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三》石瓢

壶型解读:

“石瓢”又称“石铫”,“铫”在《辞海》中解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以前是金属器皿,后衍生成为陶器,最早考证在大文豪苏东坡《试院煎茶》中:“且学公家作名饮,砖炉石铫行相随”。这时的“石铫”是指紫砂陶器。从流传于世的“石铫”壶看,至陈曼生、杨彭年时期,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更趋向文人化、艺术化。

出土银铫
苏轼的《试院煎茶》中写道“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他被贬官到宜兴蜀山做了教书先生,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味道比铜、铁器皿的味道好多了,于是他就用当地的紫色陶土照着金属铫的样子仿制了一把有壶嘴,有提梁的陶铫,这就是最早被称作“石铫”的紫砂壶。后又被称作“东坡提梁”当然当时苏大文豪的原创石铫并没有流传下来,留下来的是一代又一代紫砂名家改良后的“东坡提梁”。
东坡提梁

话题继续绕回“石铫”上,接下来是“石铫”的发展。到了陈曼生、杨彭年时期,“石铫”不再仅仅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实用器皿,而是更加的人文化,艺术化。因为陈曼生是书画家、篆刻家,他开始在“石铫”上题字刻画。如果说杨彭年是紫砂实用器时代的优秀手工艺大师,那么陈曼生就可以说是赋予紫砂实用器文人气和艺术境界的先驱。

“曼生石铫”主要特征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底盘很稳。壶身呈“金字塔”式,端庄威严。壶盖给人的感觉虽薄却很有重量感。色泽饱满丰润,宛类紫玉,神秘高贵。壶嘴短小却坚毅,壶把亦呈三角状,使得壶身有种“弯弓射箭”的气势。

曼生石铫

曼生之后是朱石梅和瞿子冶时期。瞿子冶是一位与砂艺契合度极高,又善于金石书画的文人。经他的手装饰过的紫砂壶、印章及书画镌刻无不格调高雅、韵致怡人,人称“三绝壶”。子冶石瓢则有了一些古拙柔和之美。壶钮较之略小,壶盖略厚,身形略直,流把更加有了动态感。加之书画的装饰,使得“子冶石瓢”古香古色,韵味十足。

子冶石铫

接下来是王东石和何心舟时期。他们的作品由浙江慈溪的玉成窑烧制,略区别于宜兴本土的紫砂,且以文人器为主,茶壶为辅。可以说是曼生之后文人紫砂的又一巅峰,从设计、制作到书画篆刻一气呵成,他的作品无不造型独特,极具文人雅趣。

观此瓢制技功力之精湛,更是一洗早期文人壶重趣轻理之嫌,真正融书画、篆刻与壶艺于一家,用四个字来形容心舟的作品就是:逸、雅、精、罕。

心舟石铫

玉成窑之后则是顾景舟时期了,顾大师的茶壶曾拍出九千多万的天价,所以他在紫砂界的分量不言而喻。景舟大师的生平在这里不多介绍,如果有朋友想了解,我后面专门做一期介绍顾大师的事迹和代表作品。顾大师引用“弱水三千,仅饮一瓢”,从此以后,“石铫”就改名为“石瓢”了。

“景舟石瓢”是由民国七老之一的顾景舟大师制作。其制壶型减弱了“金字塔”的庄重威严,添加了一丝圆融润滑。使得整把壶给人的感觉是谦卑,内敛,颇具分寸感。将书法线条的柔软和坚韧的品质嫁接到此壶之上,给人以自省自律的感受。

景舟石瓢

景舟大师之后,他的徒弟徐汉棠在之前的石瓢的基础又加以设计衍生,所得作品人称“汉棠石瓢”。徐汉棠曾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在紫砂界,他是唯一获得这个奖项的大师。

“汉棠石瓢”形体圆润,略显憨厚,由直流改为一弯流。壶把由三角形转变为由上至下渐渐收敛的耳把。壶盖更厚重,凸显的桥钮可爱灵秀。但挺直的等腰三角形骨架,每个点的力度和弯曲中的气势却丝毫未减。

汉棠石瓢

十位名家石瓢:

01

陈曼生&杨彭年

陈曼生与杨彭年的相遇,注定了紫砂史上的不朽篇章,而石瓢壶是这不朽篇章中最耀眼的明珠。

▲杨彭年制 陈曼生铭 石瓢壶

▲陈曼生铭 郭频迦书画 石瓢
▲杨彭年制 曼生铭
▲清 杨彭年制 石瓢
02
瞿子冶
瞿应绍,号子冶,为上海名士,书画家,擅长画竹。瞿子冶将书法绘画与紫砂壶结合起来,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文人风貌。
其多与杨彭年、申锡、吉安等制壶高手合作,在壶上书画并亲自镌刻,所创子冶石瓢壶,称“书绝、画绝、壶绝”三绝,子冶石瓢是最著名的代表之作。
▲清中期 瞿子冶刻吉安制月壶款紫泥调砂石瓢壶
底款:月壶;流款:冶;把下款:吉安;壶身铭:宿雨一番蔬甲嫩 春山几焙茗旗香 见玉壶清话 子冶写
▲清道光 唐云旧藏、瞿子冶刻壶公冶父款紫泥石瓢壶

款识:壶公冶父(底款);子冶(刻款);镌刻:君子之交澹如水,同心之言臭(xiù)如兰。子冶画并题;传承:唐云旧藏。
清中期 紫泥石瓢壶   瞿子冶刻  贞祥制 
款识:贞祥(盖款);石壶子繁(底款);吉安(把款);子冶、令(刻款)
镌刻:旧家苕水西,今住鸳湖曲。高馆月来迟,檀栾结寒绿。竹外湖水清,照见须眉古。挂壁一枝斜,并作潇湘雨。种榆仙馆集中句,题钱顺甫画竹。

0935 清·嘉庆—道光 乔重禧定制     杨彭年制 瞿子冶刻 子冶石瓢壶

瞿子冶(1778年-1849年),名应绍,字子冶,初号月壶,改号瞿甫,又号老冶,上海明经,尝任训导,上海松江人。瞿子冶,以自己精湛的“书、画、壶”三绝之力,创造了一个流传百年的茗壶经典——子冶石瓢。
子冶工诗文,其诗耀艳深华、缠绵悱恻;擅书画,晚年尤工兰竹,用笔放逸,为世所重;精鉴赏,凡钟鼎彝器、秦砖汉瓦无不立辨真伪。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酷爱紫砂壶,像陈曼生一样,定制砂壶,创制紫砂名品“子冶石瓢”。子冶石瓢,三角形结构削直硬朗、挺拔俊逸,线面转折简洁明快,整器透出一种“骨力”,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强,激荡人心。
▲吉安制瞿子冶铭石瓢壶
子冶石瓢独具魅力的地方,就在于它在柔和中所展露的,积极进取的个性。子冶石瓢突破曼生壶镌刻铭文的传统,在壶上书画并亲自镌刻,使其成为“书绝、画绝、壶绝”三绝茗壶。

▲杨彭年制 瞿子冶铭

他请邓奎到宜兴监造,而他则亲自操刀镌刻,与曼生不同的是,他不仅在壶上刻铭文且把他最得意的竹子锓于壶上,俯仰疏密、一如其画;并大胆尝试,在壶盖上装饰,竹枝从壶身延展到壶盖,遮天蔽日,别具匠心。
子冶以自己的才气、魄力把文人紫砂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被誉为“曼生之后第一人”,他自号“壶公”,确实名副其实。
子冶石瓢壶刻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几乎所有作品都是通刻、满刻,即壶身的图案延伸到壶盖,从壶身到壶盖共同组成一幅完整的构图;除壶身外,壶盖经常书刻铭文。紫砂壶落款草创时期无款,文人加入出现了名人紫砂,落款方式开始丰富。
明中晚期紫砂壶多用刻款,且用楷书,印章极少。此阶段落款形式有作者款加记年款,诗句款。而“不与俗人仝”此类刻款也常见,反映出当时参与紫砂制作文人的清高。历代紫砂作品少有陶手向陶手,文人向文人致敬,此作品为目前已知唯一一把。
子冶石瓢落款基本不是单一的落款,多则三四个印章,瞿子冶工诗,善书画,精兰竹。又长篆刻,好刻竹于宜兴茶壶上,擅制紫砂壶,法陈曼生。
清中期·瞿子冶刻贞祥制石壶子繁款紫泥石瓢壶
款识:贞祥(盖款);石壶子繁(底款);吉安(把款);子冶、令(刻款)
镌刻:旧家苕水西,今住鸳湖曲。高馆月来迟,檀栾结寒绿。题钱顺甫画竹。
竹外湖水清,照见须眉古。挂壁一枝斜,并作潇湘雨。种榆仙馆集中句。子冶方画竹,有以曼翁集相示者,即书画竹句。唯一刻画山水的子冶石瓢,
一件是已知传世子冶石瓢唯一刻画山水的作品,堪称孤品。
清道光 清溪泛舟图子冶石瓢壶   
壶身一侧,刻有烟波浩渺,垂柳数条,一艘小舟荡漾水上,虽无笔墨点染皴擦,却深得风骨,寥寥几笔,写意传神。壶盖铭文“笑山二兄茶具,南台画。子冶题”
南台为画家许凤,字南台,上海人,工青绿山水,仿文赵法,和同在上海的瞿子冶有交集。
子冶擅长画竹、梅、兰花,是传世子冶石瓢图文常见题材。其制作子冶多数作品为赠友,自玩。图文布局经典,值得推敲。山水作品此件可谓是仅此之一,同样也是赠送友人王发桂。
传世子冶石瓢多粗砂,朱泥甚少,这件子冶石瓢的造型更为个性,嘴把更刚毅,迥异于常规子冶把式刚柔特点。还有一件同造型紫泥款,在藏家李明府上,同样也被收录砂壶选萃书籍。
子冶铭宜兴风竹图石瓢壶 吉安款
正面画风动疏竹,背面铭文“归文休有之,偶一枝风雨来时。丁未八月风雨中竹窗下作 子冶”
归文休即归世昌(1574-1645),字文休,号假庵,归有光之孙,江苏昆山人。
此件子冶石瓢金石篆刻追慕明代归文休的刀法,并记之。


▲ 清 杨彭年制 瞿子冶画 竹图紫砂壶
▲ 吉安制 子冶铭 惜抱轩梅花壶
▲ 申锡制 子冶铭 段泥石瓢
03
顾景舟
近代,顾景舟制作、吴湖帆书画的相明石瓢,可谓当代石瓢壶的扛鼎之作,曾创出紫砂史上的神话:拍卖价折合人民币为2700多万元。
▲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 相明石瓢壶
除此之外,顾景舟大师还制作了子冶石瓢、矮石瓢、小石瓢等。
▲ 顾景舟 平盖石瓢

▲ 顾景舟 压盖小石瓢
▲ 顾景舟 子冶石瓢
▲顾景舟 朱泥截盖石瓢
04
陈光明
说到石瓢壶,不能不提陈光明。陈光明活跃于清末民初,顾景舟评价说,当时上海仿古的紫砂艺人中,陈光明的手艺最高。遗憾的是其所制壶器流传至今的甚少。
▲清 陈光明制 段泥光明石瓢壶
▲民国 陈光明制 段泥石瓢壶
05
何心舟
何心舟,道光同治年间的制壶名手,与同时期的制壶好手王东石,在梅调鼎、任伯年、胡公寿等海派文人的参与支持下,在浙江宁波创建了著名的玉成窑。
▲清末 何心舟 小石瓢壶
▲何心舟作、胡公寿刻 石瓢
06
王寅春
▲朱泥 高身石瓢
07
裴石民
▲民国 裴石民石瓢壶
▲民国 裴石民石瓢壶

08徐汉棠

汉棠石瓢是顾景舟之弟子徐汉棠所制作的一款石瓢壶。
其石瓢壶入古化新,继承了顾景舟大师石瓢壶刚劲、挺直的等腰三角形骨架,且更加强调每个点上都有力度,犹如弯曲的钢丝或弯弓之状。在此基础上,又加了几分浑厚,添了几分丰满,使之有骨有肉,温润可爱。
▲徐汉棠 石瓢
▲徐汉棠 石瓢
09
吕尧臣

▲冰片石瓢
(0)

相关推荐

  • 2010~2020,拍卖过千万的46把紫砂壶

    自紫砂壶进入拍场以来, 其价格纪录屡屡被刷新, 有人说虚名,有人说无价, 不只是紫砂,陶瓷古画, 拍价一出常常褒贬不一. 但不可否认的是, 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对这一领域的重视, 又何尝不是促进了传统文 ...

  • 春色三分,用紫砂喝出春天的味道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如醉前岂堪夸.   --唐.元稹 即将进入三月, 昼夜时间越来越趋向平衡 ...

  • 壶上画幅画,题行字,就3450万?

    书画界大师常因惺惺相惜而和其他领域大师跨界合作,以此成就的经典和美名数不胜数. 有这样一位大师,他曾在把紫砂壶上画了一幅画,题了一行字,后拍卖出了3450万元的天价!这位大师就是在国画界久有盛名的范曾 ...

  • 紫砂七老艺人成名作欣赏

    说起宜兴紫砂史,不得不提到已故的七大老艺人,他们对宜兴紫砂业的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是众所周知的.这些大师们的紫砂壶技艺登峰造极,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融合恰到好处,他们的作品是紫砂壶中的极品. 这七老就是:任 ...

  • 顾景舟紫砂壶是不可再生之物,且存世量极为稀少,收藏价值无法估量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在香港拍卖价已为65万元人民币,这可不是普通人家买得起的,加上数量少,更是有市无价.所以,在民间普通老百姓手中,很少会有顾景舟的壶,除非祖上是什么达官贵人,或是机缘巧合之下得到. 顾 ...

  • 35款名家石瓢,把把孤品!

    石瓢一款首创于"曼生十八式",从古至今的名家几乎都做过石瓢壶,但其整体都是以"三角美学"为基础. 其中,尤以子冶.景舟.汉棠三款最为著名,从古至今,各家不同,各 ...

  • 罕见孤品!紫砂七老合作的8把紫砂壶!

    宜兴紫砂史是一部历代紫砂艺人的开拓发展史,提及紫砂奠基人,除了供春.时大彬.邵大亨等先辈,不得不提紫砂七老,他们不仅创造了紫砂艺术的巅峰,更是对紫砂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是任淦庭.吴云根 ...

  • 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三十一》却月

    器型解读: 却月,辞典给出的解释是半圆的月亮.最初看到该词,武断地想象,可能古代"却"与"缺"通假,故"缺月"也可写作"却月&qu ...

  • 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二十七》汉方、四方、斗方

    器型解读: [汉方]是紫砂方器中的经典款式,据史料记载,明朝就有了汉方壶.被广泛制作是从清中期开始,盛行于乾隆年间,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至今不衰. 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雅流>记载:&q ...

  • 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二十六》宫灯

    器型解读: 伴吟月下,且启我心.宫灯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宫灯是悬挂在厅堂梁上的照明灯具,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统一天下建都洛阳后,为庆贺功业,在宫廷里张灯结彩.大摆宴席,盏盏 ...

  • 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二十五》竹节、 竹鼎、竹鼓

    壶型解读: 借物抒情是艺术创作的一个传统.宜兴的紫砂壶艺也是如此,只是生活在竹海里的艺人,把竹子引入壶艺创作比较晚罢了.我们曾为此写作过"迟来的竹节壶".从文献的记载看,葵花.菊花 ...

  • 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二十四》掇球

    壶型解读: 掇球作为紫砂经典器型之一,掇,落起来的意思:掇球,落起来的球.此型为邵大亨首创,由莲子大壶转变而来,去莲子把下耳. 掇球从一开始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演变,分别是大亨掇球.友廷掇球.寿珍掇球, ...

  • 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二十三》周盘

    壶型解读: 梅花周盘壶,自明代起就十分的流行,其经典造型深入人心,诸多紫砂艺人不断模仿.创作,使梅花周盘精彩纷呈. 梅花周盘属于筋纹器,形制取自梅瓣造型,是于梅花抽象中得灵感.从壶盖到壶身由六片筋纹一 ...

  • 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二十一》汉方

    清雍正-乾隆 惠逸公制朱砂泥小汉方 汉方壶是历史传统经典壶型.其造型可能是仿陶钫或青铜方壶而来.钫是西汉时流行的一种陶瓷明器,仿青铜式样,方腹外鼓,方顶盖.而汉方壶身造型正是高身方钟形,敛口.短颈,直 ...

  • 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二十》一粒珠

    壶型解读: 在紫砂壶的造型艺术中,有数款几何形制的壶型极为经典,如三角造型的子冶石瓢.数圆堆砌造型的掇球,四方壶型等等. 这些壶型有的我们之前都讲过,不多赘述,而我们今天要聊的壶,也是几何中的一个圆. ...

  • 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十九》梨形、思亭、君德

    壶型解读: 梨形壶是指梨子的形状为设计灵感的一大部分壶的统称.最具代表性的,身筒比较矮的我们叫做矮梨形,也叫作经典梨形壶:还有一类比较高的,清代初年的陆思亭做的,我们叫做思亭壶,壶颈部进行了拉高,壶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