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9-18) 2024-04-22 00:09:01 孔子周游列国,到了卫国。卫国国君卫灵公表面上比较喜欢贤德的人,但实际上不是真喜欢,而是以此作为虚荣,孔子由此发出很难见到“好德如好色者”的感叹。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注释】好:喜好,因喜好而接近。德:贤德。色:美色。 【译文】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喜欢接近贤德者像喜欢接近美色者那样的人。” 卫灵公十分宠爱妃子南子。南子长相很美,但心术不正,贪欲很大,以美色为资本控制卫灵公,甚至把持朝政。即便是能人贤士,未经南子同意,均不得任用。朝中上下心存畏惧,不敢冒犯。 鲁定公十四年(前496年),孔子率弟子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天下的历程。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在卫国曾五进五出。第二次过匡被围后返卫,“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卫灵公邀孔子一起出游,孔子为贤德之士,卫灵公理应让孔子同车乘坐,但碍于南子同车,便让孔子乘坐后面的车辆。孔子不好拒绝,只好跟在后面一同出游。南子招摇过市,不可一世,给当时世人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孔子看到这种场景,非常失望,然后离开卫国,前往曹国,继续周游。孔子的感叹,表面上是叹息卫灵公缺乏贤德,实际上是劝谏时人要好学好德。也有人认为,是因为“灵公与夫人同车”不符合古代礼制,孔子以此阐发自己推崇、恢复周礼的思想而感叹。 “好色”之“色”,不仅仅指美色。“德”与“色”相提并论,德是贤德,色即是私欲。江谦先生补注:“德与色对,犹性与相对。凡夫著相而不悟性,故好恋色身,好吃美食,好著美衣,好居美室,皆是好色。不知义理悦心,禅悦为食,法喜充满,功德庄严之可贵也。颜子在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方是好德。禹之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方是好德。”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去深刻领悟、深入发现事物的本来面目,就会专注表象上的追求攀比,因此迷恋男女色身,贪图佳肴美味,精于时髦装扮,安享奢华起居,都是好色的具体表现。而禹之菲饮食、恶衣服、卑宫室,颜回乐居陋巷,孔子欲居九夷,才是好德的高尚风格。孔子认为“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君子的吃穿住行,从来都是重德而不重色,朴素之风、简约之范,正是功德庄严,定会被人敬重。 《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节制欲望而不放纵欲望,即为知止。知止则心定,心态稳定,目标确定,志向坚定;定则心静,静如止水,静观其变,以静制动;静则心安,安于一事一物,不朝三暮四,不左顾右盼,不瞻前顾后,不患得患失;安则熟虑,虑于一理,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穷其本质;虑则理得,得道达德,掌握规律,获得智慧。所以,唯有做到“义理悦心,禅悦为食”,以“好色者”一般的执着,做到俭以养德,达到心安理得,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好德。 赞 (0) 相关推荐 女子拒绝与孔子共乘一车,孔子气愤说道: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孔子是我国古代家喻户晓的教育家.思想家,集智慧于一身,受天下人崇拜和敬仰.在他的一生之中,曾经有过不少的学生,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学生们来到各个诸侯国进行游学,他的观念无论是现在还是 ... 【第223期】音频学《论语·子罕篇第17章》孔子因何感叹“未见好德如好色者”? 音频学<论语·子罕篇第17章>孔子因何感叹"未见好德如好色者"? 9·17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这里的"德"字, ... 历史上,卫灵公的夫人南子不但是一个美丽而... 历史上,卫灵公的夫人南子不但是一个美丽而淫乱的女子,还很聪明.一天晚上,卫灵公和南子在宫中交谈,先听到辚辚的车声,可车声到宫门口时却消失了,过了一会儿,车声又响了起来.卫灵公就问夫人:"你知 ... 学习的力量一小磊说《论语》 之“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 [原文]9.17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白话译] 夫子说:"我没见过像好色那样好德的人." 注:史记:"孔子居卫,灵公与夫人同车,使孔子 ... 孔子想和一美女乘车结果遭到拒绝,随后说了一句千古名言成为经典 孔子是古代公认的"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春秋时期社会上最博学的学者之一,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直到清朝,孔子的地位非常的高, ... 【荀卿庠每日学论语】子罕9.18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荀卿庠每日学论语]子罕9.18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原文]9.18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翻译]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像好色那样好德的人." ... 视频·每日读论语卫灵公15.13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荀卿庠读书会每天读论语]卫灵公15.13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原文]15.13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翻译] 孔子说:"完了,我从来没有见像好色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四拾三:《月出》,舒窈纠兮,劳心悄兮。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月出>是<诗>的第143首.这是一首讽刺好色的诗.春秋时期,陈国是出美女的地方.而作为虞舜的后代,陈国没有传承三代之遗风,国君是一代不如一代,不喜欢政德,当然就沉湎于声色.美 ... 【墨竹分享】《论语》解析(为政篇)18 原文] 2·2 子曰:"诗三百(1),一言以蔽(2)之,曰:思无邪(3)." [注释] (1)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2)蔽 ... 素说论语:为政篇(18) 一原文为政第二2. 18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试解]子张问求取禄位的方法.孔老师说:&quo ... 素说论语:八佾篇(18) 一原文八佾第三3.18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试解]孔老师说:"礼仪制度是用来调和君臣.父子.上下间关系的,以便于人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而实现人与人之间的 ... 【第304期】音频学《论语·颜渊篇第18章》孔子因何说“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音频学<论语·颜渊篇第18章>孔子因何说"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12·18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这 ...