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四大导演之一:李翰祥,他擅长的不仅是风月片(下)
“电懋”老板陆运涛为了帮助李翰祥离开邵氏,付给邵氏30万港币的违约费。成功脱离邵氏之后,李翰祥在台湾成立了自己的 “国联影业公司”,凌波没有跟着他离开,但他仍从邵氏带走了导演和技师20多人,演员就只有江青一个。
此江青和我们所熟知的江青并不是同一人,她原名江独青,1946年生于北京, 1961年随父母南迁香港,报考了邵氏的南国演员训练班。在训练班里时,江青就凭借精湛的舞艺崭露头角,到邵氏之后被李翰祥相中,选为黄梅调电影《七仙女》的女主角。
江青与李翰祥
由于某些原因,直到李翰祥离开邵氏,《七仙女》也没能拍成,当邵逸夫听到李翰祥把《七仙女》作为“国联”创业作的消息后,邵逸夫马上下令,邵氏影城的所有影棚,都搭上《七仙女》的布景,要抢在李翰祥前面拍成此剧。
虽然邵氏用尽全力,但还是让李翰祥先拍好了《七仙女》,事后说起此事,他不无得意:“‘国联’的《七仙女》,我们只用了17天半的时间就拍完了。邵氏公司打对台,用四个导演连夜赶,比我还慢,同一天在台湾上片。这戏在台北作了240万的票房,邵氏公司的凌波版《七仙女》比我少,只做了220万。”
邵氏《七仙女》
不过国联的《七仙女》在香港上映时,却被邵逸夫一纸诉状告上法庭,理由是盗用邵氏的歌曲。两部影片均使用黄梅调,谈何盗用?但虽然最后“国联”赢了官司,却输了先机,法院裁决“国联”《七仙女》可以在香港公映的时候,邵氏的《七仙女》已经放映数日,观众的兴趣早已转移,戏院里观看《七仙女》的观众寥寥无几。
李翰祥事后说:邵逸夫做这种事,斗不过他。所以后来《七仙女》在香港再上的时候,生意就坏了。
1964年6月20日, “电懋”老板陆运涛在台北乘坐飞机失事,包括陆运涛及其新婚妻子、行政人员等电懋高层在内的57人全部罹难,从此改写了港台电影历史。
陆运涛
在台湾的李翰祥仍然继续拍戏,几年里也出品了不少电影,但失去后台老板陆运涛的支持,加上多部电影票房的失利,他的国联公司负债累累,濒临倒闭。
拖垮国联的电影是《西施》,李翰祥让江青任女主,调动台湾士兵拍摄,一意要拍到千军万马的战争场面,但影片上映后的票房却差得一塌糊涂。
1971年,李翰祥回到了香港,令人意外的是,在台湾站不住脚的他,却住进了豪华酒店。他带着两位副导演,找一些熟人影星帮忙客串,用了短短几天,把几个东凑西凑的小故事拍成电影《骗术奇谭》,结果香港票房居然卖到一百多万,与张彻、李小龙的动作片一起跻身当年十大卖座港片!
《骗术奇谭》的成功,让李翰祥乘胜追击,再接再厉,立马又拍了部《骗术大观》,又狠狠地赚了一把,确实厉害。
1970年邹文怀带着何冠昌等几个猛将从邵氏出走,自建嘉禾电影公司,由于李小龙的加盟,此时的嘉禾气势如虹,李翰祥两部影片的成功,让正寻求应对之策的邵逸夫不计前嫌,将李翰祥重新招至邵氏旗下,此事成了一段佳话,有人说李翰祥能屈能伸,有大将之风;有人说邵逸夫不计前嫌,有容人雅量。
李翰祥一回邵氏就提出拍摄电影《大军阀》,并大胆采用许冠文出任男主角,虽然遭到不少人反对,但李翰祥坚持说甚么人到他手上,都能拍得像模像样,他没有说错,《大军阀》一上映便极度卖座,许冠文也凭该片一炮而红,自此荣登香江第一喜剧明星的宝座。
《大军阀》的成功,李翰祥和许冠文固然功不可没,但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狄娜在影片中的裸体演出,在当时引发了轰动,不过据说狄娜出演这些镜头并不是心甘情愿,这事我们在狄娜的文章里有讲,在此不再细说,不管如何,狄娜自此再不跟李翰祥合作。
1972年和1973年,李翰祥接连拍了《风月奇谭》《一乐也》《风流韵事》《北地胭脂》几部风月电影,票房收入接近1500万,比之李小龙三部电影1300万的票房收入更高。
在重返邵氏的12年里,李翰祥共执导了30多部电影,其中风月片占20多部,李翰祥说:“我拍的那些喜剧呀,风月片呀,完全是为了卖钱。”
李翰祥的电影东抄西凑,无所顾忌,《一乐也》抄了老舍小说《开门大吉》,《大军阀》抄了传统相声《关公战秦琼》,《风月奇谭》抄了意大利名著《十日谈》,但由于他手法高超,又精于传统文化,也能拍得趣味十足,让人看得轻松舍意。
除了精通传统文化外,李翰祥还对古董文物特别痴迷,在他家里,堆满明朝家具和清朝瓷器,他太太张翠英说过一件事:“有一年穷得不知道怎么过,除夕晚上借了一笔钱,我们在家等着还给债主,没想到李翰祥那个家伙竟然拿来买古董!”
1975年,李翰祥拍摄了《倾国倾城》和《瀛台泣血》两部巨作,他对这两部影片尽心尽力,场面无可挑剔,连配音都费尽心思,影片一经推出就备受好评,它们的艺术成就也震惊了港台和内陆,特别是在内陆内部放映时,北京高层看了感叹道,香港弹丸之地居然能够拍出如此宏伟的电影。
1978年,李翰祥回内陆商讨拍戏事宜,最后未能落实,1980年与邵氏续约两年,拍摄《徐老虎与白寡妇》和《武松》。
拍《武松》时,李翰祥原想找胡锦饰演潘金莲,遭婉拒之后便找台湾明星汪萍代替,潘金莲最后被武松一刀刺死的戏,汪萍怎么演也演不好,李翰祥跟她讲戏:“她一生爱武松,一直渴望和他来一下。这一刀,就像操进她的啤里!”
说完李翰祥教了一个欲死欲仙的表情,汪萍照做,得到金马奖女主角奖。
1982年,李翰祥将自己在《东方日报》的连载《三十年细说从头》拍成电影,讲述他从影以来娱乐圈里发生的奇闻趣事,这也是他为邵氏拍摄的最后一部电影。
1983年,李翰祥谈妥了回内陆拍戏事宜,拍摄了《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两部影片,《火烧圆明园》在香港创下近千万票房佳绩,《垂帘听政》让初登银幕的梁家辉荣获第三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
据沈西城说,李翰祥回大陆的最大心愿,是开拍《末代皇帝》这部电影,但他屡次申请都不获批,后来才知道中央早已圈中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此事成了李翰祥心中最大的遗憾。
1996年,李翰祥应刘晓庆邀请,赴北京拍摄四十集大型历史剧《火烧阿房宫》,拍摄其间心脏病复发去世。
从阅读量来看,对李翰祥有兴趣的朋友不多,这个不能怪大家,毕竟年轻一代知道他的影迷很少,连香港女星梁咏琪都误以为他是大陆导演而闹过笑话,但不管怎么说,李翰祥对华语电影的贡献巨大,成就非凡,是香港电影史上难以忽视的杰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