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还在为数据隐私斤斤计较,实际上早已是透明人
12月2日,谷歌宣布:谷歌最新人工智能AlphaFold,在一项极其困难的任务中击败了所有对手,根据基因序列成功预测了蛋白质这种生命基本分子的三维结构。
想想看,AlphaFold的预测能力能达到这种程度,需要多少来自人体的实际数据,而这些数据可能来自于你我他,人们还不清楚在这个项目中是否涉及多少隐私数据。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最尖端的科技应用都是基于大数据,这些尖端科技收集数据的方式还不在大众掌握的范畴之内,普通大众根本不知道研究人员如何收集信息,更谈不上了解搜集了什么信息,我们是否同意。
越是前沿科技,这样的问题越突出,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利用最先进的手段搜集并挖掘数据,进行研究,而往往是当某一个科技项目从实验室走出来,形成了市场中的产品的时候,人们才忙不迭地想起了隐私权。实际上,在实验室阶段,被研究的对象就成了透明人,对于这个阶段的隐私保护,只能寄希望于科技公司的自觉。
当我们斤斤计较着隐私权,制定法规,开始着手利用技术手段保护隐私,比如应用区块链设计保护隐私机制,实际上,在我们还不知道的时候,我们的隐私已经经受了第一轮利用,当我们意识到,并能够对等地保护隐私的时候,这种利用已经第二轮了。
第二轮利用隐私数据的模式往往是用免费服务换取隐私数据,服务内容越丰富越深入就需要付出更多的隐私数据,服务和隐私对等,所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科技公司搜集利用隐私数据,对于个体表面上看起来并没有太大的损害,而不同的应用形成的针对不同场景的产品,可能将个体归类于不同的人群,在一些时间段和领域,这些公司针对个体形成画像,可能比你自己更了解你自己。比如你在什么时候可能最需要什么。
在我们还不知道的时候,那些科技公司利用我们的隐私数据完成了研究,形成商品以后,又开始对隐私的第二轮利用,也许人类只能是在不断地利用隐私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地发展,直到没有隐私可以被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