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湄脞録︱蛤蟆尿
颍湄脞録︱蛤蟆尿
颍湄脞録 引言
颍水之湄的皖北颍上县,临淮跨颍。古往今来的颍上人,在这一片“胜似江南”的沃土上,繁衍生息,创造文化。特辟颍湄脞録,专门整理这一方水土上的各式民间小典故。
很多颍上人把蛤蟆和青蛙,都叫蛤蟆。当然,也有分别。青蛙就叫青蛙。那种浑身长包,流白浆的蛤蟆,则是癞癞猴子。
据说,蛤蟆在夏天吃蚊子。因此,颍上人对它们,还是挺有好感的。但在感官上,看青蛙要顺眼一些;看癞癞猴子,则多要皱眉头。太难看了。
好像癞癞猴子还是一味中药。尤其是它体内的白浆,据说能治病。在从前的颍上乡村,有人专门生食蛤蟆心,治疗某种病症——这都是土方子。也有人把白浆刮在玻璃上。积攒多了,还可以作为中药材料出售。
那么,蛤蟆尿究竟是个啥东西,且进入了颍上人的话语中?
事实上,颍上人说蛤蟆尿,跟蛤蟆无关,更是跟具体的蛤蟆尿没有任何关联。人们说起它,基本上都是一句玩笑话,且是笑话孩童的玩笑话。
孩子小,动不动就哭了。在长辈面前受了委屈,小伙伴之间小打小闹,都会让他“鼻子眼泪一锅夹(哭的厉害)”。但孩童有一条好,哭着哭着,转过脸,或许因为见到好玩的东西,就又笑了。
这时候,人就会说他——
又哭又笑,
眼里夹个蛤蟆尿。
且边说边笑话他:不嫌丑啊。
那也是颍上人对孩童的教育。边哭边笑,又哭又笑,一定是孩子的抗压能力差所致。通过这样的善意玩笑,告诉他:只有坚强起来,才能更好地成长。
有心思的孩子呢,听到人这样说他,通常会别过脸去。他是嫌丑吗?我觉得不全是。他会对自己又哭又笑的举动有所反省,也说不定。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