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论感悟一、有不得机不得势处,其病必在于...

拳论感悟
一、有不得机不得势处,其病必在于腰腿
以前老师曾对我讲述过腰与腿之之间是胯。实则上如有不得机不得势处,其病必在于胯。因为胯是配合腰变换虚实的部位。长久以来,在打拳或推手方面,对于胯的作用,我一直非常强调;而且对于胯的运动要领,也作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和论述。
打拳至今已有十余载,以前一直强调胯的作用,对胯的应用研究也没白费时间,可是到今天,我却要回过头来研究腿的作用。前辈们所总结的理论,的确深含哲理,只是当初我没有理解透彻。实质上腿与足的作用非常大,甚至其作用大过胯在拳中的重要地位。心是领四体之虚,而腿足则是领四体之实。对于其应用方面,暂时无法用文字详细论述,但是心虚足实这两点在指导拳术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双重则滞
有内则必有外,外动是依人,内动是由己。动中必须有静,动中有静,才能动而不慌不乱。动者是气动,是以气推形。气分阴阳,阴者精神贯注,阳者气势腾挪。太极拳之劲,既有柔性,又寓刚性。柔而不成无物,刚而不成硬力。如果阴阳不分,便成“双重”,“双重”则无灵活变换的余地,势必呆板、滞重,故谓“双重则滞”。
三、聆悟八字诀
擎起彼身借彼力。中有“灵”字。
引到身前劲始蓄。中有“敛”字。
松开我劲勿使曲。中有“静”字。
放时腰脚认端的。中有“整”字。
“擎、引、松、放”和“敷、盖、对、吞”,在推手的应用上很重要。“擎”字这里不是举起的意思,而是有荡开和拎起的解释。“引”字的意思很明确,要蓄劲必须把对方吸空,引到身前,其中包含“气敛入骨”。乐亶前辈说:“太极拳妙全在引劲落空,此劲即在'擎’'松’两处练得。能荡开,能拎起,能连续,始能有效。太极拳得劲处,则全在开合有整劲,即在'引’'放’二处练得。能浑身配合,曲中求直,始能有效。”
“敷”字即是用意敷布于对方的劲上,不能显示出自己的方向和力点,而是用意管住对方的身心,结合“盖”字,把对方盖住,使其动弹不得。
“对”字则是认定对方的来势,按其方向、大小和速度,作出反应,结合“吞”字,以气全吞而化解之。
所以这八个字虽然用法不同,各有其妙用,但是它们之间互有联系,既是互相合作,又可互相转换,可演绎出太极拳神妙无比的绝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