气势上,也比不上再晚些时候的秦公镈。稣钟的最大价值,就在于钟身上刻上去的那355个铭文。现在山西博物院收藏的两件稣钟,一件有“年无疆,子子孙孙”7个字。
一件有“永宝兹钟”4字。另外344个字,全在上海博物馆收藏的14件稣钟上。
就是因为这16件钟上共355字的完整铭文,2002年稣钟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境文物名录,因为这篇铭文承载了太多的珍贵历史信息。完整的355字铭文原文,记录了西周某王三十三年,晋侯稣率军参加周王亲自指挥的讨伐东夷的战争。晋侯稣因战功多次受赏,故作此编钟以兹纪念和传世子孙。史书中并没有关于这次战争的任何记载, 因此铭文对于研究西周和晋国历史就具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铭文中提到了很多让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既熟悉又困惑的词句:正月,既生霸,戊午;二月,既望,癸卯;二月,既死霸,壬寅;三月,方生霸;六月,初吉,戊寅;丁亥;庚寅。
我们现在的纪年历法很清楚,比如今天,公元2020年,3月,20日,再加上星期五,很明确地就指定了唯一的一个日子。但西周时的日期记录不是这样,首先不一定有年,有时会有,说王多少年,有时就没有,至于是哪个王,你就去猜猜猜吧。其次,有一月二月这样的月份,但哪个是正月却不一定,而且不好说是不是闰月。更要命的是,在每月里,西周人还加上了月相,就是用月亮圆缺变化来表明是一月里的某个点或某个阶段,有点像现在的第几周或是上中下旬。最后是用天干地支来排日子。现在的农历也有,但几千年前西周青铜器上的干支却很乱,有的可能是铸造铭文时工匠弄错了,特别是当时已经用活字法排铭文了,所以虽有层层监工,但也难免出现个别错字。当然,更有可能还在于西周历法远比我们现在知道的更复杂。西周人这套复杂而且神秘的历法,让从东汉到现在的历代学者都头疼不已。特别是关于月相,有人认为既生霸、既死霸指的是月亮变化的某个点,有人则认为是月亮变化的某个过程,彼此谁也说服不了谁,笔墨官司打了一千多年。
好在晋侯稣钟突然出来了,上面有多处月份、月相、干支,这可是多年来都没遇到过的实证资料,于是专家们就纷纷把这些纪年数据带入自己的理论。而且,当时夏商周断代工程正热火朝天地开展,工程项目部急需确定一套得到多数人认可的西周历法解释,从而让纪年从841向前推得更有说服力。大概也因如此,稣钟被认为给学术界一月四分月相说做了明确结论,为解决西周纪年难点提供了强有力佐证,解决了天大的难题,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一张标准答案,历史和学术价值都是非凡。不过时间过去快二十年了,当年旁征博引的大家们都已不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也早就无人提及,因此关于稣钟铭文上的月相和干支的关系,仍然还是一个无法说圆的问题。
关于稣钟还有三个问题,其实也可以算是一个问题,就是钟上的晋侯稣是谁,为什么铭文不是铸的而是刻的,在两千多年前的西周,工匠是用什么在坚硬的青铜上刻出来的?钟的铭文里明确写晋侯叫稣,而司马迁的史记里晋世家系中没有稣这个人,而别的文献记载晋献侯叫稣,史记里记载晋献侯叫籍,因此可能是司马迁记错了,或是籍与稣在当时读音里是近音。所以,普遍认为稣就是晋献侯。但问题又来了,铭文里写晋侯稣参加战争是在王三十三年,而晋献侯是周宣王时即位的,而且在周宣王三十三年前就死了。稣不可能死了又活过来去替周宣王打仗,而周宣王的爸爸当王那会儿,还是稣的爷爷晋靖侯在位,那会儿稣离当晋侯还差了两代人。
去年刚刚故去的李学勤先生对此有一个近于完美的解释。他认为王三十三年,就是周厉王三十三年,当时稣大概二十岁左右,作为晋侯的长孙参加了周厉王的对外战争,而且立了大功,得到周厉王的封赏。这套钟应该是稣从南方缴获的战利品,当时缺了几件,所以现在16件中有几件是后铸的。很多年后,稣当上了晋侯,为了某种原因需要表彰自己的功绩,就写了篇回忆录式的铭文,所以铭文中就用晋侯稣做人称了。又把当年的那套钟找出来,让工匠把铭文写到钟上。因为钟是早已铸好的,所以工匠只能用刻的方式,把铭文錾刻到了钟上,从而传下在西周铜器中罕见的稣钟铭文。从对钟的技术分析上也支持这种说法,因为稣钟的器形上与晋钟不同,有南方风格,而且金属成分也于晋国铜器不一样,所以晋侯墓地出土的其他铜器都有绿锈,而这套稣钟却是发黑锈。至于工匠是用什么刻的,那肯定是比铜还硬的,只能是铁了,说明西周时已经使用铁器了,不过更可能是自然界的陨铁,现在已经发现商代用陨铁打造的铁器,想来西周时也会有的。
也许就是这样吧,起码这也是陈景润关于哥德巴赫猜想证明那样的最优解释了。关注我们与照耀同行IDwalkingwithshining与历史、文化同行,与自然、美好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