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做一个真正“会学习”的人
1、信封和它背后的公式
已故的斯坦福大学著名物理学家张首晟教授,给他的学生出过这么一道题目:假设将人类文明带到诺亚方舟,且只能用一个信封大小的位置写下来,你会写什么?教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E=MC^2
看不见的手
笔胜于剑
如果人类不得不在一个混沌世界里,重建人类文明,那么人类五千年来所积累的物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生物学、哲学等底层科学,就是我们重新人类文明的“金钥匙”。
“信封和它背后的公式”的本质,其实就是《好好学习》这本书里,成甲提出的临界知识:就是那些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就是万事万物最基本归因和底层假设。
2、看清本质的重要性
从一个很多年轻人常会纠结的话题说起:我们是应该逃离北上广,还是宁愿住在很远的郊区,住在城市里的地下室,也要坚定北上广打拼?
很多人会认为,一线城市机会多。还有没有更深层的原因?
高手是这样分析的:除了一线城市机会多,还另外三个重要的地方。一是群体智商,比个体智商更重要。智商高的人,越愿意合作,更会选择双赢,而非零和博弈;二是越复杂的环境,越能发挥你的才华,尽管你没有任何背景,但你却有机会赢;三是一线城市包容你的个性,这里的人没有时间取笑你,人家都忙。
这就是从更深层的底层规律来分析问题,而不是停留在表面,二者的思考深度和层级完全不同,从认知,心理,环境要素等多个维度分析,你只能看到一楼,你家仿佛站在十楼,看到的远远比你多得多。
再比如,李叫兽能够从营销的表象,找到关于营销的本质思维模型:即需求三角理论,一个销售的达成,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理想与现实之差、清晰的目标物、消费能力。
高手们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变得这么具有洞察力,这个寻找临界知识的过程,是有方法的。
3、如何找到你的临界知识
一是拿来主义。《好好学习》一书中,为我们例举了很多,经过前人验证,总结出来的临界知识。
复利效应:在理财上,你如果每天定投10元,三年后可以获得将近11000元。
再比如学习成长:
在1年中每天改进1%,则1.01^365=37.78
在1年中每天恶化1%,则0.99^365=00.03
可见,不管是财富积累,还是个人发殿,都是复利效应的累积,就像我们常说的:水滴成穿,积沙成塔,长期主义视角。只是,任何我们想要达成的目标,需要刻意练习,达成心理表征,并经过反复迭代和创新,最终量化发生质变,破茧成蝶只是一瞬间,前期是一个厚积的过程。
此外,书中提到概率论、黄金思维圈、进化论、系统思考、二八法则、安全空间等作者认为比较核心的临界知识,以及具体应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是自我反思
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当我们学会用如实记录:每天我们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像用摄像机一样记录,不断提问,我们当时是怎么做决定的,我们表现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我当时决策的底层规律是什么,然后用我们学到的临界知识去分析,并形成我们自己的认知,创造新的临界知识。
有一次,单位要修订一项制度。当时,正好看到成甲老师这本《好好学习》,运用书中的知识,没有像其它同事那样,动手就修订。而是是,问了自己几个问题:制度当初制定的目的是什么,现在的条件是否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果需要修订,真正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等等问题。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想了一整天,并做了细致的资料搜集。上会的时候,我说了自己的想法。领导和同事们觉得很认同,由于有理有据,按照新的思路进行修订,正是因为反思,让我做到了独立思考,而非人云亦云。
其实,高手们普遍都有反思(或者复盘)的习惯,因为反思,不断发现自己的思考过程是否出了问题,前提假设是否正确,推理过程是否严谨。但是大多数普通人能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者寥寥无几,能每季度,每半年反思的也少之又少,哪怕我们每年反省一次,也是好的。在思想上,要把反思当作一种寻找临界知识的有效途径。
4、如何好好学习
关于如何好好学习构建我们的临界知识,是一件急不得的事:
一是需要多学习跨学科理论知识。任何学科领域,都有我们值得去学习借鉴的地方,不因自己从事某一学科就只专心在这个领域,固步自封。相反,需要你人为地去扩大知识的边界。很多人类的重大发现和突破,都是借助于其它领域的知识得来的,这是因为知识最终会形成一个巨大的体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比如:
二是稳扎稳打。“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我们谁都知道这个道理,可是遇到实际问题时,很多人往往保持不住耐心。打游戏之所以令人痴迷,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能让人获得即时满足。但是,学习则刚好相反,它效果很慢,就像文火炖肉,而不是急火快炒。学习上来不得半点捷径,刻意练习是我们与从小白到大师的必经之路,大家耳熟能详的1万小时理论尽管不全准确,它更多是要表达,学习是一个长时间正确方法练习的过程。
三是空杯心态。很多人将批判性思维这个概念,当成是凡事抬杠,就是人们所说的“杠精”,你说什么,他偏不这样,总跟你对着干,反着说。如果,你反着说,他又会跟你正着说,他完全没有自己的判断依据,也就是底层认识。这种“油盐不进”的状态,恰恰误解了批判性思维这一概念。批判性思维,其实是对思考过程的思考,就是我们常说的元认知。当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愚钝状态时,先把自己清空,先接纳、再消化,永远怀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心态,才能从外部获取新知,所以,打开接纳的“大门”很重要。
结束语
学习本身是一件值得被重视的事情。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学习知识的表面上打转转,要像挖一口井那样,层层下挖,我们思考的本身,思考的出发点,以及我该如何修正,在未来更好的决策,指导我的行动。那些临界知识,底层认知,往往就在你不断向下打井的过程才能被找到,不管前人已经总结出来的知识,还是我们用心找到的,都些认识最终都会决定我们站在什么样的至高点。
愿你能找到它、运用它,成就更加智慧、精彩和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