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童谣中的老北京(下):申哥寻访老北京系列之五十九
另有一则童谣,讲的是帝都的东半城。
东直门,挂着匾,隔壁儿就是俄罗斯馆;1949年以前的“俄罗斯馆”,其实并不是俄罗斯(或苏联)大使馆。此地当时还留有俄罗斯的东正教堂。这座教堂,初名“圣尼古拉教堂”,其为居住于俄罗斯“北馆”的俄国人将一座道观改造而成。康熙卅五年(1696)教堂被更名为“圣索菲亚教堂”,此乃北京地区第一座东正教堂。至康熙卅三年(1694),随着来京的俄国人数量激增,清廷又在东交民巷为其设立了俄罗斯“南馆”。近代俄罗斯使馆(最初是公使馆,1933年后升格为大使馆)的所在地,便一直位于东交民巷路北。如今,为最高人民法院所占据的使馆旧址,还保留着一座公使官邸,及至重建的门楼。至于东直门内的东正教堂,如今则已灰飞烟灭,其位置被苏联大使馆(1959-1991)、俄罗斯大使馆(1991至今)完全取代。
位于今日俄罗斯大使馆南侧,还有一处“南馆公园”。此公园与历史上的南馆没有丝毫关系。其不过是当年俄国人修建东正教堂,在北馆南侧多购得的土地。由于同昔日的北馆相对,所以被当地民众俗称为“南馆”。
俄罗斯馆,照电影儿,隔壁儿就是四眼井儿;
四眼井儿,不打钟,隔壁儿就是雍和宫;东直门内的四眼井,曾经是我查询资料时出现的一个盲点。此井究竟在哪儿?似乎说不清楚。倒是位于西直门内的另一口“四眼井”,在一些文献资料中有明显的表述。该井位于桦皮厂胡同西侧,也就是桦皮厂街路西建筑材料工业总公司的东门口。后来,偶然间翻阅清代朱一新所著的《京师坊巷志稿》,其中有这样一则记载:“九条弯在内城东城,小胡同,曰西厂门、又曰四眼井”。若按照此说法,东直门内四眼井就该在北新桥的九道弯胡同。其位置距离雍和宫确实不远。
雍和宫,有大殿,隔壁儿就是国子监;曾经的雍和宫大街,其北端几乎是被截断的。再往北,便是内城的北城墙,已无路可走。昔日并不宽阔的雍和宫大街,尚且留存着雍和宫西路的部分建筑,自此至国子监“拔腿即到”。用“隔壁”一词倒也妥帖得很。
国子监,一关门,隔壁儿就是安定门;自国子监至安定门内大街,再至交道口,等于绕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弯儿。
安定门,一甩手儿,隔壁儿就是交道口;至少于晚清以前,交道口的名称还未在地图上出现。至于交道口东大街、交道口南大街之名,则出现在民国时期的北平地图上。晚清以前的交道口南大街,且被安定门大街一以冠之。
交道口儿,跳三跳,隔壁儿就是土地庙;
土地庙,求灵签,隔壁儿就是大兴县;大兴县衙门的位置,就在而今的大兴胡同内,目前被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所使用。大兴胡同正好处在交通口东南部。于是,寻找大兴胡同与交通口之间某个点上的土地庙旧址,便成为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按照京味儿作家祁建先生一篇文章中的介绍:“据《乾隆京城全图》记载,昔日北京城有40多座土地庙,但实际上北京的土地庙远不止此数,另在三圣庙、五圣庙、七圣庙中也都有土地神,北京的土地庙数量在全国数第一,皇家的土地庙是“社稷坛”(中山公园内),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在北京民间,最大的土地庙就是都土地庙,旧址就在宣武区下斜街附近的宣武医院一带,是所有土地庙中级别最高的一座。原有大殿三层,供奉土地爷和土地奶奶。老北京的土地庙,除了南城的都土地庙外,还是琉璃厂的土地祠,建国门内的土地庙下坡、大土地庙胡同、小土地庙胡同,交道口的土地庙,海淀老虎洞的土地庙,阜成门内追贼胡同的金甲土地庙……”
这是我目前所能见到的关于交道口土地庙为数不多的记载之一。此后,有朋友对我讲,交道口的土地庙,大体是明代建造,其于民国时期还曾作为警备侦缉队的办公场所。当然,这座规模并不算大的土地庙,乃是留存于童谣中的唯一一座。
大兴县,不问事,隔壁儿就是隆福寺;以目前的距离推算,自大兴县衙所在的交道口东南侧至宽街,再到“门庭冷落”的美术馆东侧隆福大厦,这道儿可并不近。想来曾经的隆福寺,占地也是不小。可惜,而今该寺早已片瓦不存了。或许是为了抒发一下”古刹已随风尘逝,此地尚存隆福名”的情怀,有关单位才在新隆福大厦的顶层建造了不伦不类的新“隆福寺”(还不许外人参观)。
隆福寺,卖葫芦,隔壁儿就是四牌楼;此处的四牌楼,指的就是东四牌楼了。
四牌楼南,四牌楼北,四牌楼底下喝凉水;感觉这“喝凉水”者,像是拉洋车的,如骆驼祥子一样。而能在此处“喝凉水”,或许是因为这里有口甜水井。
喝凉水,怕人瞧,隔壁儿就是康熙桥;康熙桥,位于如今的朝阳门内大街路北、孚王府西侧三官庙东,现早已无存。按照《燕都丛考》中的记载:“朝阳门内大街,西头路北有延福宫(三官庙),其西曰驴蹄胡同,其东曰康熙桥。又东曰北小街,有孚王府。”此桥建造的年代,可以肯定是在清康熙年间。由于这里没有明显的天然河道,所以依坊间的说法,康熙桥乃是“排水沟”上的一座简便桥。
康熙桥,白不来,隔壁儿就是钓鱼台;钓鱼台的大致方位,是在朝阳门内大街路北,而今后石道胡同一带。后石道胡同,在清代被称为东烧酒胡同。其西侧则为西烧酒胡同。两条烧酒胡同中间,隔着一座恒王府(如今其祠堂部分尚存)。清宣统年间,东烧酒胡同更名为后石道胡同。此胡同的支巷,即为旧日的钓鱼台。此钓鱼台有鱼可钓否?这点令我十分怀疑。毛主席曾经对陈永贵讲,“钓鱼台(国宾馆)无鱼可钓”。我看这里才是“无鱼可钓”。
钓鱼台,没有人,隔壁儿就是齐化门;齐化门乃是元大都东侧城垣偏南门的名称。及至明正统年间,重建以后的齐化门被更名为朝阳门。当京城民众对于“齐化门”的称呼一直沿用到解放初。不仅是平则门、齐化门,崇文门于元代的正式名称为文明门(位置在而今东单十字路口的南侧),民间称之“海岱门”、“哈德门”,此门亦于明正统年间更名为崇文门,然民众称其“哈德门”则持续到1949年以后。
齐化门,修铁道,南行北走不绕道。关于齐化门(朝阳门)的铁道,乃是民国四年(1915)北洋政府修建“京师环城铁路”的一部分。北京环城铁路起自京绥(后来的京包线)铁路西直门车站,终达京奉(后来的京哈线)铁路东便门车站,民国四年(1915)6月开工,12月竣工,全长12.6公里。民国五年(1916)运营时,总共有4个车站,分别是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车站。从1958年开始,西直门至广安门的铁道停用,随后拆除西直门经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至朝阳门的铁路。1959年北京站建成后,朝阳门至东便门间的铁路也被拆除,到1971年8月北京的环城铁路就被全部拆除。
这里需要注明一下:老北京人把“隔壁”叫做“介比儿”。
读到这儿,我猛然转头看看窗外——雪是越来越大了,可我却没带任何防护装备。就在我赶往车站的时候,一个自小就知道的童谣——于不经意间冒了出来:
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
想到这儿,我不禁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