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车是男人的第二个卧室
森Sir每天下班回家后,把孩子的作业安排好,就换上运动服和运动鞋,戴上耳机,下楼到地库里走上一个小时。
地库走路的好处很多,冬暖夏凉,风雨无碍,而且随时可以上楼照顾孩子。因为一般人不会在地库逗留,所以这里也很清静自在。天长日久,发现一个现象,就是经常会走着走着,无意中被某个车位上的车唤起注意:黑咕隆咚的驾驶位上,亮着一团手机的微光,方向盘后面坐着一位正在沉浸在手机里的人。男司机,女司机,都有。一瞬间,我能感受到那团微光映照的表情是多么的安静和专注,那一刻,也许外界都不存在了,只有他们自己与自己的世界。
这让我想起几年前一位朋友在聊天的时候随口说起的事情来。那一次,我们正在讨论作为一个意象,车这个东西在人们潜意识里,在梦境里的象征意义。
一生中不断出现在我们梦境里的那些“车”
很多人都做过关于车的梦。一生里,我们都会不断做跟车有关的梦。
有的人梦到自己开车忽然刹车失灵了,一脚下去,车子根本刹不住;有的人梦到开车去一个地方,但是司机却不是自己,而是一个出租车司机;有的人梦到与英俊的青年一起开车出游,上坡下坡颠簸狂欢;有的梦见车灯或挡风玻璃的雨刷出了毛病,怎么也看不清楚行车的方向了;有的梦里汽油用完了;有的梦里汽车抛锚了;有的梦里自己坐在方向盘后面,却完全搞不懂怎样驾驶这辆车·······
电影《盗梦空间》
意象对话疗法心理学认为,人们的梦境是自己潜意识活动的呈现。梦境里藏着我们每个人心底的“原始人”自我,这个“原始人”自我通过梦境向我们传达白天我们清醒的时候压抑而不觉察的那部分自我。但是,这个“原始人”使用的语言不是人类文明产生之后才有的抽象符号语言,而是人类最初的原始语言——意象。
比如,在关于车的梦境里,“车”作为一个形象,一个意象,它经常被“原始人”自我用来象征“我”——我们自己。
所以,与车有关的梦境,经常是我们的潜意识在向我们传达有关我们当下“自我”处境和状态等信息的。这些信息包含的情绪和意义往往是我们白天清醒的时候压抑的、不愿意看到、不愿意意识到的。
比如,刹车失控,可能表达的是当下自己在现实生活里的某种失控,以及对这种失控的危险的强烈恐慌和焦虑。
梦境的象征性表达
梦境经常是对现实生活的象征性表达,只不过,这种表达不一定是大家一般以为的具有某种神秘的预见性;更多的时候,它是对现实处境或状态的精确表达。只不过梦境里“原始人”用的是意象语言,我们一般读不懂,只有经过特殊的训练,甚至必须与咨询师一起工作才能听得懂而已。
梦境表达的是现实,是我们日常理性不愿意看见和接纳的那部分“现实”。
韩剧《当你沉睡时》
有意思的是,我们潜意识里的意象不仅会传达出现实的真相和意义,反过来,我们在现实世界也会“模拟”我们潜意识里的意象的世界!
比如,一方面车可以在梦境里象征“自我”,另一方面,现实生活里我们也会不自觉地用车来表达不被自己觉察的自我。所谓,“车如其人”。
美剧《疯子 Maniac》层层梦境中的自我救赎
车,给我一个安全温暖的抱持
记得有一次森Sir跟朋友们讨论这些心理学理论的时候,有个朋友忽然说:“我每天下班就喜欢在车里待一会儿再回家。”
当我想写这篇小文的时候,我随手搜索了一下,很意外地发现竟然一下子出来好多有关的文章,甚至新闻报道:
我的脑际闪过一个画面,每天下午六七点钟,在全国各地,无数的男男女女都坐在自己的车里,坐在一团微弱的光里陷入自我的世界。蓝色的光是女人的手机,红色的光是男人的香烟。
这一刻,车是自我的象征,车里的世界属于自己。而车身强固的金属外壳则象征了安全的边界。
白天上班,人们戴上了自己的面具,进入到现实世界;下班开车回家,家庭则是另一个现实世界。停好车,熄了火,尘世的烦嚣随着发动机的停转忽然安静了下来。坐在安全的壳子里,被舒适的座椅拥抱着,一瞬间,各种责任和压力暂时被丢弃了。这一刻,自己和自己在一起了。
韩剧《春夜》
“心烦了,就喜欢待在车里。随意自在一会儿,看看朋友圈,刷刷剧,脑子里也不想什么。”她说。
“坐在车里很久,心里很苦、有说不出的话。”他说。
“家里气氛冰冷,夫妻关系死水一般,婆婆还时常没事找事,这样的家,真不想回去。”她说。
“一回去,不是吵架,就是冷战,真的心累。”
车之所以能让人放松下来,一方面因为它本身是对潜意识里“自我”的象征,另一方面它又满足了潜意识里对安全“边界”的心理需要。男人下班回家,开门就是柴米油盐,就是父亲,是儿子、是丈夫,唯独不是自己。老婆唠叨,孩子吵闹,婆媳矛盾让他一头包。女人呢?在家里是妈妈,是妻子,是儿媳。老公就像个摆设。上了一天班已经很累了,下班回家还要做饭,洗碗,收拾卫生,辅导孩子写作业,给孩子洗澡······
综艺《我们结婚了》
只有在车里的那一刻,自己就是自己。他人无法越界侵入,导致自己的愤怒和焦虑;自己也不会无意识地越界侵略,招致一顿莫名的冲突。
车,提供了一个微妙的“边界”
车,提供了中国式亲密关系里缺少的“边界”,也就提供了中国式婚姻家庭中比较缺少的自我空间。较之老一辈,现在的年轻一代人已经有了更多的自我意识,大家都懂得关系里要有合适的美丽的距离感,要有自我的空间。那么,自我的空间是如何获得的呢?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边界”感。
韩剧《金秘书为何要那样》
边界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建立的限制和空间,就像房子间的墙、花园与花园之间的栅栏一样。当我们拥有健康合理的边界时,我们会对自我感觉良好,对关系也感觉舒服和自在。
必须首先指出的是,边界是有其文化性的,不同的文化里,人们的边界意识很不一样。在传统中国文化里,亲密关系中的边界往往是模糊的。就像是我们从小就听过这句话“都是自家人,还分什么你的我的。”分出你的、我的,就是边界。
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工作证明,中国人亲密关系里的矛盾和冲突,大多与不清晰的边界意识有关。比如,很多父母与孩子间的边界就是很模糊的,很多父母会未敲门并未得到孩子应允就闯入孩子的房间,或者翻看孩子的日记本或其他私人物件等等,很多父母似乎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文化所致。
电视剧《小别离》
森Sir曾经不止一次地在为年轻小夫妻的亲密关系辅导中发现,他们的夫妻关系冲突有很大一部分与各自的父母有关。这些家庭共同的特点都是与老人共同居住,且老人对子女的家庭生活介入太深。有的当事人后来安排老人回老家生活,或者附近租房居住之后,夫妻关系中的冲突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当然,并不是说老一代完全不可以与年轻一代共同生活,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和文化,每个家庭会有自己的现实情况和需要,只不过共同生活下的人们就需要有更清醒的边界意识。
在综艺《我家那小子》中,妈妈不允许朱雨辰吃外卖,他到哪里拍戏,她妈妈都会跟到哪里给他做饭。
只要有好的边界意识,分得清你的、我的,即便是生活在一个空间里,也一样可以安然而自在。夫妻关系不也正是这样吗?
边界感很微妙,如果意识不到它的存在,热情、耐心、付出反而招致厌恶、抵制;如果把握恰当,也许啥都不用做,对方却会觉得轻松舒适。亲密关系的核心是陪伴,而最好的陪伴需要清晰的边界和尊重。健康的夫妻关系需要建立边界,没有边界妄谈亲密几乎就是耍流氓了。
元代管道升《我侬词》中的诗句算是把中国传统文化里对无边界亲密关系的感觉说透了:“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这样的不分你我,死也要死在一起的亲密关系,很符合中国人尤其女性对完美爱情和婚姻关系的期待。其实,这是潜意识里对早期母婴关系中“共生”状态的残留和执念,就是把哺乳期婴儿对母亲的那种融为一体的感觉转移到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中了。它之于婴儿是必须的,但是,放到成人世界,就可能是灾难。
电影《哈利波特》
很多人现在懂得夫妻之道距离产生美,但是,却并不真的理解这个地方讲的“距离”,其实指的是“边界感”。只要边界清晰恰当,其实,你侬我侬不足惧。近则“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远则“泾渭分明”,拿捏得当,就是最好的关系状态。
边界得当,距离也就无所谓了。从地库到家有多远,不重要啊。
作者:森 S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