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谈艺】李可染:画如曲,曲如画!

一幅山水画的笔调要统一,一幅画和一曲音乐一样,要有统一的旋律。一种表现方法是一种旋律,或是粗放,或是秀美。

一幅画要笼罩着一种气氛,有了气氛画才能活起来。

▲ 李可染《水乡绍兴城》

▲李可染《漓江边上》

齐白石说:“笔笔相生,笔笔相因,”也是为了一张画的气贯连,气贯连才有力,才能生动。画人并非画跑的人才生动,静止的就不生动,打盹也可以画的很生动,生动就是气要连贯。

中国水墨画从来讲究气氛。如说:“山中有龙蛇”,就是贯气,又说“苍茫之气”,“含烟带雨”,“挥毫落纸如云烟”,“试看笔从烟中过”等等,都含有这个意思。山水画中留出适当的空白亦有助于气氛的表现。

▲李可染《山顶梯田》

▲李可染《漓江胜境图》

艺术家不仅表现所见,还要表现所知和所想。

中国古代艺术家描写的《仙山楼阁图》,就是把最美的建筑放在最美的环境里,这是艺术家根据现实的想象,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

▲ 李可染《漓江纪游》

▲ 李可染《井冈山》

中国画家画黄山,绝不是站在某一个固定地点取某一个固定的角度画其眼所仅见,而是全面观察理解以后加以表现,好像是站在黄山的上空。古人说:“以大观小”,也就是这个意思。

▲ 李可染《长征》

石涛画黄山曾将距离二里的“石虎”与“鸣骇泉”画在一起,题诗:“何年来石虎,卧听鸣骇泉”,这在艺术上是完全允许的。

毛主席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绝不是站在某一固定的地方能看到这么广阔的景致,而是融入了诗人的想象,这是和毛主席宽阔宏大的胸襟分不开的。

(0)

相关推荐

  • 李可染一一关于山水画的技法 之 形象

    李可染 <看山图> 艺术永远要求精粹,艺术形象不能是普普通通的,摄影师对着嘉陵江上自远而近.自近而远的行船,可能摄下几百个不同的镜头,但其中最美的只有几个.一张画还要有最精粹之处一一所谓& ...

  • 李可染一一关于山水画的技法 之 气氛

    <气氛> 一幅画要笼罩着一种气氛,有了气氛才能活起来.齐白石说"笔笔相生,笔笔相因"也是为了一张"画"的气要贯连,"气"贯连才有 ...

  • 【大师谈艺】张大千:说到画竹忌讳——几人知?

    张大千像 张大千,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季爰,别号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我国现代著名的国画 ...

  • 【大师谈艺】林风眠:抒情·传神及其他

    一 林凤眠像 林风眠,原名林凤鸣,广东梅县人.解放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常务理事.是享誉世界的绘画大师,是"中西融合"最早的倡导者和最为主要的代表人,是中国美 ...

  • 【大师谈艺】林风眠:​美术的杭州(二)

    一 林凤眠像 林风眠,原名林凤鸣,广东梅县人.解放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常务理事.是享誉世界的绘画大师,是"中西融合"最早的倡导者和最为主要的代表人,是中国美 ...

  • 【大师谈艺】黄宾虹谈:如何学国画?

    ﹁ 如 何 学 国 画 ﹂ 近世欧风东渐,单色画与彩色画之学说,木炭.铅笔.钢笔者为单色画,油画.水彩画.粉画为色彩画,标着学堂课程.青年学子向风西方美术,声势甚盛,而中国画学适承其凋敝之秋.余著有& ...

  • 阿迪谈艺——李可染绘画作品鉴赏

    李可染先生 李可染绘画作品鉴赏 阿 迪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13岁拜本地钱食芝先生为师,学习国画.后入上海美专师范科,毕业后回乡任教.22岁考入西湖艺专研究部,后回徐州美专教中国 ...

  • 【砚边谈艺】杨彦:诗情透画笺

    杨彦先后师从王敦化.华拓.亚明.黄胄.李可染等先生.临摹写生,尝试多种方法进行创作,擅长泼墨(彩),其长卷巨制.册页小品,山水花鸟.人物清供.翎毛走兽.海底太空吾不入画.评论家多以"日出东方 ...

  • 萧朗大师谈花鸟:画得含蓄了,意境才会深远!

    文/画 萧朗 美术是制造美的艺术."术"还是很重要的,制造出来的形象还不如生活,那还要艺术做什么? 画的本质是美,美的东西要画的更美,不美的东西也要画的美.老鼠.猪.蛇都很难画.王 ...

  • 石鲁谈艺:画有笔墨则思想活,无笔墨则思想死

    石鲁 <转战陕北> 208cm×208cm 1959 年 为画而生活则画死,为生活而画则画活.当有生活而求画,不当欲画时而讨生活. 直接参加生活,始能将生活移入内心:间接旁观生活,只可将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