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项村太子班

东山项村太子班

兰溪摊簧属南词摊簧是浙江省古老的传统曲艺形式之一。它是形成并流行于浙江中西部兰溪地区及金华衢州等地的一种传统曲艺唱曲形式。

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溯源

兰溪地处浙江中西部,素有"七省通衢"、"三江之汇"之称,交通便利,商业繁荣。乾隆末年,一位县衙中的官差,于公务之暇,在兰溪集商贾子弟传授"摊簧"曲调,借以消闲自娱,从此兰溪有了摊簧。1900年(光绪26年),城区成立了"余庆社",后易名为"群乐会"、"咏春会"。抗战时期,兰溪摊簧民间艺人避难于乡下,摊簧传入兰溪农村永昌诸葛、游埠等地。由于活动方式仅限于爱好者之间,传布不广,加上战乱影响,至20世纪40年代末期,兰溪摊簧几近绝响。

清末后期,兰溪摊簧因其曲调优美被婺剧所吸收,运用兰溪摊簧创编的《李渔别传》、《苦菜花》、《僧尼会》等成为艺术精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收集整理民间曲艺集成中,将兰溪摊簧进行广泛深入的挖掘、整理,并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摊簧曲艺说唱作品。特别是2002年兰溪摊簧《兰花吟》参加浙江省首届曲艺杂技节获得五个大奖,且首次进京演出。近年来创编的《杨梅红艳艳》、《出卖时间的孩子》分别荣获省、市文艺会演大奖。由于兰溪摊簧扎根于民间,运用兰溪摊簧创编的地方节目多次深入城市广场、农村演出。

兰溪摊簧以其脚本文辞典雅,唱腔细腻婉转见长。角色有生、旦、净、末、丑之分,传统唱腔有金、木、水、火、土之别。旦角唱“金”音,用尖嗓,如金属之声;老生唱“木”音,吐字用喷口;小生唱“水”音,用子母喉发声;净唱“火”音,发音洪亮,喷口粗犷;丑唱“土”音,脆而硬。兰溪摊簧讲中州音韵金华的书面话,丑角讲一些不地道的“苏白”,也有讲婺州方言的。经过历史演变,后来以讲婺州方言为主。20世纪90年代,通过改革创新,道白在保留原有金华书面话的基础上,有时也采用普通话进行表演。

表演形式

旧时兰溪摊簧以坐唱形式出现,表演者六到九人不等,围坐在桌子周围,手执各种乐器。执乐器者与行当角色基本相对应,如唱老生(包括净)的弹弦子,唱小生的吹笙,唱旦角和弹琵琶,唱丑角的敲撞铃等,唯鼓板和主胡不兼角色,主唱者不兼奏乐器。坐唱班往往自命风雅,素有“摊簧先生”之称。现在,兰溪摊簧的表现形式不再拘泥于坐唱形式,单人演唱、双人演唱、演唱加伴舞、唱腔加快板等方式逐渐产生。

乐器

兰溪摊簧以一把二胡(定弦1~5)为主奏,以两把二胡(定弦6~3和5~2的)为副胡,并配有弦子、琵琶、笙、鼓板、撞铃等乐器。一般不用锣鼓,只有占很小比例用于闹台的、具有伴奏曲唱的“曲唱器乐”等器乐牌子,如“普安咒”、“四合如意”、“回簧”、“美女思春”、“赐福如意”等。兰溪摊簧的服饰一般为长袖大襟长衫。用两张八仙桌拼成长方形桌,披上桌围,桌上放两盏琉璃灯,桌中央有珠砌摆设,桌边放若干张椅子,演奏时演唱者围坐在桌子周围。主要演唱者一般手拿黑色纸扇、醒堂木,其他附唱者手执乐器。

演唱程序

兰溪摊簧演唱有一定的程序:邀请者先托亲朋好友递上“知单”,上写活动内容、地点及日期等,并按辈分大小依次写上被邀者的姓名;被邀者如同意,则在名下签上一“知”字,表明会按时到场。演出场所大多在喜庆人家的厅堂、空旷小院或殿宇之厅堂。演唱时间一般为两个小时,开始时,先闹头台(一般为《四合如意》或《梅花三弄》),休息后奏《地大过门》《普安咒》等“场头器乐”。[1]

艺术特色

兰溪摊簧文辞典雅,演唱讲究字清腔纯和字正腔圆,一直为文人雅士所喜好。流风所及,其他的坐唱班亦以自命风雅者为多,唱奏者多穿长衫,举止文雅,素有"摊簧先生"之称。坐唱班除应成员间亲朋好友之邀为喜庆助兴或敬神献唱外,一律不搞经营性唱奏。

兰溪滩簧的前身是兰溪各个地方的戏剧延伸形成的地方戏。东山项太子班就是其中的一种。

太子班乃前代民间娱乐比较高级的形式,组成人员出于爱好,家庭经济也较富裕,必须服装道具齐全。学成后登台表演,并不计较经济得失,只求艺术扬名。所谓“太子班”,就顾名思义了。其中较出名的是:东山项村太子班,始于1934年,共有30人组成,完全自费筹办,主要角色有项志璜(负责人,花旦)、项寿根(老生)、项马标(小生)、项九青(大花脸)、项令范(正吹),演出主要剧目有《三打王英》、《太师回朝》、《百寿图》,并有武打剧《大盘殿》,演员系原国术组学员,懂武术,曾在本区范围内演出,深得群众喝彩,于1940年前后停办。

(0)

相关推荐

  • 【乡土文化】上包村坐唱班

    上包村坐唱班 十响班,又名锣鼓班.坐唱班,有昆剧.徽戏两种.一般以本村十余人自愿组成,自拉自唱,逢年过节相聚拉唱,遇到有婚喜庆寿应邀坐唱.民国年间坐唱班甚盛,甘溪乡全有.建国时,上包坐唱班.下包坐唱班 ...

  • 歌、舞、乐是三位一体的游艺民俗形式

    民间乐器演奏是歌舞娱乐性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民间乐器的传承由来已久,有两三千年历史,我国古代民间乐器有鼓.笙簧.离磬之类.我国民间乐器是由打击乐器.管弦乐器的演奏组合而成的.仔细分析,这几 ...

  • 【刘家古村】刘家十响班

    刘家十响班 兰溪乡俗中的"打锣鼓",并不是平常口语中所说的"敲锣打鼓",而是一种一般由6~12人组成的"锣鼓班".在兰溪,坐唱班又称十响班. ...

  • 乐器有哪些分类方法?

    根据当代学术界最普遍使用的一种乐器分类法,乐器的分类有1气鸣乐器:完全依靠空气发音,如笛,箫,哨一类,螺旋桨的声音也属这一类萊垍頭條 2簧管乐器:依靠簧片与管子里的空气相互配合发音,如葫芦丝,萨克斯, ...

  • 每日一曲·杭州摊簧 | 《遥望西湖》

    每日一曲·杭州摊簧 | 《遥望西湖》

  • [人文关注]龙游婺剧徽戏的传承发展之路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2017-01-03 10:51 记者 徐聪琳 报道组 欧阳锡龙 2016年12月中旬,第三批浙江省传统戏剧之乡评审结果揭晓,龙游县被评为"传统戏剧特色县&quo ...

  • 【永昌非遗】永昌赵坐唱班

    永昌赵坐唱班  先唱昆曲,后改滩簧,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请师学昆曲,分新旧两班,每班20人.辛亥革命后散班.民国13年(1924年)重新组织,改唱滩簧,请兰溪城区徐玉书为老师,能 ...

  • 东山项村剪纸

    东山项村剪纸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 ...

  • 东山项村武术

    东山项村武术 东山项村项氏是项羽的后裔,因而有尚武的习俗. 1930年,东山项村项锡元先生,在志棠小学教书期间,从寺院中一个和尚武术大师学得武功,回乡后,他能将500多斤重的青石大元宝双手捧起,绕&q ...

  • 东山项村中医

     东山项村中医 项锡元,又名项元奶(1860--1954年),东山项村人,是比较著名的国术大师和伤科名医,他16岁中秀才,17岁中武秀才.1877年在毛堰口任教师,2年后到双牌志棠小学任教.这也是他医 ...

  • 东山项村项羽后裔博古好礼

    东山项村项羽后裔博古好礼 东山项村风水结构,三面环山,西面有余家山,北面有天顶山与社山,东面为黄西塘山围护,整个村子朝南,像一个燕窝型.村中以大祠堂为中心,向四周伸展,其间有九口水塘,樟树塘.邵后塘. ...

  • 【乡土兰溪】走进游埠镇东山项村:项羽文化的“九宫”村

    走进游埠镇东山项村:项羽文化的"九宫"村 东山项村位于游埠镇政府驻地北4000米.村民委员会驻东山项自然村,村以驻地得名.地处丘陵,区域面积1.08平方公里.下辖东山项.下谢和叶居 ...

  • 【乡土兰溪】游埠镇东山项村

    游埠镇东山项村 东山项村位于游埠镇政府驻地北4000米.村民委员会驻东山项自然村,村以驻地得名.地处丘陵,区域面积1.08平方公里.下辖东山项.下谢和叶居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254户,712人. ...

  • 档案《东山寡妇村 37年团圆梦》

    档案《东山寡妇村 37年团圆梦》

  • 东南亚有文明吗?越南东山文化、泰国班清文化|旧石器|陶器|青铜器

    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中,较为空白的就是东南亚文化.东南亚真的没有文化可言吗?事实恰恰相反,陈序经先生曾说,"在东南亚不只有文化,而且有很高的文化:不只有历史,而且有很长的历史." 在& ...

  • 【六项全能春季班】3.12 每日一练

    0% [分析] 1.<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春秋> ,合称"五经".四书指的是<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