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楔子最近几年,最时髦的建筑语汇之一可能就是“城市更新”,形形色色的人员都参与其中,有开发企业、建筑师、时尚人士、空间运营商等等。就连“同济大学建筑系2020毕业设计作品展”,也多数是城市更新的课题方向。这两年,良子有幸参与不少的城市更新项目,所以有一些体会。今天这篇文章主要是从“意识层面”谈对城市更新的理解和问题发现,可能有点“假大空”的味道,还请多海涵。02名词解释先来说说什么是城市更新。城市更新是一种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1958年8月,在荷兰召开的第一次城市更新研讨会上,对城市更新作了有关的说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对于自己所居住的建筑物、周围的环境或出行、购物、娱乐及其他生活活动有各种不同的期望和不满。对于自己所居住的房屋的修理改造,对于街道、公园、绿地和不良住宅区等环境的改善有要求及早施行,以形成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美丽的市容。包括所有这些内容的城市建设活动都是城市更新。城市更新的范围很宽泛,主体也很多。可以是既有建筑物,也可以是既有空间,还可以是既有的公园绿化,更可以是任何的设施。城市更新在更大的范畴上还包含“人”,是人和城市的互动活动。03设计思维 “设计”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所以民众一直希望设计师要有创意,敢于“天马行空”。出来的作品都是夺人眼球的,甚至是让人惊掉下巴的。但在城市更新这一设计活动中,我们应该对城市里的这些“既有”保持最大的敬畏之心。“它”也许是某些人的记忆,甚至是一代人的记忆,对于其价值要充分评估。And you're gonna tear all the houses down?Ann lived there, Ron.That's Ann's old house. That's my best friend's old house.That was the house where I put on my wedding dress the night I got married.That is the house where April and Andy met for the first time.另外,城市更新的活动与新建项目不同,不是在一张白纸上作画,它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所以更应该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城市更新与其说是天马行空的创意活动,不如说是既有的框架下提出的“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又和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设计师更需要有“以人为本”的意识,抱着“敬畏之心”去创作。 04经济思维城市更新除了满足民众对于现代生活的需求之外,还是很重要的一项经济活动。我们建筑师群体经常抱怨:”城市更新的项目算不过来账。“良子有时候也有这样的感受。城市更新的项目因为涉及的方方面面比较多,耗费的设计人力会远超新建项目。再加上一样不少的审批流程,真的是”一个项目落地要脱一层皮“。不光设计师,其实我们的政府财政在”老旧小区改造“这一最大的城市更新上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所以在最近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提到了”资金各方共担“的问题。城市更新的经济意识不是提“困难”,而是要提解决方案,我举例说明下。案例一: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免费加装,有偿使用闵行区疏影路1020弄东湖花园小区加装电梯的新模式:电梯完全由第三方企业出资安装,楼栋2层以上居民只需按比例承担每年使用费,最低居民每月只需付68元,无需再付其他任何费用。原来的模式,需要居民一次性拿出好几万加装电梯,居民或多或少都有些“肉痛”。而这种新模式就好比是分期付款,显然更容易被居民所接受。电梯厂家通过相关部门的补贴,居民缴纳的使用费加上后期在电梯内的一些广告经营收入,足以把所有成本完全覆盖,并且还有盈利空间。案例二:老旧小区屋顶加层:“6+1”模式早在2012年,北京市住建委副主任张农科就在北京市人代会上举行的“老旧小区节能保温抗震加固综合改造”新闻发布会介绍,根据实验测算,经过抗震加固改造的楼房,一般可在上面加盖两层。这两层可以作为政府的保障房使用,并通过加层新增房屋的出售,筹集改造资金。2016年7月16日,王健在上海永联房地产等单位支持下,在上海召开了我国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加层加梯)模式研究研讨会。研讨会以航天新苑为例,探讨了老旧小区改造的市场化模式。办法是:顶楼加建一层出售(老旧小区很多位于城中的好地段),销售资金作为综合改造资金,不需要政府财政补贴,也不向居民收取资金。上海还有人大代表提出了更激进的建议:在现有6层楼的房屋上加两层轻型结构,把居住底层和二层的居民搬至七层八层,腾出的底层可用来停车或作为社区服务中心等,二层可用于出售。社会资本对于进入老旧小区改造有强烈的意愿,钱并不是主要问题,关键在于政策。领导希望先试点,否则没有制定政策的依据;执行部门则希望先给政策,否则无法可依。出现了“相互等”的现象,而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却日益增加。虽然“6+1”模式未必能走得通,但是城市更新里的经济意识被体现的淋漓尽致。05跨界思维 前文良子提到:“参与城市更新的主体很多”,而城市更新的项目有大有小,多数项目都属于微更新。所以对于小项目的“操盘者”来说,需要的综合能力会比较高。不光需要懂得怎么改造,还要洞察各方的诉求,更要学会“传播”(吆喝)。上图是网红的东梓关村回迁房项目。建筑师孟凡浩和这个村子双双成了”网红"。东梓关村位于杭州富阳场口镇西部,因郁达夫同名小说而著名。明清时期,作为水陆交通的枢纽,东梓关村也曾兴荣一时,文脉悠远,底蕴深厚。可随着水运航道和农业的双双衰败,这个曾经繁盛一时的历史文化村落也日益凋敝。在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空心化愈发严重,破败萧索、人口外流,居住人群年龄结构单一。如何在固定面积下,以低成本实现更高品质的新杭派乡村人居环境,这是摆在孟凡浩面前的课题。在整个过程中,建筑师通过标准化和模块化解决了成本的问题;通过与村民大量互动,赢得了村民的理解,解决了方案从不接受到接受的问题;通过自身网红的身份,给这个村带来大量的“流量”,解决了村子被社会认知的问题。所以,一个操盘者不仅是一个工程师,还是一个媒体工作者,更是一个社会学者。他一直在接触“新鲜事物”,所以要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他一直在“恐慌区”探索,所以必须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他一直在各方之间“斡旋”,所以必须具备高超的外交能力;他一直需要深入”现场“,所以需要”悲天悯人“的情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设定“,而”走出去“是打破局限的唯一出路。培养”跨界的意识“,多数时候也都是被问题逼出来的;而跨界的能力则是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