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育禁止智力开发,着重培养3点根本能力,网友:我佩服

关于教育,每个国家都会采取不同的理念和方法,这也就使得各国儿童有了不一样的发展。在这方面,国人更热衷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渴望自家娃的智力能过获得最大程度的开发,而作为诺贝尔奖获得者近半的德国人,却对教育有着不一样的理解。

近期,就有一部德国教育纪录片在网上火了。在这部影片里观众们发现,德国幼儿园并非按年龄来分班,而是把不同年龄的孩子分配到一个班级里团体活动。每天上课的内容也不是呆在教室里学习各种课程,而是每天花半数时间去参加实践,而这些实践活动中包含了许多项目,例如学习如何报警、了解信件是如何送达、与市长会面并了解政府工作流程等等。

此外,纪录片中还说,德国是禁止幼儿园刻意开发提升儿童智力类内容的,而是强调维护幼儿的想象力和自由发展空间,整个幼小阶段的教育原则就是使儿童能够快乐学习。

很多网友在看过这部片子后纷纷发出感慨:"小朋友这个阶段能学到的知识其实真的不多,与其把孩子关起来看书,真的不如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佩服这种安排。其实这些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才是有用的知识,而不是非要去学字母、加减这些东西。""我们对于智力的发展太过看重了。"

究竟是让孩子过的更快乐,还是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我想每一位父母的看法可能都是不一样的。不过在幼儿园的这个阶段,比起过度地给孩子灌输各种'知识',填鸭式地让孩子背诵和记住信息,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发展他们健康、积极的个性是更重要的。因此,通过这部纪录片,我们也可以拓展思路,学习一些别人教育理念中好的部分,毕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嘛。

幼儿期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小,这时候干什么都做不好;或者看到孩子费劲巴拉的穿袜子、穿衣服,觉得太浪费时间;于是就由成年人动手帮着孩子把日常生活里所有的东西都安排好,但这样做会阻碍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

纪录片里德国的幼儿园之所以要将不同年龄的孩子分到一个班级,就是为了给年幼的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观察年长的同学的做法,自然地学会如何上厕所,如何穿衣服,等等。虽然我们不能将孩子安排到年龄比较大的幼儿园班级里,但是在家里,只要父母放开手,多给孩子做示范,也可以培养出孩子的自理能力。

幼儿期注意培养孩子的行为规范

虽然是快乐学习,但是纪录片中的德国小朋友们在幼儿园中也是需要遵守很多规范和规则的。其中由一些基本社会规范会一直影响孩子到成年,比如不允许在公共场合使用暴力,不允许大声说话打扰到别人,和他人交往要有礼貌等等。这样的安排实际上是非常合理的。因为在学龄前阶段正是孩子规范能力发展的高峰,此时如果能够培养出孩子守规矩的行为习惯,对于以后他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期注意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

小孩子会经历一个'十万个为什么'阶段。基本上逮着什么就问什么,看见什么就问什么,比如天天问爸妈:"为什么花要生长在土里?"为什么人要吃饭,不能和大树一样吃阳光就好了"……这样无厘头的问题多了,有时候父母就会觉得有点烦人。

其实孩子的这种疑问是提升他们科学兴趣的关键时期,而科学兴趣的产生,往往又于后期孩子学习意愿的强烈与否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德国的幼儿园里,比起学习语言和数学,更注重让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内容,课堂里经常会播放一些科教电影,老师还会带学生到专业展厅参观。通过这些做法,就能够保持孩子旺盛的好奇心,之后在进入学习阶段的时候,也会更容易保持学习兴趣。

死记硬背、填鸭教育已经被证明会对孩子的想象力、合作力、学习力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家长需要选择真正适合自己孩子的正确的模式。在看到好的教育方式时,将它们有机结合到孩子的培养中,尊重他们的成长,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