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出现皮肤发黄是怎么回事?
患有肝脏、胆道的疾病的时候,由于血液中胆红素的浓度增高,眼白部位和皮肤颜色常常会变黄,在医学上称为黄疸。
黄疸的产生过程与血液中的红细胞、肝功能以及胆道等因素有关。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衰老的红细胞自然破坏后就释放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体内转化为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随血液进入肝脏,在肝细胞内转换为直接胆红素。肝细胞将直接胆红素分泌到毛细胆管后,使其成为胆汁的主要成分。胆汁通过逐级胆管系统最后排入肠腔。
正常血清胆红素是恒定的。少量的尿胆原使小便保持正常的黄色。上述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病变或故障的时候,胆红素就会大量返流或存留在血中,血清胆红素量就可以升高。当每升血液中血清胆红素量升高到一定的浓度的时候,巩膜、皮肤黏膜就会发黄,也就显示黄疸。所以,出现皮肤和尿液黄染的时候,千万不要武断的认为就是肝炎,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找有经验的医生做好鉴别诊断。
肝病的面容主要出现在一些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脸部。主要表现是面部、眼眶周围皮肤晦暗、无光泽,是慢性肝炎、肝硬化时的一种体征。
肝病面容的发生原因可能与下列的因素有关:
1、因为肝功能损害,雌激素不能在肝脏代谢灭活,导致血中雌激素增多。
2、皮肤内酪氨酸酶含量增加,是酪氨酸变成黑色素的量升高。
3、由于部分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使垂体分泌促黑色素增加,这个时候嘴唇、口腔黏膜等部位会有色素的沉着。
随着病情的好转以及肝功能的改善,这些症状都会逐渐减轻消失的。如果身体出现了上述的一些症状,需要到医院及时检测做出判断,必要时可以口服中成药治疗,比如羚羊清肝胶囊。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