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生:我是一棵秋天的树,最美的在心不在远处。
还是借秋天的话题来听歌吧。早上看到公园的树叶渐渐黄了,想起来这首张雨生的《我是一棵秋天的树》。
记得这是当年有了CD之后总是被跳过去的一首歌,因为那时候总想多听不同的歌,而这首歌的前奏有漫长的2分钟。最早听磁带就没办法只能忍着或者快进。最近几年再听起,心里也没那么着急了,细细品味,层次递进的前奏反倒是更吸引住我了。
如果耐不住性子,在后来精选集里还收录了一个总共3分钟的版本,不过前奏也有1分钟左右。看来,张雨生对这段前奏是有独特我偏爱了。
就像这段前奏被忽视一样,张雨生的满腹音乐才华和满腔音乐热情也是常常被忽视。就像收录这首《我是一棵秋天的树》的专辑《大海》和之前那张《带我去月球》在市场反应判若云泥一样。
说到台湾歌坛的嗓音高亢清亮,男歌手首推张雨生。到底有多高,就像夸一个人酒量有多大最好的说法就是“没醉过”,而张雨生是飙多高都没难过。但这样一个明明可以靠嗓音吃饭而且可以吃得很好的歌手,却偏偏要靠才华,而且执着地施展自己的才华,直到生命最后一天。
从时间尺度评价一个歌手,还是要划分阶段。张雨生的第一个阶段当然就是服兵役之前,主要是在翁孝良的工作室,《我的未来不是梦》打响,然后两张专辑《天天想你》和《想念我》再加一些合辑,还是校园学生的风格。
退役后的《带我去月球》给人冲击太大只好回归市场,就是大海和游泳的鱼稳住基本盘,再以一张《自由歌》的新歌加精选自我总结了这个阶段。
接下来的《卡拉OK·台北·我》则是站稳脚跟再出发的号角。猜测他和公司有个默契,就是商业化的和创作空间大的专辑间隔推出,接下来的《还是朋友》就平易近人多了,再接下来的《红色热情+白色才情》则一半一半,最后就是自己包揽词曲编的《口是心非》。
再回到这张《大海》吧。虽然只是飞碟公司成熟的流行音乐商业流水线上的高水准产品,但毕竟是高水准,也在和张的形象声线搭配上下了很大功夫。尤其是标题曲《大海》,陈大力陈秀男合作的诸多精品中的精品,其实细听下来,和同为二陈作品的王杰的《英雄泪》有着类似的中国民乐风,只是歌词的大气和编曲的西化进行了很好的掩饰。当然,这首歌也不是许多音乐营销号脑补杜撰的怀念溺亡妹妹,只是一首好听的情歌了。
能链接的只有这个版本了
昨天晚上的综艺节目《我们的歌》,钟镇涛和网红主播冯提莫也进行了重新演绎。
钟镇涛当年就直接翻唱了这首《大海》的粤语版
当然只是以这首《大海》的高度商业化,以及这张《大海》专辑是张雨生销量最佳,而故作高雅过度贬低这张专辑,也是片面的。且不说客观上,没有这些歌打底,公司也不会一再给他创作的自由度,也就没有更高高度的后来的一系列作品。而且这张专辑本来也是张雨生深度参与而产出的作品,是三个制作人之一,也是所有歌曲的三个编曲人之一,所有歌曲的选定、编配的设计安排,都有他的想法在里面。我觉得这也是他放下固执的己念,和这些流行音乐大师并肩合作中学习的过程,毕竟音乐还是要给人听的。并非有些评论所说的“在《大海》里,张雨生只是贡献了一把好嗓子”。
而且专辑里张雨生还呈现了两首不错的作品,《宁可让我苦》和《心底的中国》。尤其是后者,是张雨生家国情怀的代表作。以从大陆到台湾的父亲这样的老兵为题材,诉说着对故土的眷恋。据说当年台湾某老政客到访大陆,仪式上就放的这首歌:
我没有看过父亲看过的国度,
他的乡愁是浩荡之江滚滚之水,
我只能偷偷瞄着父亲的眼眸,
感觉他眼光最深沉处的浮云苍狗。
这样的题材其实在张雨生读大学时就有所涉及了,他在大学音乐创作比赛的冠军《他们》说的也是一众抗战老兵的晚景:
他们满脸风霜,他们眼神迷茫,
他们箕踞围坐,他们孤独蜷缩。
他们蹒跚的步履踩过整个中国,
他们交叠的皱纹是历史的迹痕,
他们黑黄的唇齿舐过泥泞雨雪,
他们抖颤的双手曾在炮火下穿梭。
《我是一棵秋天的树》虽然不是张雨生的创作(漫长的前奏肯定有他的主意),但通常被认为是他的心声坦诚。飞碟的主要创作人之一陈志远作曲,自不用多说。作词许常德,也是常被说起的名字,尤其是他给歌手的商业定位和形象打造能力,常被人称道,但也常被人诟病,正所谓过犹不及吧。比如给苏慧伦打造的傻丫头,给范晓萱打造的小魔女,都让她们后来避之不及仓皇转型。虽然商业定位能力不错,但商业经营能力就差了些。后来欠下了债不得不把他写过的1000多首歌词的版权一笔转让用来还债。
但从这首《我是一棵秋天的树》,也不得不佩服许常德的创作才能了。歌词就是四段,每段以“我是一棵秋天的树”起,但曲调层层推进,词意也是不断深入。
我是一棵秋天的树,
稀少的叶片显得有些孤独。
偶尔燕子会飞到我的肩上,
用歌声描述这世界的匆促。
以物喻人,以物抒怀,从物本身说起,再到内心的剖白,说的是自己的坚定,哪怕孤独也要不忘初心:
我是一棵秋天的树,
安安静静守着小小疆土。
眼前的繁华我从不羡慕,
因为最美的在心不在远处。
许常德为张雨生写过的作品还有两首,也都是自白式的歌,《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和《西风的话》。
张雨生也是如歌中秋天的树一样,执着前行,孜孜以求,只是命运在他还有很多可能的时候戛然中断了他的漫漫求索。
词作者许常德本人也有一个演绎,另一个版本是来自后来和许常德同为唱片公司同事的季忠平,曾经出过一张个人专辑,也翻唱了这首歌,都是唱出了和张雨生不同的感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