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原创•《走家家》 作者 黄大强
常说娘亲有舅,儿时走得最勤的,走得最亲的,便是老舅家了。老舅家地处红军闸边,东荆河畔,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
我有两位舅舅,两位舅妈,九个表弟,自然也就有九个表弟媳了,还有一个表妹巳远嫁他乡。
我在老表当中排行老大。每次走家家,表弟及表弟媳们总是向我围拢过来,十分亲热地叫道:“哥哥稀客”。这让我顿时感到做长兄的荣耀。
表弟们个个勤劳肯干,现都已自立门户,事业有成。表弟媳们,一个比一个的秀美,一个比一个的聪明贤惠,一个比一个的乖巧能干。
每逢家中办喜事,不必请外人来帮忙,自家表弟媳们争相上阵,个个都是行家里手,干起活来如旋风一般快,惟恐做输了别人,怕人家小瞧。
大舅去逝的早。
小舅也已到耄耋之年,耳不聋,眼不花,身体还硬朗。
老舅一生勤扒苦做,从来不给儿女们添麻烦。一大把年纪了,还喂养着十来头耕牛。老舅家的后面,便是长城般的东荆河大堤,是一个天然的放牧场。养牛虽辛苦,但收入颇丰。
老舅闲暇之余,还重操旧业,到红军闸口去捕鱼。每当闸口走鱼时,一网下去可捕到许多大白刁。这种鱼鲜嫩可口,其美味,是家养的鱼无法比拟的。
记得小时候,我背着一个竹鱼篓,跟在老舅身后到红军闸口去捕鱼。过去鱼资源丰富,常常是空网出门,满载而归。
红军闸的北边是《人民英雄纪念碑》,西边是老红军闸,像一位巨人横卧在田关河中。据说那是被日本鬼子用飞机投弹炸成那样的。有许多先烈为保护红军闸而长眠在此。
我回过头来,只见老舅站在高高的红军闸岸,将理好的鱼网奋力抛向滚滚奔腾的河流中,然后松开网绳索,沿闸岸从上往下蹒跚走动,再慢慢地收拢鱼网,将捕到的鱼提到岸上。
当老舅提起网的一瞬间,我喜得乐不可支。只见一条条大鱼夹在鱼网中,使劲地摇头摆尾。我用双手紧紧地捉住鱼,十分谨慎地将鱼装入鱼篓中,惟恐鱼溜到河中。
不一会儿,鱼篓就盛满了鱼。起初我还背得动,渐渐地我就不承重负了。
这时老舅准备收网回家,用一根粗粗的竹杆,一头系着鱼网,一头系着鱼篓,肩挑着满满的喜悦回家。
捕的鱼多了,一时吃不完,舅妈便用晒席将鱼晒干储存,供来日慢慢享用。老舅家的禾场上,晒满了白茫茫的一片鱼:有大白刁,有桂鱼,有黑鱼,有鲫鱼,有黄牯,有土憨巴,有刺泥鳅,有娘丁婆,有沙木千子,有江西边鱼,还有那不知名的鱼。
那场景,深深地刻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那时老舅家,只愁没有菜吃,不愁没有鱼吃。
我每次走家家,好远就能看见舅爷和舅妈站在家门口的台阶上迎候我。
上次走家家,老舅见到我,眼晴笑的眯成一条缝,拉着我的手往屋里拥,只见堂屋的方桌上,早已摆好了满桌的佳肴。尤其是那长长的大白刁特别显眼,撩起我无穷的食欲。
老舅一边看我用餐,一边给我挟菜,口里说到:“你好有口福,这是我刚打的新鲜鱼。”
好久没走家家了,怪想念那方土地,那方亲人。今日小老表大厦落成,前往贺喜,人还在路上,心早已飞向了家家,眼前跳跃着一位位亲人的面孔......
2021/7/4
作者简介:
黄大强,1959年生,长期从事金融工作,历任农商行主任,科员,现已退休。平时爱好写作。其代表作《回忆我的母亲》发表在《潜江日报》。
申明:本平台部分图片、音乐和歌曲来源于网络,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相关内容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本平台将尽快删除,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