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这样调侃孩子!如果他对自己身体不满意,小心长大后积郁爆发

文/诺妈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即便是襁褓中的婴儿,你若是对他充满善意的夸赞,他也必回应于你最甜的笑容。但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孩子身上略带的小缺陷,却时不时成为大人取乐的话题,甚至是孩子最亲的家人!成人爱拿捏孩子不尽人意的地方取乐孩子,越看到孩子因为受打击发急、发怒、发脾气,自己却越开心。

玩笑并非出于恶意,却一次次打击孩子的内心。在成人的捧腹大笑中,孩子却开始了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甚至无法接纳自我的心理变化,这种心理变化主要来自两方面的病灶:善意的取乐和恶意的打击。

善意的取乐

逗乐孩子,成为生活乐趣之一。以打击孩子为乐,时常不经意地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的不经意,却给孩子留下了心理阴影。

举个最被大伙津津乐道的例子吧——贾乃亮的女儿甜馨与爷爷“比黑”的镜头。这个仅一分来钟的镜头,笑过之后,你若站在孩子心理去回看整个过程,却令人深思和心疼。

这本是一个非常温馨的一幕,一家人围着饭桌吃饭,爸爸贾乃亮询问女儿:“爸爸帅还是爷爷帅?”甜馨的第一直觉回答是“爷爷帅”,但是她马上意识到没有照拂爸爸,爸爸不开心了,于是急忙补充回答“爸爸也帅”,并再次追补称赞“爸爸多帅”,安慰了贾乃亮的心情。多么懂事、乖巧的小女孩。三四岁的孩子,已经逐渐具有了思考判断能力,开始形成模糊的价值观——“爸爸、爷爷一个都不得罪”。

就在这样的一个融洽的氛围中,奶奶重提“黑”的话题,甜馨的第一反应,就是不予回答,可见这个问题是不被她喜欢的问题,是她想回避的问题,也是经常在家中受打击的一个问题。

紧接着爷爷穷追逼问,甜馨一下子变了脸,以大声的愤怒的反驳“我不黑”来证明自己是正常人。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爸爸贾乃亮的“神补刀”,居然说甜馨除了手臂缝里是白的,其他都黑,晒黑,彻彻底底打击了孩子内心的底线,不给孩子任何可以掩饰的借口和退路。

这样的镜头,其实在每一个有孩子的家庭里经常看见,取乐孩子的方式除了皮肤黑,还有眼睛小、嘴巴厚、腿短……五花八门。家人并非出于恶意,也深知孩子这些生理特征属于正常情况,仅仅是为了好玩,逗逗孩子。

但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一下,完全就不是这么被理解了,比如甜馨被取乐“长得黑”这件事。

三四岁的孩子还没有足够的常识去判断,他们对信息处理多是通过观察大人的态度得出非此即彼的“好”或“坏”,容易走极端。在甜馨认为,黑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所以她要奋力为自己护短。孩子本没病,大人的取乐多了,说不定反而真成为了孩子的心病。孩子长大后,病态的审美观,甚至会让她无法接纳自己,始终对自己不满意。新闻报道中比比皆是,漂亮的姑娘执迷整容,病灶却几乎都出于童年的心理阴影。

恶意的打击

大多数成人对孩子的逗乐,会随着孩子的成长懂事,慢慢释怀。但是当孩子身体确实有些小缺陷,无论来自亲人还是他人,对孩子心理都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我小时候有一个玩伴叫玲子,她长得挺讨巧的,唯独说话一紧张就容易结巴。玲子爸妈很发愁,仿佛认定了孩子未来就是个没出息的“结巴姑娘”。八十年代的父母,局限于自身的学识素养,也不懂得如何疏导孩子心理,反而变本加厉,企图通过严厉威吓殴打,让孩子赶紧改了这毛病。结果可想而知,玲子越急越说不出话,越说不出话,越受父母斥责,越斥责越害怕越结巴,整个形成恶性循环。玲子变得不爱讲话了。

特别是上了学之后,班里的男同学们时常拿她“口吃”当笑柄,女生则在背后议论,玲子的性格变得孤僻,怪异,不爱理人,自然成绩也在班中垫底,成为不被老师、同学和家人待见的孩子。小学毕业后,她就没再上学,去了工厂闷头做计件的活。多年以后,有一次回家聊起往事,母亲突然提及玲子,说是玲子在工厂偷窃材料,被抓了个现形,谁也没料到平日闷声不语的玲子竟然会干出这种事,更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偷出厂的材料,对玲子毫无价值,每次她都是偷出后,扔进河里。

我听完后唏嘘不已,玲子如今的不幸,我觉得都源于童年因为“口吃”带给她的心理阴影。对于孩子而言,无论是出于善意的逗乐,或是出于恶意的打击,每一次的刺激都将给孩子的心理蒙上阴影。如果这种负面信息不能及时疏导化解,当它们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将导致孩子心理失衡,在孩子性情上以自卑、不合群、孤僻、抑郁、自暴自弃,甚至自残行为作为发泄途径。玲子的人生就是这样一个悲剧。

该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儿童心理研究表示:一个孩子能不能健康成长,受自身的情况和周围环境影响。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首先要保证孩子心理健康。

父母做为孩子的监护人,对于健康的孩子,不以捉弄孩子为乐,当他人用此类方式逗乐孩子时,应该及时站出来为孩子解围,及时化解孩子心中的疑虑和不快。而对于身体上有缺陷的孩子,父母要做得将更多,除了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外环境,让孩子不在他人面前抬不起头,更重要的是,父母自己要善待孩子,理解孩子,给孩子的内心打上一针强心剂,开导孩子不回避自己身体缺陷问题,正视自己的身体,接受自己,爱自己。

这种心理上的疏导越早做越对孩子有利,在孩子早期教育中,父母可以借助绘本的力量,绘本图文并茂的形式,容易引起孩子心理共鸣,在绘本故事的代入感里,开解孩子心理。推荐一本《河马波波屁股大》。

“屁股”一词,足够引起孩子浓厚的兴趣,兴趣是阅读最好的动力。河马波波的屁股到底有多大?河马波波的屁股怎么了?孩子在疑问,他翻开绘本,读到的将是一个乐不可支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河马有一天突然忧伤了:自己为什么有一个大屁股呢?这个问题很快引来整个森林里动物们的关心,大家意见不一,有的认为大,有的认为一般,有的却认为小。争论很快变成争执,甚至引发了激烈的战斗,动物为自己的观念打成一片混战。

就在这个时候,无奈的河马出溜了,然而他出溜的原因竟然是要拉便便!拉完便便,一身轻松的河马终于认识到,还是自己的屁股好,不禁为自己刚才的想法感到傻呆了,他再也不嫌弃自己的大屁股,也不羡慕别人的屁股,因为“大屁股、小屁股,都是好屁股嘛!”

紧接着,打斗的动物们也分别开溜了,原来大家都要拉便便!战争霎时平息,每个动物都坐在适合自己的便桶上,自己屁股拉出便便,才最感舒畅!

故事的最后,画面非常温馨,拉完便便的动物们又开始友好了,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刚才为什么要大打出手。而河马波波呢,则给大家送去了漂亮的梓叶当手纸!呵呵,这个画面感多像孩子们彼此相处的一个镜头啊!

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儿子听完我的讲解,自己拿过书,重新一页页翻起,看到好玩处,咯咯笑个不停。突然他放下书,对我说:“妈妈,我现在觉得我们班的那个小男孩留辫子不奇怪了。”

那是我们白天刚刚讨论过的一个因为家乡风俗留着长命辫的小男孩,儿子对男孩留辫子非常不解,但是这个故事却让他能够释然:他需要自己的小辫子嘛!

这就是绘本潜移默化给孩子的内心力量,学会接纳自己,也学会宽容他人!或者有机会,你也可以给孩子讲讲这个有趣又充满内心力量的故事,或许你的孩子也有一番自己的领悟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