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墨旱莲

药材名称:墨旱莲


别名:旱莲草、水旱莲、莲子草、白花蟛蜞草、墨斗草、野向日葵、墨菜、黑墨草、墨汁草、墨水草、乌心草
采收加工:夏、秋季割取全草,洗净泥上,去除杂质,阴干或晒干。鲜用或随采随用。
药用部位:地上部分
产地:全国
科:菊科
原植物:鳢肠
植物情况:一年生草本

高10-60cm。全株被白色粗毛,折断后流出的澎液数分钟后即呈蓝黑色。茎直立或基部倾伏,着地生根,绿色或红褐色。

叶对生;叶片线状椭圆形至披针形,长3-10cm,宽0.5-2.5cm,全缘或稍有细齿,两面均被白色粗毛。

头状花序腋生或顶生,总苞钟状,总苞片5-6片,花托扁平,托上着生少数舌状花及多数管状花;舌状花雌性;花冠白色,发育或不发育;管状花两性,共绿色,全发育。

瘦果黄黑色,长约3mm,无冠毛。花期7-9月,果期9-10月。

墨旱莲药材性状:'带根或不带根全草,全体被白色粗毛。根须状,长5-10cm。茎圆柱形,多分枝,直径2-7mm,表面灰绿色或稍带紫,有纵棱,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央为白色疏松的髓部,有时中空。叶对生,多卷缩或破碎,墨绿色,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披针形,长3-10cm,宽0.5-2.5cm。全缘或稍有细锯齿,近无柄。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直径6-11mm,总花梗细长,总苞片5-6,黄绿色或棕褐色,花冠多脱落。瘦果扁椭圆形,棕色,表面有小瘤状突起。气微香,味淡、微咸涩。

优等品以色黑绿、叶多者为佳。
墨旱莲药性:'味甘、酸,入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益肝肾,乌须发。
旱莲草汁黑如墨,得少阴水色,入肝滋血,黑发乌须。止一切失血,敷各种疮毒。汁涂眉发,其生速繁。
【注意】 脾肾虚寒者忌服。
《得配本草》:''胃弱便溏、肾气虚寒者禁用。''
【附方】 
①治吐血成盆:旱莲草和童便、徽墨春汁,藕节汤开服。(《生草药性备要》)
②治吐血:鲜早莲草四两。捣烂冲童便服;或加生柏叶共同用尤效。(《岭南采药录》)
③治咳嗽咯血:鲜旱莲草二两。捣绞汁,开水冲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④治鼻衄:鲜旱莲草一握。洗净后捣烂绞汁,每次取五酒杯炖热,饭后温服,日服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⑤治小便溺血:车前草叶、金陵草叶。上二味,捣取自然汁一盏,空腹饮之。(《医学正传》)
⑥治肠风脏毒,下血不止:旱莲草子,瓦上焙,研末。每服二钱,米饮下。(《家藏经验方》)
⑦治热痢:旱莲草一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⑧治刀伤出血:鲜旱莲草捣烂,敷伤处;干者研末,撒伤处。(《湖南药物志》)
⑨补腰膝,壮筋骨,强肾阴,乌髭发:冬青子(即女贞实,冬至日采)不拘多少,阴干,蜜、酒拌蒸,过一夜,粗袋擦去皮,晒干为末,瓦瓶收贮,旱莲草(夏至日采)不拘多少,捣汁熬膏,和前药为丸。临卧洒服。(《医方集解》二至丸)
⑩治正偏头痛:鳢肠汁滴鼻中。(《圣济总录》)
⑾治赤白带下:旱莲草一两。同鸡汤或肉汤煎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⑿治白浊:旱莲草五钱,车前子三钱,银花五钱,土茯苓五钱。水煎服。(《陆川本草》)
⒀治妇女阴道痒:墨斗草四两。煎水服;或另加钩藤根少许,并煎汁,加白矾少许外洗。(《重庆草药》)
⒁治肾虚齿疼:旱莲草,焙,为末,搽齿龈上。(《滇南本草》)
⒂治血淋:旱莲、芭蕉根(细锉)各二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日二服。(《圣济总录》旱莲子汤)
⒃治白喉:旱莲草二至三两,捣烂,加盐少许,冲开水去渣服。服后吐出涎沫。(《岭南草药志》)'
【炮制】 拣净杂质,除去残根,洗净闷透,切段晒千。
【性味】 味甘;酸;性凉
【归经】 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 补益肝肾;凉血止血。主肝肾不足;头晕目眩;须发早白;吐血;咯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或熬膏;或捣汁;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捣绒塞鼻;或研末敷。
【注意】 脾肾虚寒者忌服。《得配本草》:胃弱便溏。肾气虚寒者禁用。

【各家论述】 
1.《唐本草》:主血痢。针灸疮发,洪血不可止者敷之;汁涂发眉,生速而繁。
2.《日华子本草》:排脓,止血,通小肠,敷一切疮。
3.《滇南本草》:固齿,鸟须,洗九种痔疮。
4.《纲目》:乌须发,益肾阴。
5.《本草述》:疗溺血及肾虚变为劳淋。
6.《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伤,理酒顶,化痰,止痒,消水。
7.《分类草药性》:止血,补肾,退火,消肿。治淋、崩。
8.《南宁市药物志》:治目疾、翳膜。'药材名称:墨旱莲

(0)

相关推荐

  • 墨旱莲的功效与作用

    墨旱莲的功效: 墨旱莲是凉血止血中草*,墨旱莲为菊科植物鳢肠的全草,墨旱莲又叫旱莲草,墨旱莲的功效是补益肝肾.凉血止血,墨旱莲的作用是治肝肾不足.头晕目眩.须发早白.吐血.便血.血痢,墨旱莲用*禁忌是 ...

  • 听故事学中药一百七十三:墨旱莲

    相传唐代有个叫刘简的人,平生爱慕仙道,只要听说哪里有名山仙迹,定要去游览拜访. 开元初年(公元 713 至 741 年)刘简遇到一位自称"虚无子"的采药老人,虚无子被刘简锲而不舍的 ...

  • 旱莲子的功效与作用

    旱莲子又叫墨旱莲,这个药是甘.酸而寒的性味,归肾经.归肝经,有滋补肝肾的作用,同时有凉血.止血的功用,用于肾虚,肝肾亏虚出现的耳聋.耳鸣.眩晕的症状,也治疗腰膝酸软.乏力.下肢的沉重,也用于阴虚出现的 ...

  • 路边的墨旱莲:养肝肾中养心乌发固齿止血

    农村路边常见一味药,上养肝,下养肾,中养心,还能乌发.固齿.止血. 前几天回农村老家掰玉米吃,发现路边好多墨旱莲,这些墨旱莲和狗尾巴草一起生长在沟边的坡地上,颜色深绿,并不起眼,如果不是对中药稍有熟悉 ...

  • 670味中药材作用小结,赠给喜爱中医的你

    至道汇推荐搜索腰痛俗话说用药如用兵.你手里的兵越多,打起仗来越有底气.开方也是一样,你掌握的中药越多,对它越是了解,临床开方用药越有底气.12大类670味中药功效总结,送给热爱中医的你 全文共1900 ...

  • 中药材:罗汉果

    罗汉果Luohanguo 基源:为葫芦科植物罗汉果的干燥果实. 别名:拉汗果.假苦果.金不换.罗汉表.褐龟巴 植物识别:攀援草本:根多年生,肥大,纺锤形或近球形:茎.枝稍粗壮,有棱沟,初被黄褐色柔毛和 ...

  • 中药材:紫草

    药材名称:紫草 别名:硬紫草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药用部位:根 产地:东北地区及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等 ...

  • 中药材:明党参

    药材名称:明党参 高50-100cm.全株被白霜,无毛.根有两种形状:一种是圆柱形,细长,另一种是纺锤形或椭圆形,表面均呈淡黄色或黄褐色,断面白色.茎直立,圆柱形,表面具细纵条纹,中空,上部分枝,灰绿 ...

  • 中药材:松花粉

     药材名称:松花粉 别名:松花.松黄 采收加工:春季花刚开时,采摘花穗,晒干,收集花粉,除去杂质. 药用部位:花粉 产地:东北 科:松科 原植物:油松或马尾松.云南松等 植物情况:油松,常绿乔木 高达 ...

  • 中药材:青风藤

    药材名称:青风藤 别名:大风藤.吹风散.黑防己.排风藤.青防己 采收加工:秋末冬初采割老藤,扎把或切长段,晒干 药用部位:藤茎 产地:西南.华中和华东 科:防己科 原植物:青藤(风龙)或毛青藤 植物情 ...

  • 中药材:胡桃仁

    药材名称:胡桃仁 别名:桃核仁.核桃仁.胡桃肉.核桃 采收加工:9-10月采收果实,除去肉质果皮,敲破果壳取出种子.9-10月中旬,待外果皮变黄.大部分果实顶部已开裂或少数已脱落时,打落果实.潜规则加 ...

  • 中药材:白梅

    药材名称:白梅 别名:盐梅.霜梅.白霜梅 采收加工:采摘未成熟果实,用盐水浸渍,日晒夜渍,约经10d即成,久则表面生霜. 药用部位:近成熟果实 产地:长江流域以南 科:蔷薇科 原植物:梅 白梅药材性状 ...

  • 中药材:石韦

    药材名称:石韦 别名:飞刀剑,肺心草.蜈蚣七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 药用部位:叶 产地:华东.中南.西南地区 科:水龙骨科 原植物:石韦 植物情况:中型附生蕨类植物 植株高10-30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