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汇昆:我将或已走向诗歌信仰
我将或已走向诗歌信仰
文/金汇昆
读了那么久的诗句、词句,最决绝还会这几句。苏轼在《临江仙》中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李白在《陪侍御叔华登楼歌》中说:“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王维在《叹白发》中说:“人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这几个句子分别代表了挂靠在三种不同文化上的决绝,苏轼代表儒家的决绝,尽管苏轼的思想是儒道释三家合一。相比于苏轼,李白和王维就明朗多了,李白代表的是道家的决绝,王维代表的是释家的决绝。因为,李白被称为“诗仙”,王维被称为“诗佛”。根据我的个人气质,在他们三人中,王维其人其诗是我最喜欢的。因为,王维的人和诗更加纯粹和决绝,更接近一种修行和信仰。
提到诗,我一直有种害羞的感觉。以前自己写诗,尽管有时写的也不错,但也羞于被别人看到。追溯根源,就在于怕被别人嘲笑。为什么怕呢?因为自己来自农村,农村出身的人怎么可以读诗呢,怎么可以写诗呢。即使读了,又怎么可以读懂呢;即使写了,又怎么可以写好呢。虽然这样的想法不对,但它确实存在。
而且,这种想法不是存在于我的头脑中,而是存在于某些人的头脑中。这就是文化歧视,比如在高中和大学时,尤其是在大学时,就有一批人自诩高人一等,每天拿着经典著作嘀嘀咕咕嘀嘀咕咕,谈了那么多,一篇文章也写不出。可是,他们很自信,甚至到了自负的程度。他们妄图垄断读书的权利,即除他们之外,其他人的读书当然包括读诗都不专业。
曾经,一个读诗真的有那么多的纠结。我相信,现在依然存在这种现象。所以,多少是受某些人的影响,对于诗,我一直保留着羞涩的情感。然而,在写诗方面,我一直在刻苦地实践着。尤其是从2016年起,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一天至少写一首诗。在开始的时候,我很担心自己坚持不下去。事实上,越写越能写,越写越多。原来担心自己坚持不下来的原因有二,其一,怕自己的才气不够,写不出来,其二,怕把诗写尽了,没得可写了。然而,这两点原因被证明是不对的。
就在最近几天,我对诗歌有了新的感觉,那就是从心灵深处把诗歌当成一种话语方式。诗得以从我这里独立出来,与绘画、音乐并列起来。因为,我开始意识到我可以用诗这种方式来表现自己所接触到的世界。对,表现的是自己所接触到的世界,而不是世界中的某一个点。世界和世界中的点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当诗以一个独立的方式进入到我们俗常的生活中时,诗就成为了我的人生伴侣。然而,诗不仅仅可以作为我的陪伴者,它还帮助我脱离了一些烦恼。于是,我开始或者已经走向了诗歌信仰。
榷山
辛丑榴月(07.03)
于湖城湖畔
【作者简介】
金汇昆,笔名江一,1988年生,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青年作家,诗人,现为河北衡水中学教师,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作品有《渡缘》《桃花坞雨》《艺术里的童颜》《美的唤醒》《情境之门》等。教育与写作理念:师德是知与行的合一,信仰中文,写作育人,让灵魂的启蒙不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