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房宫到圆明园,再到巴黎圣母院,哪怕建筑被毁,但人类文明一直都在!
公元前221年,为了抵御北方匈奴对秦帝国的侵扰,秦始皇动用近百万的平民、士卒以及囚徒,修建了一座长达万余里的超级城墙。
这座被人称之为“万里长城”的城墙,并没有保住他主人的帝国,就在项羽的一把怒火之中,秦帝国灰飞烟灭,被大火吞噬的不仅是秦帝国,还有那座规模宏大、极尽奢华的阿房宫。
01
万园之园
公元1644年,一支来自北方白山黑水的游牧民族挥师南下,铁骑越过长城,直插北京。
此时,这座城市的主人崇祯,早已在一棵槐树上吊死。这群头上留着辫子的游牧者,从此成为中华王朝的最后一位主人,此后的中国叫“大清国”。
从大秦国到大清国,不过是历史的轮回,王朝的更替。长城,这座埋葬无数白骨、浸透孟姜女眼泪的超级城墙,似乎从来就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秦始皇有阿房宫,明朝有紫禁城。然而,这些北方南下的游牧者很快发现,紫禁城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并不适合他们居住。
在北方生活惯了的游牧者,不喜欢北京的酷热夏天,更不喜欢紫禁城的闷热与无趣。
于是,一座崭新而庞大的“万园之园”从城外拔地而起,那个被后世称之为“圆明园”的地方,从此成为帝国权力的中枢和心脏。
根据乾隆的旨意,几乎所有的江南园林,都移植到了圆明园。从康熙到乾隆,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修建,这个旷世园林拥有100多组景观、将近1000座宫殿,占地5000多亩,有600个足球场大小。
在这里,既有西洋花园,又有江南景观;既有巧夺天工的人造宫殿,也有浑然天成的自然山水。如果当时的大清国有天堂,那么它一定就是圆明园。
秦始皇有“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的阿房宫,乾隆也有“不是天堂,胜似天堂”的圆明园。只可惜,阿房宫被项羽给烧了,圆明园也被英法联军给毁了。不然,今天的考古学家也不用拿着铲子去土里挖文物!
02
雨果的心痛
从秦始皇到乾隆,历史已经走过两千年的漫长岁月。
在岁月的侵蚀下,这个庞大的帝国开始有些摇摇欲坠。1799年,89岁的乾隆在梦中离开人世。从此,盛世不再,大清国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1860年,为了强迫乾隆的继承者们在条约上签字,英法两国组建了一支联合远征军。
当200艘冒着黑烟的军舰,搭载着2万名士兵靠近广州的时候,吓呆了的当地官员惊恐地跪在地上写奏折,向远在圆明园的皇帝报告帝国正面临的危险。
当联军扛着最先进的来福枪和连发枪进入北京的时候,清军用来抵抗敌军的武器竟然是腰刀和弓箭。
保卫首都的蒙古骑兵,曾经横扫欧亚大陆,如今却用弯刀奏响了自己的挽歌,用弓箭敲响了大清的丧钟。这不是一场战争,这是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作为帝国的主人,咸丰皇帝在圆明园中跪拜完祖先之后,惊恐地逃往200多公里之外的避暑山庄。
在皇帝逃跑的那个黄昏,联军占领了圆明园这座帝国的权力心脏,此时保卫帝国的八旗军队早已毫无踪影,奋起抵抗的只是20多个太监。
之后发生的故事,被法国大文豪雨果在信中痛心地记录了下来:
“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我们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这两个强盗,一个叫作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格兰。”
03
重修圆明园
当英法联军退出北京之后,执掌大清帝国最高权柄的是一个叫做慈禧的女人。
这个女人,也不喜欢由石头和木头构建起来的紫禁城。为此,她给自己建了一座“颐和园”,送给自己作为生日礼物,给这份昂贵礼物埋单的则是大清国的北洋水师。
六年之后,大清的北洋水师与蕞尔小邦的日本海军在黄海发生海战,曾经给慈禧买生日礼物的北洋水师几乎全军覆没,大清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并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
当外敌退却之后,住在颐和园里的慈禧,仍然念念不忘那座被英法联军烧毁的“万园之园”。那样气派而盛大的园林才是一国之主应有的居所,小小的颐和园容不下她这尊真龙。
老佛爷的心思,很快被身边的奴才察觉。于是,内务府提出了重修圆明园的动议。
内务府的奴才当然不是体察圣心,而是向借着修圆明园的机会趁机敛财。要知道,圆明园可是万园之园,重修所需要的银两,还不知道要多少份《马关条约》才能数得过来。
如此巨大的数额,雁过拔毛的内务府岂会错失良机?
可是,修园子的钱从哪里来呢?正如项羽烧了阿房宫,刘邦就算想重修也修不起来,只因囊中羞涩,大汉没钱,皇帝出行连几匹颜色一样的马都凑不齐,还哪里有钱修阿房宫。
此时,一个叫李棠阶的礼部尚书趁着给慈禧讲课的机会说起了《汉文帝却千里马》的故事,这位老先生课讲的不怎么样,却反复唠叨那句“人主不宜有所嗜好。”
慈禧是何等聪明的人,当然明白弦外之音,再加上当时主政的恭亲王奕訢明里暗里的反对,慈禧重修圆明园的心思只能作罢。
04
人类的共同情感
当年圆明园最鼎盛时期,一年365天天花开似锦,其中仅仅管理花草的太监和工匠就多达到300多人。
其中,有一座宫殿的外形类似“万”字,这是一个有着浓厚政治寓意的设计,象征着大清江山万年传承。
然而,这座被寄于厚望的宫殿还是在英法联军的大火中被付之一炬。从此,哪怕慈禧再想重修圆明园,但面对江河日下的局面,也只能无可奈何。她去世后仅仅三年,大清就在一声枪响中轰然倒塌。
当时的中国,共和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当时的国人,大家想做的是国民,而非臣民或子民。于是,被清廷视为反贼的孙中山,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成为临时大总统。大清,便只好走大秦的老路。
从大清到大秦,中国面临的是两千年来未遇之变局。要知道,随着英法联军军舰来到中国的,不只是士兵,还有传教士,以及随之而来的基督文明和现代思想。
在《圣经》中,上帝早已告知人类,所有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既然人人平等,那至高无上的皇帝自然不能再要了,于是孙中山就成为历史和人民的双重选择。
从此,古老的中国开始放弃天朝上国的迷梦,开始进入近代文明,成为世界文明体系中的一员。在这个文明体系之中,中国人、英国人、美国人……都是人类的一员,我们生而平等!
正因人人平等,所以写出《巴黎圣母院》的雨果,敢痛骂英法联军是强盗,因为在有上帝的世界里,他只需要听从神的旨意,而不是法王路易的圣旨。
昨天,巴黎圣母院被毁,举世皆惊。不过,哪怕宗教建筑被毁,但基督文明仍在!正如阿房宫和圆明园,哪怕被烧、被毁,但中华文明仍在。
其实,无论是基督文明还是中华文明,都是人类文明;无论是西方人还是东方人,都是人类成员。
作者:胡赛萌,好果文化创始人,知名评论家,曾在新闻晚报、教育时报,BBC中文网,联合早报等国内外知名媒体发表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