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路专栏 | 6 梓园的前身“立德堂”

乔家路113号为梓园遗址。我们小时候都叫它“王家花园”。王一亭的曾孙王孝方告诉我,外界都不知道梓园的前身叫“立德堂”,他拿出了几张照片给我看。

我小时候听里弄干部与老一代人说,王一亭是不可以宣传的。我的父亲是华东军政委员会的干部,他喜好古玩字画,经常带我去广东路上的文物商店溜达,也曾听到商店营业员对我父亲说:商店不接受王一亭的东西。上面规定,王一亭的字画是不可以上市流通的。原因是王一亭有政治问题。所谓的政治问题,就是说他与日本人勾勾搭搭,有卖国嫌疑。只是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王一亭的字画才得以出现在书画市场上。
    王一亭卒于1938年。抗战胜利后,不知怎么的被扣上了汉奸帽子,“梓园”被强行没收。现在,各种书报刊都在说他是一位慈善家,一生乐善好施,为人敬重。还说他在抗战期间,日本人试图迫使他出任伪职,被其拒绝,出走香港,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
    王一亭名震,号白龙山人,是海上的书画名家,与吴昌硕齐名,早年师从任伯年。1918年10月13日,为养老娱亲,王一亭从上海巨商郁氏购得“宜稼堂“一半房产,将该花园改建成“梓园”。王一亭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财务科长;曾在商场任日本某会社买办、上海面粉交易所理事长等职。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做过日资日清轮船公司的总代理。

上世纪初,日本关东发生大地震时,王一亭组织义卖赈灾,将义卖书画所得款项全部捐赠给日本政府,因此获日本天皇褒奖。日方为表彰他对中日关系作出的贡献,特派日本建筑师来上海建造了这座梓园楼阁,所以,这个楼的外观不中不西,完全是一副日本式的样子。

史载,梓园原由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进士周金然构筑的“宜园”。内有乐山堂、吟诗月满楼、寒香阁、青玉航、快雪时晴、琴台、归云岫、宜亭诸胜。后几经易主。乾隆年间归乔光烈,改名“借园”。咸丰年间归郁泰峰后购下后改名为“田耕堂”,当时,堂内藏大量郁氏以重金购集来的宋、元佳本,并以此汇辑成《宜稼堂丛书》,颇具文史价值。清末民国初,归了王一亭,因园中有古梓树,便改名“梓园”。王一亭购得此园后,除在西部建造住宅之外,其他园景依旧。“八一三”日军侵沪时,园林被毁,只存门楼、塔式两层住宅与佛阁。

1922年11月23日,55岁的王一亭在园内的“立德堂”内设家宴招待途径上海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夫妇。

据《上海文化源流辞典》载:王一亭(1867-1938)近代画家,名震,号白龙山人。祖籍浙江吴兴(今湖州),生于上海南汇,自幼家境贫寒,发奋经商和实业,30岁后成为上海大实业家之一。青年时代,倾心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时,曾资助讨袁,遭袁通缉。此后则一变不问政事,潜心画艺,从师徐小仓、任伯年。又与吴昌硕过往甚密,不时切磋,形成为刚健洒脱、拙雅并融的独特画风,与吴昌硕被时人合称“双璧”。擅绘山水、花鸟、人物,亦工书法。为豫园书画善会会长之一,上海书画研究会会董之一。作品在近代中国,尤其在日本享有盛誉。留世作品甚多,1988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王一亭书画集》,搜集了其书画精品。

又据《上海辞典》载:王一亭(1867-1938)生于上海浦东三林塘,原籍浙江吴兴(今湖州),名震,号白龙山人。早年为钱庄学徒、跑街、经理。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任日清汽船株式会社买办,逐渐成为沪上经济业大亨。曾任信成银行董事长、上海总商会协理、上海面粉交易所理事长。宣统二年(1910),加入中国同盟会,并任同盟会上海分会机关部财务科长,次年参加光复上海之役,任沪军都督府交通部长、商务部长,曾参加创办立大面粉厂、华商电气公司、中华银行、大达轮船公司、湖州电灯公司,接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军50万元。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被袁世凯下令通缉,旋即退出政治舞台,从南市避居公共租界,深居简出,崇奉佛教,致力于慈善事业。潜心绘画,为海上画派代表人物之一。1938年11月13日病故于上海觉园住所。有《白龙山人画集》《王一亭选集》等。

梓园俯视照(摄于2001年)
王一亭的家人平时都在“立德堂”里生活起居与接待来客(王一亭曾孙供稿)
梓园的前身名“立德堂“,该楼已毁(王一亭曾孙供稿)
作者在王一亭曾孙的府上查阅资料
(0)

相关推荐

  • 天惊地怪生一亭,笔铸生铁墨寒雨——【白龙山人】王一亭

    王震(1867年12月4日-1938年11月13日),本名震,字一亭,籍浙江吴兴,出生于上海青浦,清末民初著名画家. 成名后以字行.自号梅花馆主和海云楼主,四十岁后,又以白龙山人为号.他笃信佛教,又名 ...

  • 王一亭画作“雄健浑厚”

    王一亭,清末民国海上画派甚大名家也.余与伊有缘,皆在箑上:先是2010年春天在上海拍得伊一柄<红梅图>(另面邓散木<章草>)成扇,接着今年秋天仍是在上海拍得伊一页<竹雀图 ...

  • 老城厢乔家路113号梓园

    乔家路113号梓园,原名宜园,由周金然建于清康熙年间.乾隆时代为乔光烈居处,当时人称此地一带为"乔家浜"(现名"乔家路").后园归郁氏,易名为借园.富商郁氏家藏 ...

  • 乔家路专栏 | 8 梅溪小学: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所新式小学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我来到了华东师范大学的一栋楼里,与梅溪小学创始人张焕纶的曾孙女张济顺老师见面.我俩坐定下来后,开始聊起了她的曾祖父.近代中国教育的先驱者.中国师范教育的开创者.著名教育家张焕纶先 ...

  • 乔家路专栏 | 7 与关炯之的孙女聊关炯之

    要问关炯之是何人,乃赫赫有名的清末大闹公堂,与外国领事据理抗争,力挽主权的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谳员. 六七十年前在念小学时,因搞校外辅导小组,我三天两头出入乔家路俞家弄193号,与同学坐在一起温课做作 ...

  • 乔家路专栏 | 5 太卿坊到底在哪里?

    太卿坊到底在哪里?一些历史专业工作者与爱好者经常就这个问题进行争论.其实,争论这个议题已无多大意义.因为,原建筑早已被毁,对一个荡然无存的建筑再去争论不休,既无必要,更不会去重建.但是,我还是愿意撰文 ...

  • 乔家路专栏 | 4 关于乔一琦故居的廓清

    讲保护传承,首先要弄清楚乔家路的路名由来. 外界称:乔家路之所以得名,是因乔家后人乔一琦的缘故,这种说法显然是缺乏史实依据的,我们只要将乔一琦的年谱排一排,就一清二楚了. 首先,乔氏家族的乔镗与其子乔 ...

  • 乔家路专栏 | 3 谁来为乔家路喝彩

    前言 18年前,当我路过乔家路西端头.河南南路先棉祠弄口时,见到上海市区内仅有的一座黄道婆祠堂的遗址上造起了一幢高楼,便觉得不可思议.于是,请了同济大学的阮仪三教授与<新民晚报>的记者一同 ...

  • 乔家路专栏 | 2 徐光启故居背后的故事

    关于徐光启的故居,报载的文章较多.但是,不少文章存在着你抄我.我抄你,以讹传讹,失实的情况.对此,作为朱氏的后人,我特撰文作一廓清. 我外公姓朱,是上海本地人,清末,住在老城厢里.他是老城厢里的乔家栅 ...

  • 乔家路专栏 | 1 乔家路的路名由来

    乔家路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街区之一.乔家路1平方公里的区域,名人故居.历史遗迹云集,不仅是明清时代与民国时期的"高档住宅区",而且也是上海城市发展的基点.起点与发 ...

  • 乔家路的故事 | 10听王孝方先生讲述“梓园”的往事

    乔家路113号是"梓园"的前门,药局弄36号是后门.梓园原名"王立德堂".因为这个花园是王家的,所以附近的居民又叫它"王家花园". ▲梓园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