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这五种方式经营你的大数据!
被神化和泛化交织的大数据到底该怎么经营?你或许应该往下看看。
一、别把大数据过度神化
正如外界传言的那样,大数据确实有突破传统发展实现商业智能的潜力,但别把它奉若瑰宝,寄予厚望。因为大数据不能直接告诉你怎么做,只能够展示给你“是什么”而非“为什么”,表现出来的是相关关系,不是因果关系。而我们的最终目标也不是为了要数据,而是为了要功能、要服务、要超前的预测,但是别轻信这种预测。大数据只是给了你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后续的过程还得自己去把握。
二、别总说自己掌握了大数据
总有许多企业为了追趋势或是彰显实力就对外吹嘘,说自己掌握了核心大数据,大数据是一个长期项目,而不是一项技术,也不是一类商品,何谈掌握?如果你的大数据没能得以持续那它只是一个数量颇大的数据组而已,不能称之为大数据。
因此你需要掌握的是让数据资源持续更新的工具,比如网页抓取工具、一些数据采集器等。有了不断扩充的数据资源,大数据项目才显得“大”了起来。
三、别只依赖一项技术
大数据被誉为21世纪的金矿,对这座金矿的开采挖掘,如果只使用单一的方法,或许难以物尽其用。因此从事与大数据密切相关的工作要掌握更多技术从多方面地去撬取宝藏,比如数据的采集整合、存储管理、可视化展现与分析、结合实际的应用能力等,大数据相关技术和大数据本身一样,是方方面面的。
四、别担心“大”数据背后的“大”代价
有人问我,发展大数据一定也要付出不菲的代价吧,既要投入技术、设备也要安排人力和时间。这样说虽然没错,但我想他可能不太懂跨界融合。要知道大数据虽然属于IT的范畴,但几乎和任何一个行业之间都能平滑过渡,自然衔接,那么良好的跨界合作一定能带来精力物力上的最大化资源配置,那么多大数据整合企业、那么多应用模型,日趋成熟的大数据发展模式,会让其应用成本变低。所以不要因为担心背后的大代价就放弃了信息竞争的机遇,当然也不鼓励大家去盲目追崇。
五、别以为没人关注数据安全
许多营销机构从外部渠道获取个人姓名、电话、住址等隐私数据,以为暂时没人会追究其隐私安全责任,事实上关于数据安全的立法意向已非常明确。2017年12月底前将出台(涉及法律、行政法规的,按照立法程序推进)保护国家经济安全、信息安全,以及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方面的管理制度,并将加快制定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制度出台前,国家也将对数据安全进行系列监管,相关部门有权利对影响数据安全的个人或机构进行惩处。合法获取或交易数据,别抱侥幸心理去触探法律的底线。
经营大数据,做到这五点再去谈收益。大数据这个产业也正因为新,才迫切需要更多的规则,在各行各业的争相追捧下,想要脱颖而出绝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