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妈指尖掐出英国女王茶,最贵2万一斤
祁门红茶,被誉为镶着金边的女王。提起祁门红茶,人们最津津乐道的就是1986年英国女王访华时,曾提出要去祁门购买她钟爱一生的祁门红茶。虽然那次女王没有亲自到访祁门,不过,祁门红茶最终被作为国礼,赠送给了女王。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这种英国女王喜欢的红茶,却是产自皖南大山深处的祁门,而采摘它的是一群平均年龄60多岁的中国大妈。
今年春天,祁门红茶的核心产区,祥源历口茶园,气温比山外稍凉一点,槠叶种的老茶树生长缓慢,直到4月8日,才开始“头采”。图为64岁的大妈梁秀英正在采摘茶叶。
经过一年养分的沉淀,这些头采茶,芽尖肥厚嫩美。经由繁复工艺和资深茶师们的生花妙手之后,将成为今年最好的祁门红茶,这些茶叶在过往的很长时间里多半用作招待外宾和做外事礼品,因而级别名称也直接以“国礼”相称。 因为英国王室的青睐,价格昂贵,当地人俗称“女王茶”。图为祥源历口茶园,被称为小产区茶,不施肥不打农药。
祁门茶树多产于山区,生长于山坞深谷中,机械难以到达,适宜的温度下,新芽长势喜人,一天一个价,必须及时采摘。一山之隔的江西浮梁,是祁门采茶客的重要来源地。图为一个采茶的大妈将饮料瓶装满水,拴在腰上,用来解渴。
每年3月底,64岁的高桂枝就开始在浮梁镇上留意能出门采茶的大妈,“年轻的出去打工了,年纪大的在家带孙子,能干活的人不好找奥!这些大妈年纪虽然大了点,但吃过苦,干活都是一把好手,今年老板还给了保底工资,一天100元,干得好能拿130、140元,住宿条件也比往常好了点,她们还是很开心的。” 图为69岁的章先云(左)和64岁的高桂枝。
为了照顾这些好不容易请来的采茶客,高桂枝特意被茶园请来烧江西口味的饭菜,保证大妈们吃饱吃好。图为63岁的章金花(左),和65岁的王先菊。
图为65岁的陈桂芝(左)和63岁的余水枝。
“孙子大了,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出来干点活,人多热闹”,听说自己摘的茶是“国礼”,英国女王才能喝到,梁秀英乐坏了,“我以前是个厨子,烧的饭镇上人都说好吃,老了,老了,采个茶还给女王喝,档次上去嘞”。图为64岁的梁秀英(左)和62岁的王金秀。
59岁的郑奀菊则第二次来祁门采茶,一口地道的土话必须经过其他人的翻译才能听得懂她在说啥。郑奀菊话不多, 采茶时,她喜欢随身带着一个收音机,放到熟悉的歌曲,偶尔还会扭几下,淡定的表情,稍稍有点僵硬的肢体,经常被其他大妈起哄,“再来一个!再来一个!”图为郑奀菊在扭广场舞。
采茶十分辛苦,早晨5点起床早餐,6点上山,中午11:30下山,简单午餐后,休息半小时再上山采茶,直到傍晚5:30下山。图为傍晚5:30,茶客们结束了一天的采摘,开始回驻地。
往年茶客都是按天付工资的,今年改成基本工资加计件两结合,因此收工后采摘的茶叶都要排队称重。
走路一瘸一拐的汪冬机,是历口茶园雇用的场地管理员,去年不小心从高坡上摔了下去,在医院住了两个月,到现在走路还不利索。图为回到驻地后,大妈们采摘的茶叶都要过称,记账,最后一把结算。
“历口茶园标准高,不给施农药的,每年七八月最热的时候,我们就要上山挖草,老话讲,七挖金,八挖银,最热的时候把杂草翻到深土里做养料,来年茶叶才会长得好”。汪冬机说。图为被太阳晒了一天的老汪,嗓子疼得厉害,顺手采了几片茶叶,放到嘴里嚼嚼。
老汪的腿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摔伤的,今年分配任务时,他负责后勤,本是不用上山的,但是最近气温上升太快,茶叶长势很猛,老汪也不得不跟着上山搭把手。图为郑奀菊回到宿舍后,第一件事就是舀了一盆水喝,太渴了。
图为午餐是一荤一素一汤,用碗分装成20份,摆在客厅的桌子上,一人一份。
图为中午,大妈们坐在外面的院子里吃饭。
“这茶金贵着呢,得抓点紧,当年土地流转,别的地方只要600元/亩,历口茶园要2000元/亩,贵了整整三倍,上次去城里的祁红博物馆,我们这里产的女王茶,4两多装在一个小盒盒里,就要万把块钱,算起来一斤两万多。”图为收工的大妈们在锅炉边排队接水,准备洗澡。
图为饭后,汪冬机在看视频,大妈们在一边围观。
当然,老汪不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老外都喝得起两万多的奢华“国礼”,他们虽然钟情祁门红茶,但在采购茶叶是,通常首先会要求茶叶价格不能太高,对茶叶外形也远远没有中国消费者讲究,所以,祁红的大宗出口多半是三级、四级茶叶, 在此之上的,二级、一级、特茗,多半被国人消费掉了。图为大妈们住得都很简陋,用纸盒铺在地上,然后铺上被子,每年都是这样,她们已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