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教授打800次网约车做实验:用的手机越贵,打车费越贵?!

就在这几天,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孙金云,公开发表了一份“手机打车软件调研报告”。

要说这个孙教授也确实是个狠人,为了搞出这份报告,他带着团队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一共打了800多次车!花了五万多块!

孙教授最终得出如下结论:

在使用不同手机,打开打车软件中的“同时呼叫”功能(某些平台也称“一键打车”功能)时,苹果手机用户更容易被专车、优享这类更贵的舒适性车型接单。

如果不是苹果手机,则安卓手机越贵,越容易被更贵车型接单。

此外,无论是什么手机,80%的情况下,实际车费都比预估费要高……

这份报告一经曝光,立马在网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有人就表示自己也在日常的打车中遭到了此类“区别对待”,不过也有不少媒体和网友明显“误解”了孙教授的报告内容,他们直接下了一个结论:

手机价格越贵,用它叫车花的车费就越多。

额,你们是不是没有注意?人家孙教授说这话是有大前提的鸭!那就是“点击‘同时呼叫’的前提下,iPhone更容易会帮你叫来更贵的车”。

但是,如果大家直接选择打“快车”、“专车”这样的特定车型,难道不同的手机花的钱也不一样?

试试就知道了!

为了更好的做出判断,我在办公室分别找了3台不同时期发布、不同价格的苹果和安卓手机。

然后,我用这6台手机同时打开滴滴出行,并且在同一地点(天源迪科科技园南门)定位到同一目的地(银泰百货)进行打车。

结果显示,在去除某些账号优惠券减价后,6台手机在“快车”、“特惠快车”、“优享”等固定车型的价格基本相同。

(从左到右分别为iPhone 12、iPhone 11、iPhone XS Max)

(从左到右分别为魅族17、华为P20、一加6)

上排从左到右分别为

iPhone 12、iPhone 11、iPhone XS Max

下排从左到右分别为

魅族17、华为P20、一加6

按照孙教授的理论,iPhone用户/使用价格较高安卓手机的用户,在使用“同时呼叫”功能后,会被分配到车费更高的“优享”、“专车”;

而按照我的实验结果,如果你不使用“同时呼叫”功能,而是单纯的只打“快车”、“专车”等特定车型,不同手机间的车费其实没有太大出入。

这也就是说,如果你用的手机比较好,又想在打车的时候省点钱,那就千万别再用打车软件里的“一键打车”功能了!

拒绝系统自动分配,直接打“快车”、“专车”等车型,这样无论用什么手机花的钱就是差不多的!

当然了,如果你平时确实用手机打车比较频繁,又属于价格敏感型,建议专门准备一台“破”点的安卓机叫车。这样应该能彻底规避网约车平台的各种“坑”,绝对不多花一分钱……

手机打车套路这么多!

路上随手拦的出租车都变香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