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义理派

与象数派不同,义理派不针对具体的形象,而是将其蕴含于对卦与爻的解释之中。义理派发轫于三国时之学者王弼,其针对象数学派因追求卦爻辞与卦象一一对应不能不进行繁琐的解释所产生之弊端,提出“一爻为主说”、“爻变说”和“适时说”,驳斥汉儒牵强附会的“按文责卦”之术,主张着重领会和把握《易经》中所蕴含的根本义理。

义理派也可以分为三个宗。一是老庄宗,其完全罢黜象数,而以道家观点解释易理,代表人物为王弼、韩康伯、王肃等。二是儒理宗,提倡从儒家学说之角度阐释《易经》,代表人物为周敦颐、程颐、朱熹等。三是史事宗,主张用历史事实证明并发挥易理,代表人物有杨万里、王安石、欧阳修等。

北宋期间,王安石等人开始从历史的角度来解读《易经》,他们不过于追求卦象本身的意义,而是引用历史事实证明《易经》理论的正确性。王安石的学术研究方法,令象数派领袖邵雍及其门徒很不舒服,对王安石也诟病良多。邵雍曾利用梅花易数卜卦,散布南人北上而国家遭殃之言论,公开表示对南方人王安石入朝为相、推动变法的不满。但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其所创“荆公新学”,促进了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其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加上王安石在文学上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故被誉为“通儒”。在王安石等人的推动下,义理派开始慢慢压倒象数派。但不幸的是,南宋最有影响力的大儒朱熹却一家独大,将义理派与理学深度融合,导致义理派变得晦涩难懂,让人难以接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