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八——百寿岩下百寿县史话,桂林永福百寿

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读史知今,广西各地历史解说,少为人知的地方志历史,欢迎关注!

福,禄,寿,是民间百姓十分喜欢的三个字,组成的祝词更是百姓间“喜说乐闻”的话语。福,禄,寿在民间来说,更是一种文化,从古人对星辰自然的崇拜,引出神话中的福星,禄星,寿星三位神仙,象征幸福、吉利、长寿,成为民间世俗生活理想的真实写照。

这一说开,就得扯很多了。简单说,这种文化,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如逢年过节,如人生中的重大日子,总会说上,写上几句有福,禄,寿寓意的祝词。更明显的,就是体现在人名,地名上面了。

人名不说远,就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本人,就是按“福”,这个辈份字起的名。

地名的应用,就很多了,带福,带寿,带禄的,数数都一堆。不过,真要说到最直白,最直接,最有深意的地名,非“百寿”莫属了!

百寿,在广西地界,是桂林市永福县辖下的一个镇——百寿镇的名字。作为行政地名,百寿在这里使用的时间并不长,从1931年到今天,不过80年时间,但80年间的百寿地方故事,却是有点复杂。因为从1931年到1952年,百寿代表的是县制,而自1952年到今天,百寿代表的是镇制,这行政上下就差了一级了,这有些什么样的历史过往呢?

也就是这篇文章的故事了。

百寿作为地名的起源,也简单,就是境内有个夫子岩,岩上刻有几尺见方的楷书大“寿”字,“寿”字笔画间,又刻着一百个字体不同的小“寿”字。经过历代文人官仕的宣扬,这岩壁上的百个“寿”字在后世有了名气,最后也就有了百寿岩,百寿镇,百寿县的命名。

这大大小小百个寿字为什么会被刻在这里呢?为什么偏偏就是这个“寿”字呢?这故事就久远了。

在汉代,有个叫做廖扶的人在这岩下生活,传说他活了158岁,同时,他家族几百口人也多是长寿之辈。之所以长寿,据说是因为他们日常饮用岩下的一口“丹沙井”的井水,这井也被后人称之为“廖扶丹井”。

在历代,因为各种历史环境条件下,古人平均寿命都不高,长寿是很值得宣扬的一件事情,如在清代,超过八十岁的老人,都可以被当地官方编修的地志书所记载。活了158岁的廖扶,就按历史上来说,无论放到哪个朝代,几乎是见证了大半数皇帝的登基与驾崩了。

到了东晋时,这个事被葛洪了解到了,于是在他的《抱朴子》一书中记载了下来。后人也就把这个岩称为“扶子岩”,“扶”,“夫”近音,流传中也就成为了后来熟知的——夫子岩。

活了158岁的廖扶,成为当地的一个记忆,长寿也是古人的向往,到宋绍定己丑年(公元1229年),据说这年时任当地知县的史渭刚好也是六十岁,古人认为,六十花甲一循环,谓之“寿”始,所以,庆贺自己入寿辰,也恰好在这夫子岩下为官,回望自己人生,感慨之余,不由得写下一个大大的楷书“寿”字,命人刻在这岩壁上。

单就一个“寿”字,还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心情,于是,又在“寿”字笔画间,又用不同字体刻上一百个小“寿”字,寓指多寿之意。正是这百个“寿”字,最后也就引出了一系列的“百寿”之名了。

关于百寿岩上这个“寿”字传说故事,还有多个版本,但无论哪个版本,都是离不开人们对“百寿”含义的理解,毕竟“寿”就是人间美好愿景之一。

百寿作为县制地名出现比较晚,地方历史往前,那就真和"百寿"二字无关了。

秦汉之时,百寿县所在地为始安,潭中地,算是比较边荒之地,直到晋武帝太康初年,才在境内设了个常安县,位置在现百寿镇以南,这也是这地界上建有县制的开始。

在南北朝乱世中,据说梁朝时此地置有梁化郡,郡治梁化县,也在这区域。不过这一段很少有记载,难以佐证,所以也就很少提起了。

总之,到了隋文帝开皇年间,常安县被撤掉了,直到唐武德四年,撤“郡县”改“州县”时,把始安郡改为桂州总管府,在始安西一百五十里地设置一个慕化县,县治就在现百寿东南八里处。

之后,不知何因,慕化县就改名多次了。唐永贞时,慕化县改为淳化县(也有记为纯化县),唐僖宗乾符初又改为古县。

随后的五代到宋,这里的变化更加乱而不清了。有说五代后梁时为归化县,后唐时,这里反复为慕化县。

不过到了宋代,这里的历史也讲不清,据说宋太祖开宝三年,潘美,尹崇珂平定南汉后,桂州辖下十一县中,有古县,永宁县,不过,南渡以后(即南宋),古县曾升为古镇州,永宁县被取消。

至于宋皇室南渡后,这古县,永宁县之间的关系与变化具体如何,有没有古镇州这段历史,史籍中记录说什么都有,佐证很少,所以,在后世中,也就有所取舍,交待不清了。

注:古县在南宋曾升为古镇州的这段历史,在明隆庆五年,永宁州成立时,知州唐执中在《古田升州记》中曾提到:“古田在宋为古镇州”,但是他的依据资料是什么,后世中也没有找到相关的记载,也就成为了孤证。

到明太祖朱元璋上台后,在洪武元年,改靖江路为桂林府,治下的古县改为古田县。到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巡抚朱英,知县陈达把县治迁到百寿岩对面,即现在永宁州古城所在地,当然,这时候还是叫古田县城。

古田县城初立,即建土城,土城周长三百丈,高一丈五尺,厚六尺,几年后,又改成石城。不过也就这个时候,这片区域的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从而改变了古田石城的命运。

明代宗景泰年间,从贵州迁来的少数民族在此慢慢崛起,到成化年时,该族韦朝威,覃成贤起兵,一举攻下古田城,由此,韦氏几代人占据经营古田县长达八十年。此间,明朝廷数次进兵剿围攻,但都是互有胜负,收复不了。

直到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朝廷令江西按察史殷正茂“以都御史受节铖”,领十四万兵马围攻古田韦银豹,激战之后,隆庆五年,古田县城重归明王朝统治。

殷正茂在领兵平定古田期间,发现区域体制内的政令,军令实行不方便,有阻碍,存在诸多问题,于是,上书朝廷,申请把古田县升级为州,直隶州,最后获得了批准。

也因为此地乱了数十年,官府付出很大代价才得到了安定,安宁,出于一种愿望,是重新取州名为永宁。永宁州建制的第二年,也就是隆庆六年,把原来的古田石城进行第一次扩建,成为了永宁州城,州城往西拓二十五丈,立四门,东为东兴门,南为镇宁门,西为安定门,北为迎恩门。

到万历三年,巡抚郭应,州牧郑犹隘又往北拓三十丈,由此,永宁州城周长五百二十三丈,几乎比原土城时的多了一倍,城墙高一丈九尺,厚八尺,城头垛口六百三十七个,窝铺十二个,敌楼四座,兵马司四处。这也是如今看到的永宁州古城的早初的样子了。

永宁州,古有“桂府称屏障,西行第一州”的说法,永宁州古城,也是现在广西境内为数不多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城之一。

永宁州城自开建到今,历经了众多自然风雨,人为灾难。据载,清康熙八年十二月到九年五月,永宁州霪雨绵绵就没有停过,导致城北墙崩数十丈;刚修好没两年,康熙十一年,事更多了,先是南北敌楼被烧,后东西墙又因雨各塌数十丈。之后就是多次加固,重修,加固,重修,方保得一城之完整 。

到民国时期,那永宁州城也是备受兵火考验,乱世土匪霸城,日寇入侵占踞,国军溃败困守,大建设时期的拆建之风,幸好每一次古城都挺过来了,没有受到太大的伤害,今天的我们才得以经一睹永宁州古城风韵。

永宁州初建,是直隶州,等级比县高一级,此时,除了永宁州本部,直辖永宁州还管理着永福,义宁二县,(义宁县历史可以点击此链接《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六)——桂林·义宁县的行政区域历史》)这算是永宁州行政上的最为高光的时刻的了。

永宁州本部按清代的都里行政划分,区域内分四厢十里,里以下设32团,团以下编户117甲,共六百余个村庄。当然,按当时实行的区划制度的“都里团甲村”划分,讲起来还是很复杂的,也就不一一细说了。

厢就是指县城内了,城外有上四里下六里的说法,这分法看似简单,但管理机构却是不一样,上四里为吏目管辖(吏目,州之属官,掌刑狱及官属事务,类似现在市政府副处级干部):下六里为巡检管辖(巡检,掌地方治安之官,类似现在县公安局副局长,分管治安工作)。

上四里,即:长安里,新兴里,新安里,吉良里;

下六里,即:崇良里,仁良里,永盈里,永安里,安和里,安宁里。

进入民国,因为实行“废府存县”等一系列行政区域改革,永宁州也就改名叫永宁县了。但是到了1914年,在行政上,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改重复县名”的改革。

因为在社会发展的时代,信息不再闭塞,县名重复也就会造成很大的麻烦,政令通行,社会交往同名之下都易容有错有误,如当时已经开始有了电报这个新事物,电报最初是从简的,这样的话从甲县发个电报去乙县,偏偏丙县和乙县同名,机缘巧合下都接收到了,那引起误会就大了。

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不得了,全国有一百多县存在同名的现象。二县同名,三县同名,。。。甚至六县同名都有,所以,同县改名就势在必行了。原则就是“凡两县同名者,存其先置,新名从旧,仍还旧称”。说白了,就是查历史,这名字在谁的地盘上出现最早,那谁就有优先保留权,其他只能从自家地盘历史上曾用过的名字中选一个,拼一个,直到不重复为止(这是原则,实际情况有很多种)。

那照着“永宁县”三个字一查,就是五县同名,除广西外,河南,山西,贵州,江西四地都有。于是,纷纷改名,广西永宁最早出现是明代,但时间靠后,人家汉,唐时期都用过了,没办法只得查历史改名了,

这里之前用过好几个名字,最近的古田这肯定不能用了,因为当时福建就有古田县,而且人家唐开元年间就用了,并一直在用,那只能再往前查,史中有讲:“古县至宋时省慕化入古县”,据此,也就改为古化县。

不过有意思的是,到最后,这五个永宁县都没有继续使用“永宁”之名,河南的改洛宁,山西的改离石,贵州的改关岭,江西的改宁冈,广西的改古化。

没料到,几十年后,在1941年4月1日,当时的宁夏县,宁朔县析地新置了一个县,用的新名就叫永宁县,也就是今天的银川市永宁县!

这真是:兜兜转转五家争,不料后来他人名!

不过,永宁改古化,这个名字用了没几年,到1931年,再次正式改名为百寿县。至于为何改名,也没有查到多少资料,不过单从字音,字义而言,古化未免有点太守旧了,寓意陈旧,也许有认为是“食古不化”之意,更重要的是,古化这个名字用了十几年,都没有真正落实,也一直是“拟定”,“暂定”临时的状态。

而百寿,当然就取于当地的历史人文了,寓意还好,而且当时永宁州这座古城,也有寿城的叫法,所在地也有寿城乡的称谓,于是,百寿更容易被人接受,就成为新县名了。

解放后,百寿县在新一轮的行政区域改革中,实行“区村制”,1950年将全县区域划为5个区,1951年4月又改为六个区,8月又恢复原状五个区。这些行政上的频繁改变,也是当时的环境所决定的。

到了1952年8月5日,桂林行政专员公署发了一个通知下来,讲的是百寿县与永福县要合并,新组合的行政县区沿用永福县名。在1952年前后,广西很多县区合并,新名一般都是各县取一,当时为什么不用“永寿,百福,永百,百永”之类为名,说白了,还是“永福”,“百寿”这两名本身就有很深的,相近的寓意,乱改乱拼不如保留原样。

人得永福,自然也就百寿了。

按新建制,永福镇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原百寿县降为乡级镇,也就是现在的百寿镇,同时,百寿镇政府从永宁州古城内搬出,迁到圩市东侧。这个圩,在明清,乃至民国初,叫永宁州圩,也习惯叫州圩,因为后来百寿县成为新县名,慢慢的就改叫百寿圩了,如今也是百寿镇镇区所在。

永福也好,百寿也行,总之,时代依然在前进,历史依然在书写。

专注广西地方志,讲讲广西过去的!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我!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广西抗战史料:各县市抗战时期资料系列文章(附各县抗日阵亡官兵名单)

广西历史:差点一分为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地区行政划区域分之历史图说

民国“废府置县”的行政区域历史与广西“市”级行政区的诞生

广西历史:清朝时期广西布政司辖下十一府二州二厅的区划历史

广西历史:明朝时期广西布政司辖下十二府的区域历史

广西历史:元朝时期广西两江道宣慰司十四路五州一司一府的区划

广西历史:宋朝时期广南西路的二府二十州三军的行政区划沿革历史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一,桂林府行政区划范围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二,柳州府行政区划范围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三,庆远府行政区划范围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四,思恩府行政区划范围,思恩府故事

广西人文:鱼生之城,茉莉之乡,一根乌木定横州·南宁横州沿革 (南宁)

广西侗族之乡——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乡镇行政区域历史沿革 (柳州)

广西印在人民币上的县——阳朔县乡镇行政区域历史沿革 (桂林)

广西地势最高的县——资源县历史中的行政区地理划分 (桂林)

广西最新设立的县级市——平果市的乡镇行政区域历史沿革 (百色)

广西最大的县——田林县行政区历史沿革 (百色)

广西钦北防地区的“划出,划入”历史 (钦州)

广西历史:一言难尽钦北防之二——明代的钦州古城(钦州)

广西陆川县乡镇行政区域历史沿革 (玉林)

只知石南云吞美味,不知兴业历史辉煌!广西玉林兴业的前世与今生 (玉林)

广西藤县本地乡镇的历史沿革(梧州)

广西最小的县——蒙山县历史中的”乡里“行政区地理划分(梧州)

广西武宣历史中的行政区地理划分(来宾)

广西贵港本地乡镇的历史沿革(贵港)

广西平南本地乡镇的历史沿革(贵港)

广西桂平本地乡镇的行政区域划分历史(贵港)

你知道云南的广西府,云南的南宁县吗?

广西人文:你家上几代是不是柳州人?来,读一读再说!

广西人文:宜州本地史书中记载的刘三姐的故事,出乎你的意料

广西人文:粤桂通衢古铜州——《北流县志》话北流

广西人文:浅聊地方姓氏文化之田西县(现田林境)几大姓氏的历史

广西人文:历史上的“布山悬案”——广西第一古县到底是哪里

广西人文:名噪一时的太平天国王侯是哪里人?看看各县志如何记载

新解历史谜题:大明“最后的长城”蓟辽督师——袁崇焕出生地之争

广西名字最复杂,最难认,最难写的城市——玉林:这不是我的本名

广西人文:名人故里与历史遗址争论

广西历史人文记录与阅读:广西的山水,探索的历史,精彩的地方志

广西解放后被拆划给广东的县——怀集县的行政沿革演变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七——新圉宁谧·扶南县史话(崇左扶绥)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一)——宜北县行政区域历史(河池)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田西县行政区域历史(百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三)——迁江县行政区域历史(来宾)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四)——永淳县一分为三的行政区域历史(南宁)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五)——雷平县行政区域历史(崇左)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五)——(崇左·大新)改土归流话雷平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六)——桂林·义宁县的行政区域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七)——柳州·榴江县的行政区域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八)——广西第一个解放的县:少为人知的平治县(百色·平果)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九)——(崇左)同正县的“改土归流”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广西最民族的地区之一:崇善县(崇左)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一)——天河县(河池·罗城县境)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二——一拆为二话融县(柳州·融水融安)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三——三黄鸡之都的沿革历史(贺州信都)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四——雒容说史之千年洛容一朝改(柳州)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五——与荔浦千年分合的修仁县(桂林)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六——思恩县:兜兜转转终归环江(河池)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七——新圉宁谧·扶南县史话(崇左扶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