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杂志︱小食谱:猫耳朵,花馍,盐豆子
这是 村庄物语 第323篇原创推送
︱猫耳朵︱
猫耳朵?不是猫的耳朵,而是一种饺子。
过年吃饺子。这几乎是各地过年的定例。普通人家过年,吃不上吃得上一顿饺子,好像还是领导们心心念念的一件事儿。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无论是文字释义,还是视觉图片,其实都是扁食。半月形,或者弯月形。饱鼓鼓的,看着就叫人食欲陡增。
从前的皖北乡村,人们在扁食而外,还往往要包一种唤作猫耳朵的饺子。年三十晚上,一锅拍扁食,一锅拍猫耳朵,是少不了的。
我的印象中,扁食包起来容易一些。把饺子皮擀成圆形,中间抹馅子,对折起来,边捏紧即可。包扁食,老的少的,都可以上手。
而猫耳朵呢,可能要费事一些。饺子皮不是圆形,而是近似于梯形之状。一头大,一头小。包的时候,在小头抹馅子,由小头那里卷起来,一直卷到大头。用手指头在下方稍微顶一下。大头的两角,活像一只小猫的两只支棱着的耳朵。
最喜欢吃猫耳朵的,也许是孩子。我猜想,那是因为:猫耳朵饺子两边的两只耳朵,是一只小猫耳朵的写意。孩子对小猫的喜爱,移到了饺子身上。我记得,孩子吃猫耳朵之前,似乎都会有几秒钟的端详——那一瞬间,他是想到了可爱的小猫了吧。
︱花馍︱
皖北农家的年馍,都是点花的。圆圆的馒头,正上方,点一朵花。通红。“四转子(四周)”再点上三几朵。
人们点花,最好用的是大料。用它蘸上红颜色。它的几个瓣,看起来就是花瓣了。点花的年馍,看着都透着喜庆气。
通常的年馍之外,农家的女主人还会弄些别的花样。把面团捏成孩子喜欢的小动物模样。小鸡小鸭,小猫小狗,都是常见。
当然,农家女并不是艺术家。她们捏出来的小动物,不过多是大写意,是哪个意思,就行了。上锅蒸出来,发面鼓起来,一个个的小动物也是憨态可掬。
这些小动物不只是孩子吃下去果腹。那都是次要的。对他们而言,首要的是捧着各式别样的花馍,跟他的小伙伴“谝(炫耀)”,跟别人家的婶子大娘“谝”。他的“谝”,很骄傲,总是昂着头,迈着方步,打人前过总要弄些花样引起人家的注意。如果人家夸了他的花馍好看,夸赞他的妈妈“能干(轻声)”,他“谝”起来可能就更起劲了。
逼真,且模样俊俏的花馍,成为过年时孩童炫耀的资本。
︱盐豆子︱
从前,皖北村人过年,一般人家都要在年前准备好一些瓜子、糖果,以备犒赏年几天前来拜年的孩童。
尤其是大年初一。一大早,孩童们就成群结伴出门拜年。那时候,一个庄子的人家,拜年都要拜得到。那叫“能冇一村,不冇一家”。到谁家门前,七嘴八舌地说着:俺给你拜拜年吧,拜年的来了。这一家的女主人会笑嘻嘻地应答:不拜了,省了吧。
接着,就回屋里,端出来备好的糖果,一个孩子塞一把。舍得的人家,会可着劲地装。
瓜子有葵花籽,倭瓜籽,西瓜子。糖果主要是农家自己蘸的芝麻糖,米花糖。往往,还有的相对贫寒一些的人家,只弄些盐豆子。
所谓盐豆子,即上好的黄豆,撒拌少许盐水,上锅炒熟。我从小就吃过。炒熟的黄豆,喷香。一咬嘎嘣脆。那香,是由里而外的香。细品,还有一种微咸味道。
就其风味来说,我觉得,盐豆子不亚于瓜子和糖果。我那时拜年拜来的糖果盐豆子之类,独把盐豆子放在最后吃。也许有一种吃甘蔗的念头:从不甜的梢头吃起,会越吃越甜。最后,到那甘蔗的根部,就是“浸心(沁人心脾)”的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