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写作——1小时写出好日更的秘密
在秋叶写作训练营中,第三课我们就讲到了“碎片化写作”。
毕竟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无论是谁,时间都是越来越碎片的,那在这样的趋势下我们想要把写作做的更好,可以办呢?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篇学员的复盘总结,一起来看看她的学习心得。
另外,关于碎片化时间的利用,也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秋叶大叔
· 正 · 文 · 来 · 啦 ·
今天我认真学习了课程内容,发现大叔的每节课的课程内容都可以一鸭多吃,利用碎片化写作这节课的我看到了一鸭三吃:
除了如何利用碎片化写作方法外,
我还学到碎片化时间的管理,认识到时间管理的本质不是管理时间而是目标管理;
以及如何养成写作的习惯。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北宋时有一位学问好、品格高尚的人叫文同,他很喜欢竹子,经常在竹林中散步,仔细观察竹子生长的情况、枝叶伸展的姿态、竹笋成长的细节以及在四季中的变化。他对竹子非常熟悉,闭上眼都能想出竹子的样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远近闻名,许多人千里迢迢地赶来请他画竹。
晁补之常和文同喝酒赏竹,最爱看他画竹。有一位年轻人向晁补之请教文同画竹的秘诀,晁补之说:当他画竹时,已经心里面有竹的影子了,这就是他独到的地方。
你一定知道“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它出自这个典故,意思是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现在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典故中的文同之所以能做到把竹子画的栩栩如生,是因为他做足了功课,不知道有多少个日夜春秋去不断观察竹子的生长情况、各种姿态细节以及四季变化的结果,乃至于他闭上眼睛都能想出竹子的模样。
写作好比画竹。
在动笔前必然需要有大量积累和练习,方可下笔如有神,在短时间内高效产出作品;
如若胸中无墨,缺少积累,那么即便坐上几天也只能对着白纸干瞪眼,写不出个所以然来。
写作大家鲁迅也是因为不断地写作上付出,才取得那么多成就。他说:“我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
所有的成功都离不了背后的艰辛,所有的胸有成竹都逃不开前期的努力。
就连作家都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积累和写作,作为既要顾家又忙于工作的我们,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写出一篇好文章呢?
秋叶大叔的《碎片化写作——1小时写出好日更的秘密》告诉我们这样做:
1
“写作碎片化,碎片化写作”
在短时间内完成一篇文章如果有困难,我们可以把文章每个“零部件”进行拆解。
一篇完整的好文章通常由有好标题、好故事、好观点、好素材,并配上金句、美图等各个元素组成,我们从文章的各元素作为写作切入点入手,完成每个“零部件”的收集与积累,最后再花点时间整合补充,进行“拼装”组合,一篇完整文章就此搞定。
这样的操作方式是不是让我们对写文章不再恐惧了呢?
我们回过来看文章各要素:标题、故事、观点、素材、金句等等,我们如何完成这些要素的积累呢?只要平时我们这样做:
【1】抓住灵感,植入意识
灵感来的时候马上把灵感变成一个标题记录下来,并配上图片或导语来延长灵感的时间,使之成为强化大脑的暗示潜意识。
记录的工具有很多,可以是朋友圈、记事本、简书、石墨文档等书写工具
【2】把灵感变提纲,写成要点
我们抓灵感后,可以快速地把灵感列成提纲。提纲可以是一个句子,这句子也就是文章的“段落大意”,有了段落大意后,我们就可以在碎片时间里完成扩展、补充、举例、提炼金句等工作。
【3】寻找素材,填充骨架
日常要有意识积累各类写作框架,大叔说“我认为那些什么碎片化写作大神,他们只是更善于利用生活的碎片化时间来积累灵感”,所以,一篇好文章离不开日常的积累,在自己的写作框架下进行补充和搜集,如标题库、故事导入库、故事大全、美图库等。
同时还要有意识培养看到某热搜就知道可以写什么主题的能力,提高自己抓取写作主题和灵感的敏感度。
【4】把文章完成
白天的1、3、5分钟的碎片化时间都有意识用起来,让潜意识工作,白天的积累会让你在晚上有写作欲望,并且用很短时间就写出来,日更就会变得容易。
2
“时间管理,管理目标”
时间管理的意义在于是否能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系统的工作,或在碎片化时间工作模式下,如何保持连续和整体化思考,同时又不丧失对时代的快速反应能力,具备目标导向性质特征,非过程导向性质特征。
一篇完整文章=
1分钟灵感+5分钟构思+5分钟提纲+5分钟素材+……+3分钟素材+0.5小时高校写作+5分钟排版+5分钟个配图+1分钟推送+1分钟回复评论
——秋叶大叔
大叔告诉我们时间管理的本质是是管理目标,重点放在目标的产出上,而非管理时间;一篇完整的文章是可以拆解成各要素,而完成这些要素积累和搜集是不需要花大块的时间来完成,只要在我们有限的碎片化的时间就能完成,具体这样做:
首先,找一张纸列出你一天的碎片化时间,比如坐地铁、开会前几分钟、买饭排队、等车等都可以列出来。
把列出的碎片化时间按照时间长短进行分类,并自问:我在1分钟、3分钟、5分钟、10分钟、30分钟的时间能在写作上干什么?并写下来,根据你的写作目标去规划你的碎片化时间具体做什么,如:
记录实际碎片化时间花费,举例:我计划1分钟写灵感,但实际要花5分钟,那我就需要对计划进行调整,或是在记录灵感时提高效率。
要学会规划碎片化时间,因为碎片时间用途越多,时间支配度就越高,就越能自由组合碎片化时间来完成不同的工作。
3
“养成习惯,习惯心流”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写文章需要要花大块的时间,坐下来从构思开始到文章结束。所以我想写得时候就会找大块时间,但实际上是坐下后没有灵感,有了主题后构思不出提纲,构思出提纲没有内容,然后这会起来走走,那会整理整理,2个小时过去了,word一页纸都写不满。
这种毫无收获的付出,再加上大块时间实在难得,让写作特别难以坚持下去。
但大叔说,一分钟灵感,三分钟构思,五分钟提纲,五分钟素材,半小时一篇文章,写作是这么简单!
可是昨天尝试有意识的在脑袋空档期里想关于写作的事,然而上班以后已经不记得要做这件事了「囧」
看来习惯改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怎样养成碎片化时间进行写作思考的习惯呢?《掌控习惯》一书提到行为转变的四大定律,其中两大定律我认为对碎片化时间写作思考的习惯养成有很大的帮助。
【1】让新习惯显而易见
在习惯培养初期,利用行为的关联性,在已有习惯的基础上带入新习惯,进行习惯叠加,在碎片化写作思考的事情上我们就可以这样,比如:当我掏出手机时,我会看与写作有关的事情;当我看公号文章时,我会拆解文章等。
【2】让新习惯简便易行
我们人类的天性就是遵循最省力法则,希望通过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成功。所以改变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
但是如果我们把想要培养的习惯变成简单易行,并获得及时反馈的前提下,即使在不喜欢也会坚持下去的。
在写作这件事情上,我们只需要坐下来,打开文档,敲击键盘,敲着敲着就字就出来了,思想观点也就流出来了。所以,把写一篇文章的开始动作定位在打开文档,敲击键盘,这样就能轻松完成。
当我们养成打开文档敲击键盘的习惯后,慢慢的就会变成一种写作的仪式感,仪式感会让我们更容易在最短的时间产生心流状态,一旦进入心流状态,那么写作过程就变得高效了,花费时间短了,质量提高了,自身对写作满意度提高了,就更愿意写作了——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写作虽有套路,但也是一个长期的知识积累的过程,只有用心去写、花时间去写,相信一定会写好。
成为一个优秀的写作者,必将写作真正放于心上,在写作目标的大框架下做持续积累、随时记录灵感、提高碎片化时间的写作产出,把写作融于生活,形成习惯,就像文同之于画竹必先胸有成竹。
那么当你想写时,写作灵感和内容就随时源源不断地从你的内心流出来,1小时写成好日更不是梦。
本文作者:燕燕(写作营第八期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