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讨好领导,就不会被升职加薪吗?你要知道,职场上情绪价值没那么值钱

有读者咨询:个人不是那种会刻意讨好谁的性格,结果在第一家公司很不开心辞职了。然后到第二家公司,发现好像依然是那种擅长讨好领导的人,才能混得风生水起。像我这种不会讨好领导的,是不是注定不会有好的发展前途?

这问题可还真问对人了,坦白地说,在这个问题上,我自己也困扰了很多年,直到最近几年才慢慢理顺、想通。

相信被类似问题困扰的人也不在少数,今天就来分享一下自己这么多年来的一些思考和总结吧!

01

每位领导的首要需求都是业绩价值,这是

不讨好领导也能获得发展的底层逻辑

不巴结领导,也能有好的发展,这种事情会发生吗?

当然会,而且经常发生。

因为这是职场的自然规律决定的:每位领导,即使他骨子里是一个特别渴望别人讨好的人,他也必须首先解决另外一个问题——有业绩傍身,有拿得出手的工作成果,才能坐稳现在的位置、以至获得更好的发展。

那么,这些成果从哪儿来?

作为领导,就意味着需要通过他人拿到工作成果,而不可能事事都亲力亲为。

谁能帮领导拿到出色工作成果?

只会逢迎的人恐怕不行。

每个领导都有他需要负责的上一级,即便是CEO,他也还得向董事会负责,这些可都是需要实打实的业绩来支撑的。

能当上领导的人,对这件事至少都是看得很清楚的。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还是会觉得领导就是喜欢那么会溜须拍马的人呢?

02

靠单项能力取胜,这项能力就得特别突出

毕业第3年,我跳槽到了一家新公司,因为过往工作经历中,凭借着刻苦、认真获得了历任领导的欣赏,在新公司自然也就信心满满。

但好几个月的评优,都未轮到过自己。当时特别不服气,就特意观察了一下总被评优的2个同事,这一观察,发现她们也没什么特别的,就只是:

每次领导有什么提议,都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出去聚餐,也总是坐在领导旁边,招呼领导吃菜、帮忙倒饮料。

有了这个发现,颇郁闷了一阵,甚至开始想要不要重新换一份工作。直到后来有一次,我们集体出去学习,老师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让我负责收集后统一发给他。

收到大家作业后,我随意翻了翻,发现那2位总被评优的同事的作业,超出我们其他人不止一点两点,如果她们的作业能打9分,我们很多人5分都勉强。

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交给外部培训老师的课外作业她们都能是这种水平,那平时我们大家一起交给领导的各项工作成果,在领导心目中的排序如何,那也再明显不过了。

从那以后,我彻底收起了自己的不服气和自以为是:工作做得比你好,还能为领导提供情绪价值的同事,你凭什么赢她呢?

如果我们愿意比较客观地评估自己和其他同事的所有工作表现,就会发现:

其实大多数时候,那些能被领导重用的人,我们以为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人会哄领导开心,其实只不过是我们的工作能力也没比别人高出多少,别人几项优势相加,比我们更能受到重用,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因此,想要不巴结领导,还能有好的发展,其实就是准备以单项能力取胜,那这个单项能力必须得比别人几项能力相加还强才行。

03

区分讨好与辅助,确保自己不拧巴

领导与下属的关系,天然就会导致一个很模糊的界线:

到底什么样的行为算讨好、什么样的行为算是对领导必要的尊重?刻意讨好与辅导领导更好地达成业绩之间,又该如何区分?

现实中,很多人自己心里拧巴,处理不好这个问题,常常就走向了两个极端:

一个极端就是唯领导是从,变成了刻意逢迎领导的“马屁精”;另一个极端就是能够离领导越远越好,从不主动找领导汇报工作,有领导的场合,尽量坐在不容易被领导关注的角落,彻底变成领导眼中的小透明。

这两种人,都不会有太好的前途。

而希望能以能力和业绩说话、而不用刻意讨好领导的人,尤其需要想清楚这件事,否则每次遇到事情都在想:我这样做到底算不算讨好领导?

结果一定会把该做好的工作也给耽误了。没有好结果,还有什么工作业绩和能力可言?

那如何知道一件事是在刻意讨好领导还是在达成工作目标?答案是,只能靠我们内心的一杆秤。

做一件事,是真心地认可这件事的价值,想要努力达成,还是只希望能让领导开心,然后记着自己的好,在必要的时候,给自己一些好处?起心动念间,自己心里是非常清楚的。

要想不拧巴,就努力构建工作对自己的意义,并去践行,当自己的内心足够坚定,自然也就不会有纠结。即便别人都说你只是在巴结领导,你也可以一笑而过。

不会巴结领导,注定在工作上不会有好的发展吗?当然不会。

因为,任何一个领导,都需要实打实的业绩对上负责,所以,关键在于,我们是那个能为领导作出不可替代的业绩的人吗?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于,有时候,帮领导达成业绩本身也会被人理解为是在巴结领导。

所以,事情到最后还是得回归到:我们自己的内心是否已经对工作有自己坚定的认知,而不再围绕着外人的评判而工作?

(注:本文图片来自电视剧《四重奏》)

Miss略知一二

职场·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