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故乡》,寻找鲁迅魂

又一次重读《故乡》,回味无穷,感慨系之——一篇仅仅五千字的短篇小说,却在现代文学史廊上留下了悠久的回声。

在别了二十余年后,鲁迅回到了故乡。“我这次是专为了别他而来的。我们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经公同卖给别姓了,交屋的期限,只在本年,所以必须赶在正月初一以前,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

就这样,鲁迅于1919年12月,最后一次回故乡绍兴接他母亲等人到北京居住。从《鲁迅日记》可知这次搬家的经过:1919年9月,鲁迅卖掉了绍兴的老屋,添了些钱,买了北京西城新街口附近八道弯宅第。11月修葺完毕,21日“上午与二弟眷属俱移入八道弯宅”。26日鲁迅“上书请归省”。12月1日,由北京动身回老家,4日晚“抵绍兴城,即乘轿回家”,在家乡处理搬迁事务,大约住了20来天。12月24日“下午以舟二艘奉母偕三弟及眷属携行李发绍兴”。29日中午抵达北京,“下午俱到家”。往返大约29天。

从此故乡没有了容鲁迅安身之地,他也就再无返乡的时日。离开故乡后第三年,鲁迅在1921年1月《新青年》第九卷第一号上,发表了他的小说《故乡》,表达了一个彷徨于异乡的游子对于故乡的眷恋,一种难以割舍的乡土情怀,又对“没有一些活气”的故乡充满伤感、沉闷之情。

一生以唤醒国民心灵为己任的鲁迅,在与少年好友闰土久别重逢,以及在“豆腐西施”杨二嫂闻讯而来时,看到活泼可爱的小伙伴已经变得那么凄凉、木讷和隔阂,目睹曾被欺凌与被损害的小私有者却变得如此庸俗、贪婪、尖酸和刻薄,使他深感无奈和失望。“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就这样,带着无比沉重的心情,听着船底潺潺的水声,鲁迅悄无声息地走上了自己的路。

然而鲁迅对故乡对国家的未来并没有因此而绝望:“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诚然没有了老屋住宅,但他以这篇悲凉沉郁但又不失希望的《故乡》,将自己的魂永远地安放在故乡小城了。

自1959年秋离家之后的六十年中,我曾不知多少次回乡。每次只要稍有空隙,就必去参观鲁迅故居和景仰伟人,因此也可以说见证了鲁迅故居不断外扩内建的过程。眼看故居变得愈来愈大,最后成了一大片原不属于鲁迅自家的鲁迅故里。故居是特指主人曾经居住过的房子,而故里的释义就比较广泛了,可以泛指故乡、老家,因此整个绍兴城都可以划归鲁迅故里。

其实定义的改变只是量变,而带来的性质改变却是质变。在后人的眼里,鲁迅真的应验了杨二嫂的那句无稽之谈——“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由此在参观中我常耳闻外地旅游者惊讶地议论:“鲁迅家那么大,当年一定是大地主!”“难怪有钱到日本留学!”可是大多数并未读过鲁迅作品的旅人,何尝了解“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他们更不知道鲁迅是考取公费赴日本留学。

带来的更大副作用是,鲁迅故里不复是安静地存放鲁迅魂的地方,而是成了无数海内外旅客们欣赏小桥流水、参观民俗风情和购买土特产品的闹市,熙攘往来宛如五十年代的大善寺前。而真正的鲁迅“故居”却悄悄地躲在大景区的一隅,游客们只是过路时顺便瞅一眼。我曾在英国参观过莎士比亚故居,故居在小镇的亨利街北侧,是一座带阁楼的二层楼房,房子内仍然保留着许多古旧家具物件。这座16世纪的老房按原样一直保存至今,慕名而去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才是虔诚地专程为参拜莎翁而去。

作为旅游者自然希望亲眼目睹更多更好的风景,而地方旅游行业当然也要考虑经济效益,但两者之间的利弊关系尚需做全面周密的考量评估。对于鲁迅故里的改建扩展,总的来说应该还算过得去,并没有脱离绍兴的本土色彩。相形之下,现在对许多开国元勋、高级将领们的“故居”(还有他们的陵园),则几乎千篇一律地围建成规模巨大的“庄园”和装潢华丽的“宫殿”。这种做法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违背老革命家的初衷和意愿,而且更是劳民伤财,侵占大量耕地。实际上在某座县城乃至一个乡镇,这种一花独放——何况还是一朵人造的塑料花,难道真能吸引众多游人、创造“GDP”的新高峰吗?

我曾与朋友一起参观过占地面积1200多亩的刘少奇故里景区,看到那富丽堂皇的碧瓦朱檐,不敢相信这里竟是“探访革命圣地 ,传承红色圣火”的教育基地?此景此情,不禁又使我联想到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的故居。在世界文学史上,把鲁迅比作中国的莎翁,我想不会有人提出异议。但在世界现代史上,公正地说,刘少奇的地位怎么也无法与华盛顿相提并论。可是两者“故居”相比,即使不能说天壤之别,却也是小巫与大巫之差了。更何况又称为弗农山庄园的华盛顿故居,是真正属于这位美国第一任总统自己的私家庄园。

鲁迅故居存储着不朽之作《故乡》,更存放着永垂竹帛的鲁迅魂。我每次去鲁迅故里,既无心观赏假山花桥,更无意购买纸扇干菜。我(以及不少像我一样的恭虔者)远道而来,是特地前来景仰一位伟人,祭奠一个英魂的。

(0)

相关推荐

  • 名人鲁迅故居、三味书屋和鲁迅祖居

    位于绍兴的鲁迅故里,参观了鲁迅故居.三味书屋和鲁迅祖居.绍兴离杭州不远,去绍兴可以乘坐高铁,这座城不大,给我印象深刻的是那里河流很多,我是在工作日去的,天气情况也不是很好,所以那天鲁迅故里景区内的人数 ...

  • 绍兴鲁迅故里(2)

    绍兴鲁迅故里(2)

  • 绍兴——鲁迅故里

    从沈园漫步出来,不远处就是鲁迅故里.一条不长的街道上分布着鲁迅祖屋.三味书屋.鲁迅故居(百草园在其中)和鲁迅纪念馆.先放几张街景吧. 多乎哉,不多也.我才知道茴香豆居然就是胡豆.

  • 绍兴鲁迅故里(1)

    绍兴鲁迅故里(1)

  • 【何言欢语】(1025)初识绍兴

    一 何言欢语 昨天一大早,匆匆出门,一路转车,傍晚时分,终于来到了浙江绍兴. 我对绍兴知之甚少,只知绍兴的花雕黄酒天下闻名,绍兴还是鲁迅的故乡. 昨晚到得比较晚,今天上午又在上课,下课才得空出去晃晃, ...

  • 鲁迅故里绍兴行(上)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些经典的诗句伴随着我的成长,还有这位作家的杂文和小说,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在 ...

  • 重读经典,鲁迅在《狂人日记》中究竟想表达什么?

    1918年5月15日,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诞生的日子.这也是鲁迅先生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今天,小K就带大家重读<狂人日记>,领略这本影响深远的 ...

  • 【山西】杨晋生丨散文/我的故乡我的魂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杨晋生:原平市中阳乡人,就职于原平市旅游局.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忻州师范学院地域文化研究室研究员,忻州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参与编辑了大型图书& ...

  • 【视频】视频版宁海中学高一学生“寻找班魂”活动

    "寻找班魂"活动视频 精彩回放 宁 胡陈东山桃园 □供稿:胡岳建 □制作:闻道悟理 □审核:桑洲梧月 □宁海县乡土文化俱乐部出品 "传播乡土文化,弘扬宁海精神" ...

  • 【专题】2017年宁海中学高一学生“寻找班魂”实践教育活动回眸 || 附视频

    春风杨柳四月天, 人间芳菲争斗艳. 最爱胡陈行不足, 三生三世结桃缘. 去过胡陈的回来如是说胡陈,胡陈这个宁海的桃花源,是个"子之于归,宜其室家"的好地方.听说那里还有个相当不错的 ...

  • 故乡(鲁迅)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 ...

  • 故乡情 中华魂

    窗外是参天的白桦.乡的黎明,在院的鸡笼里睁开了硕大无朋的双眼,天际已吹来东风,光明慈母般降临人间,驱走了夜,赶走了黑暗的统治,唤醒了大地,唤醒了沉睡的生命,万物新奇地看着这人间,那么迷人,那么柔媚. ...

  • 【第十七期】故事 | 拾遗——寻找鲁迅,绍兴之旅

    旅行 日记 探访鲁迅故里,寻觅名家足迹 绍兴之行 2019.07.2907:30-15:30 浙江绍兴是一代文豪鲁迅的故乡,1881年,他出生在绍兴城东昌坊新台门一户周姓人家,取名周樟寿.在这里,鲁迅 ...

  • 梦魂常向故乡驰!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活动举行

    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活动在我市举行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打造鲁迅文化高地 李敬泽讲话 马卫光致辞 今天上午,来自全国各地的鲁迅文化研究者.历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鲁字号学校代表等400余人,怀着对鲁 ...

  • 重读鲁迅《故乡》:我们终于活成了闰土,我们终于离开了故乡

    鲁迅先生的文章有一种魔力,年少的时候读不大懂,还常以"两棵枣树"相互玩笑,成年后读鲁迅,却布满悲凉,有说不出的苦,这是浸透了生活的味道. 再读鲁迅的<故乡>,我记忆最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