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第三届“年味”征文陕西031】谢荣珍:【​家乡的年味】(散文)

三秦文学微刊ID:sanqinwenxue
不忘初心   梦在三秦

家乡的年味

文/谢荣珍

子鼠辞岁,丑牛迎春。从庚子到辛丑,连续两年的春节,人们流露着不同于往常的心绪。一场百年不遇且旷日持久的大疫,仍在考验着全人类的智慧、情操与耐力。身在异乡,就地过年,似乎成了那些在外打拼的游子们无奈的选择。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少了浓浓的家乡年味,多了几分无法与亲人团聚的惆怅,这个与以往不一样“年”别有一番滋味……
过年,这个中华民族最隆重的盛大节日从远古流传至今。一年又一年,丰满了记忆,苍老了容颜。所有的经年都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跟随金牛的玉蹄我踏进了2021年的春节,远在他乡的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记忆中的家乡年味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
小时候,在老家农村过年,那叫一个热闹。刚进入腊月,村民们开始排练社火,村口架起了秋千,大人们忙着筹备“年事”,小孩子兴高采烈的荡起了秋千。“腊八”一过,年味就越来越浓了。从这天起,人们开始置办年货,在这个前奏曲里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从喝腊八粥开始,然后祭灶、除尘扫舍、杀猪宰羊,写春联、蒸馒头、做凉粉、压肘花……
腊月三十午饭过后,开始贴对联,贴窗花,贴门神、灶神、土神,祈福求平安。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院子里放一堆柏树叶子(俗称柏朵)。十二点一到,先放鞭炮,再点燃“柏朵”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母亲告诉我这叫“接神”,也叫烧旺火,预示着来年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百业兴旺。全家人手拉着手围着火堆转圈,望着旺火熊熊燃烧,心里乐开了花。
母亲说:“大年初一必须早起,不许睡懒觉,谁睡懒觉谁就是个懒汉,这一年都不会发达。”初一还有许多禁忌:诸如不许扫地,不许梳头等,说是如果扫地、梳头,会把杂物和头发丝掉到神仙的眼睛里,不吉利。我早早起来,按照母亲的吩咐先给祖先上香,然后再敬灶神、土神,做完这一切,母亲已经做好了早饭,5个凉盘摆在了小炕桌上,望着这平时很难吃到的肘花、猪耳朵、猪肝等佳肴,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准备开吃,母亲说:“等一下,你爸和你哥还没有洗漱完呢。”一家人围坐在炕上就着凉菜,吃着饺子,其乐融融,好不惬意。吃完早饭,我换上新衣服,跟着父亲去给族里的长辈们磕头拜年,挣“年岁钱”。初二开始走亲访友,媳妇回娘家,外甥拜舅舅……
按照习俗,初五早上要吃搅团,说是用搅团糊“穷窟窿”,寓意这天吃了搅团就不再受穷了。乡亲们把初七叫“人七”,初七早上要吃“纳魂面”,老人们说吃了“纳魂面”,保你这一年平平安安,身体康健。
俗话说:“社火娱神,香火娱人”。敲锣打鼓、耍社火是过年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村子里的锣鼓队,从三十下午开始在村子里最显眼的地方敲锣打鼓,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从初五晚上开始,村里的社火队先在生产队的大场里展演,踩高跷、赶旱船、舞狮子、耍长龙、骑毛驴……在大场里耍完,再到各家各户去耍。社火队里装扮的“秦琼”、“敬德”、“黑虎”、“灵官”在锣鼓、火把的指引下,手持长矛、大刀等道具,依次来到村民的家门前。社火队到谁家门前,谁家就要燃放鞭炮,迎接社火队进院子。听大人们说,在院子耍社火可以驱鬼驱邪,接福纳祥。社火队的演员们在院子里展示他们的精彩表演,时而舞刀弄枪,时而摆个造型。一番舞动过后,启程到下一家,临走时主人还要给耍社火的人披红戴花,并送上一捆麻花,以示谢意。社火队出东家进西家,把欢乐和吉祥送到了全村的每一户人家。
正月初九的“上九会”,村上请来县剧团唱大戏,戏剧加社火,共庆人寿年丰!善男信女们三五成群的到村子南头的“佛堂寺”烧香拜佛,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正月十五最热闹,敲锣鼓、耍社火、挑花灯,整个村落都沸腾起来了……
这就是我记忆中的家乡年味!

文中插图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谢荣珍,笔名:枫叶,宝鸡市千阳县人,银行退休干部。喜欢文学、诗词、朗诵等。常以诗书为伴。
本期编辑:方  天
三秦文学团队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文学总顾问:鹏   鸣
平台总顾问:边士刚
平台法律顾问:李木子
顾  问:段恭让 白忠德   邓汉章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崔启昌   昆 仑    史  波
李    静
策  划:李书忠 
平台讲师:方 天
宣传推广:鼎文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慧质
主  编:鱼儿姐姐
副  主 编:徐萱波   杨洪民  高  涛
编  委:水云天 唐桂英   米兰花   刘马陵
         张巧莉 凤尾竹 吴远红   张小鱼
刘旭平   冯   彪    谭文群   刘军英
王宝群   书    江   梦而诗   张晓强
孙传志   润    隆
秋日私语    秦岭人家  长青山人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喜欢
分享
or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